前219年,关羽败走麦城,形势危急,为了保命,他几度派遣使者向上庸的守将刘封和孟达求援,但始终未能得到回应。
刘封与孟达的拒绝援助,最终导致了关羽的惨败,关羽的部队或投降、或溃散,或被东吴军队剿杀,而关羽本人也在东吴军中被斩首,荆州因此落入了东吴之手。这个事件对蜀汉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不仅直接削弱了蜀汉的国力,也为蜀汉日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虽然刘封是刘备的养子,但关羽之死与他有着直接的联系,许多人认为刘封应该为关羽的死负责。然而,刘备在处理刘封的事务时,并没有直接追究他对关羽死亡的责任,而只是给予了他一些责备。刘封的最终死因,其实是诸葛亮的一句话,这才导致了刘封的死。
那么,刘封对关羽之死究竟有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诸葛亮又说了什么话,让刘备做出决断,最终赐死了刘封呢?
刘封并非刘备亲生,而是收养的养子。
刘备原本有几个儿子,但因战乱,这些孩子都相继去世。201年,刘备投奔荆州刘表,过上了暂时的安稳生活。然而,年过四十的刘备并没有儿子,迫切希望能有一个继承人。于是,他在荆州收养了一位名叫刘封的孩子。刘封是长沙郡罗侯寇氏的儿子,外姓刘家的一位亲戚,刘备将他取名刘封,给予了父子的身份。
在古代,养子和亲生子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因此刘封不仅仅是刘备的养子,还具备了继承权。长大后的刘封,成为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史书记载,刘封初次亮相是在刘备争夺益州的过程中。凭借过人的武艺和强大的体力,他随诸葛亮、张飞等人征战四方,屡战屡胜,立下赫赫战功。益州平定后,刘备封他为副军中郎将。
刘封如何成为上庸的守将
在刘备夺取汉中后,刘封与孟达一同被派遣镇守上庸三郡——上庸、房陵和西城三郡。当时,关羽利用刘备攻占汉中的时机,出兵攻打曹操占据的襄阳和樊城,水淹七军,生擒敌将,威震华夏。然而,曹操对于关羽的威胁不敢掉以轻心,便联合东吴,形成了夹击关羽的局面。
219年年底,孙权派遣吕蒙白衣渡江,迅速攻下了南郡及公安等地,关羽所控制的其他郡也岌岌可危。得知此消息后,关羽急忙回援,但由于蜀军军心动荡,关羽的部队很快陷入崩溃,最终抵达麦城时,已经只剩下几百人。此时,关羽几乎被东吴围困,想要重新夺回荆州已经不可能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保全自己的性命。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关羽多次向刘封和孟达请求援兵,但始终未能得到响应。刘封和孟达的拒绝援助直接导致了关羽的失败,最终他和长子关平一同被东吴军队杀害。
刘封为何拒绝救援关羽
史书记载,关羽数次请求刘封和孟达救援,但两人以“山郡刚刚归附,百姓未安,不能轻易离开”为由,拒绝了关羽的请求。这一说法可能让许多人感到疑惑,但实际上,刘封和孟达的拒绝并非出于故意,而是基于实际的考虑。
上庸三郡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连接荆州和益州的关键通道。一旦刘封带兵离开上庸,周围的百姓是否会叛变,曹操会不会趁机反攻,这是刘封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刘封和孟达也明白,虽然关羽的情况急迫,但如果上庸失守,整个益州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因此,守住上庸三郡,才是当务之急。
此外,孟达的存在也让刘封难以轻松决策。孟达原本是刘备的部下,但由于曾是刘璋的手下,刘备并不十分信任他。这导致刘封常常与孟达发生冲突,甚至抢夺孟达的私人乐器,这样的行为也使得刘封不敢轻易离开上庸。
刘封的命运为何如此悲惨?
刘封的死亡,除了他没有及时救援关羽、失去上庸三郡之外,更多的是因为他在蜀汉内部的特殊地位。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原本应当是继承人。然而,随着刘禅的诞生,刘封逐渐失去了继承权,而他依旧占据着“长子”的身份,这种身份的尴尬使得他成为了刘禅即位的最大障碍。
诸葛亮对刘封的性格也十分了解,刘封性格刚猛,难以被控制,这使得他成为了蜀汉政权稳定的隐患。最终,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赐死了刘封。诸葛亮担心刘封将来难以服从刘禅,因此建议刘备除掉刘封,以保证刘禅顺利继位,维持蜀汉政权的稳定。
临死前的悔恨
刘封在临终时,悲愤地自刎前留下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恨不用孟子度之言。”这一句话表明,刘封虽然身死,但他悔恨没有听从孟达的劝告。孟达曾劝他早日投降曹魏,避免落得如此结局。然而,由于与孟达关系恶劣,刘封未曾采纳这一建议,最终以悲剧收场。
孟达的信中早已预言了刘封的命运,他提醒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注定无法继承王位,且刘禅的立太子决定已使许多人心寒。孟达建议刘封投降曹魏,以保自身前途,但刘封未曾采纳,最终悔不当初。
总结
从刘封的命运来看,他的死并非完全因不救关羽或失去上庸三郡而起,更多的是源于他在蜀汉的特殊身份以及与刘禅继位的冲突。作为刘备的养子,刘封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刘禅的继位,最终他成为了政权稳定的隐患。刘封的性格和位置,使得他难以自保,也为蜀汉的未来埋下了不安定的因素。尽管刘封在某些方面并没有直接过错,但他所面临的局势和蜀汉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