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历史悠久的照片,背后承载着一段尘封的往事。今天,历史镜像馆将继续带领大家探寻那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照片中的前排左侧,是晚清时期的太监崔玉贵,旁边则是众所周知、权倾一时的太监李莲英。二人可以说是晚清后宫中最得宠、最具权势的太监人物。崔玉贵在慈禧太后后期担任二总管太监,起初在庆王府做太监,后来随着宫内成立戏班,他因武功出众而被推荐进入宫中,加入升平署戏班。凭借一场场精彩的演出,他渐渐获得慈禧太后的宠爱,也因此得以步步高升。光绪年间,崔玉贵被升任二总管,授予三品官衔,佩戴亮蓝顶戴,权力更是水涨船高。12岁时,崔玉贵便在家乡净身进京,20岁时进入宫中。他和李莲英是同乡,且据说崔玉贵的堂嫂是李莲英的亲戚,这使得他在辈分上与李莲英有些许亲缘关系。令人震惊的是,崔玉贵亲手将光绪帝深爱的珍妃推下井,导致珍妃的死亡。尽管最终慈禧为了安抚光绪帝,命人将珍妃的遗体打捞上来并厚葬,但所有的责任却被推到了崔玉贵身上。虽然按理他应当被处死,但他最终只是被免去二总管职务,送回庆王府。然而,不久后,崔玉贵还是回到了宫中,继续为慈禧太后效力。1908年,慈禧和光绪帝相继去世,崔玉贵离开了宫廷,捐赠680亩地给立马关帝庙,开始了相对平凡的生活。最终,崔玉贵于1926年因病去世,葬于北京西郊的金山宝藏寺。
这张照片中的女孩正是一位裹小脚的幼女,看起来似乎只有四五岁。裹小脚,或者说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几乎每个女孩都会在很小的年纪被迫接受这种痛苦的“传统”。当女孩到四五岁时,她们的父母便会将她们的脚用布条缠紧,以限制脚的生长,甚至让脚发生畸形。为了使效果更加显著,有些地方会用锋利的瓷片等物件刺破脚部皮肤,造成严重的伤害,长时间的感染和腐烂,伴随着一种被称为“发味”的臭味。这一做法对女性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侵犯了她们的自由和尊严。裹小脚这一行为已被公认是对女性的物化,是文化中令人痛心的糟粕。
这是一对蒙古夫妇的婚礼照,拍摄于1920年代。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蒙古族新娘的发饰非常独特,弯曲向下的牛角形状非常引人注目,这种头饰在蒙古族妇女中很常见。牛角上镶嵌着许多银质装饰,且有时还镶有珍贵的宝石如珊瑚、松石等,珠宝越多,装饰越昂贵。蒙古族的头饰不仅形状各异,而且不同部落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例如,巴尔虎部落的妇女常用盘羊角式的头饰,科尔沁部落则使用簪钗组合式,而鄂尔多斯部落的头饰以两侧的大发棒和玛瑙、翡翠等珠宝为特征,成为蒙古族中最具代表性的头饰之一。
这是一张晚清时期满族贵妇的照片。清朝满族妇女的发型经历了从二把头、架子头到钿子头和大拉翅的演变过程。图中的妇女所戴的是二把头,这也是满族妇女最具代表性的发式之一。二把头的特点是将头发梳成两束,盘于头顶,并形成横长的发髻,后面的头发被梳成燕尾式的长发。这种发型让妇女看起来更加优雅和庄重,显得脖颈挺直。最初,二把头的发型较小且平,主要由真发编织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盘发的位置开始向头顶发展,甚至开始加入假发,逐渐变得更大更高。清朝晚期出现了“大小拉翅”的板型冠状饰物,取代了原本的二把头。据说,这种发饰是慈禧太后的创作。
这三张历史照片,虽各自记录了不同的文化和人物,却共同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