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揭秘苏联819事件:苏联解体前最后的挣扎,为何最后会失败收场?
迪丽瓦拉
2025-09-20 22:33:03
0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麻烦您先点击“关注”按钮,这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带给您一种独特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与厚爱!

2024年8月30日,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病去世,享年91岁。戈尔巴乔夫的离世,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自1991年苏联解体至今,已过去三十余年,然而那个红色巨人的遗产依旧令许多人怀念。回望当年,苏联人民面对几乎不可逆转的颓势,曾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最终又走向了怎样的结局呢?

不得不提的,是彻底击垮苏联的一剂猛药——“八一九事件”。1991年,苏联正处于极度动荡之中,3月举行了全民公投。虽然五个加盟共和国未参与此次公投,但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苏联民众希望保留苏联这个国家实体。公投结果公布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才愿意坐下来,开始商讨如何留在苏联并解决种种危机。

到了5月,戈尔巴乔夫与14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了《新联盟条约》,计划组建一个“新苏联”。这份条约极大地赋予了加盟共和国权力,而苏联中央政府则只保留极少数权力。加盟共和国因此如同半独立国家,可以自由开展对外贸易与外交活动。此时,苏联虽名存实亡,已经处于解体的边缘。

在苏联高层,依然有不少人希望保留这个国家,但他们认为当前危机的根源是戈尔巴乔夫激进的改革所致。因此,苏共中央的保守派开始策划政变,试图通过推翻戈尔巴乔夫来挽救苏联。八一九政变,正是他们在苏联解体前夕最激烈、最轰动的一次反扑。

但令人困惑的是,这场政变本是为了挽救苏联,却反倒成为了苏联解体的催化剂,成了“毒死”苏联的最后一剂猛药。原因在于,八一九事件的斗争双方表面上是围绕戈尔巴乔夫,但背后更深层的是俄联邦与苏联保守派的矛盾。

苏联的国家体制自建立之初便存在严重问题。加盟共和国享有平等权利和自主权,这本应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却逐渐演变成了各国独立的离心力。而苏联中央政府则握有绝对权力,使得各加盟共和国实际上变成了苏共的分支机构。俄罗斯因其庞大体量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地位,成为苏联的核心,但这也使得其他加盟共和国感到受制。

列宁时期,便试图遏制大俄罗斯主义,避免苏联被强大的俄罗斯所左右。但这无形中埋下了祸根,为后来俄罗斯精英阶层的独立诉求铺垫了基础。斯大林时代,铁腕统治压制了各种矛盾,极大推动了国家工业化和二战胜利。然而战后,苏联未能及时调整斯大林模式,所谓改革只是小修小补,反而强化了体制的僵化。

斯大林模式让苏联的军工和航天工业飞速发展,使其在冷战中与美国抗衡,甚至有所领先,但农业和轻工业却极其落后。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稀少的超级大国,苏联竟然面临粮食短缺。自1975年起,每年需进口数千万吨粮食,肉类和奶制品更是大量依赖进口。

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食品店门前排起长龙,虽国强兵盛,百姓却吃不上饱饭。改革迫在眉睫。苏联看到邻国中国正通过改革开放激活经济,便试图走市场经济道路。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力度极大,但一蹴而就的深度改革激化了旧有矛盾,加盟共和国间的矛盾以及俄联邦与苏联中央的矛盾再度爆发。

尽管改革初期推动了市场化和私有化,效果却不理想。经济问题反而加剧,民众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改善,反倒引发了公平、社会和民族矛盾。面对加盟共和国,特别是俄罗斯要求更大权力的诉求,苏共中央仍显保守,难以满足俄罗斯日益西化的愿望。

这一发展理念的分歧,预示了苏联存亡的危机。1991年,苏联的命运被推上台面,掀开全民公投序幕。苏共中央试图以人民意愿为筹码,与加盟共和国讨价还价,希望延续苏联的存在。新苏联成立后,虽然名义延续,但联盟机构接连被撤,中央权力大幅削弱,国家成为松散的邦联,随时可能解体。

为了恢复苏联的荣耀,重建中央权力,苏共中央保守派以克留奇科夫为首,展开权力重组。八一九事件正是在此背景下爆发。1991年8月18日晚,克留奇科夫等保守派获悉戈尔巴乔夫不会回莫斯科,遂决定发动政变。紧急状态委员会成立,副总统亚纳耶夫开始代行总统职权。

8月19日凌晨,苏联部分地区宣布进入六个月紧急状态,当天发布《告苏联人民书》,指责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号召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保卫苏联。然而,叶利钦迅速反应,登上装甲车呼吁俄罗斯人民总罢工,抵制政变。军队与示威者在莫斯科街头对峙,形势紧张。

叶利钦随后宣布政变非法,呼吁民众坚决抵制。许多军方力量并未配合政变,克格勃的阿尔法小组拒绝清场,卫戍部队也拒绝对示威者开火。8月20日下午,叶利钦宣布接管俄联邦所有武装部队,政变陷入失败。

8月21日,俄联邦最高苏维埃特别会议支持叶利钦的决定,宣布紧急状态委员会及其决议非法。当天晚上,苏联检察机关对克留奇科夫等主要策划者提起刑事诉讼,并将其逮捕。戈尔巴乔夫在政变失败后重新掌权,次日凌晨返回莫斯科,为政变画上句号。

从出发点来看,八一九政变是苏联保守派为阻止激进改革导致国家解体的最后挣扎。虽然他们希望以温和改革挽回苏联,但这次政变犹如苏联中央权力的最后一次亮相,瞬间即逝。

之所以称这场政变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是因为新苏联成立虽使加盟共和国权力大增,但仍挂着苏联的旗号,法律上苏联依旧存在。政变后,加盟共和国见苏联中央还想恢复旧秩序,便决定彻底脱离,促使苏联解体进程加速。

事实上,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难逃解体命运。加盟共和国的独立欲望根深蒂固,新联盟的权力下放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终究难以阻挡分裂趋势。割肉喂鹰终将引狼入室,解体不可避免。

与苏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同样经历了体制改革,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国家灭亡了,另一个国家改革后迅速发展,经济腾飞,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日益富裕。

回望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我们不得不敬佩中国改革领导人的卓越智慧,钦佩中国人民的顽强奋斗精神,以及当今中国人民在继往开来中的不懈努力。巍巍中华大地,壮美锦绣河山,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皇... 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往往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考试。从小升初、初升高到大学,再到步入...
原创 明... 导读: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可以用“崽卖爷田心不疼”来形容。我们不打算深入探讨当时明朝的具体战略...
生死不愿为日属!百余年前琉球人... 新闻链接 “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虽糜身碎首,亦所不辞!”1879年5月,琉球王尚泰的...
山东一地挖出汉代墓?回应来了 近日,有IP地址是山东泰安的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据说挖出来汉代墓了”等相关内容,引发网友热议。对此...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刘备是主角,他的谋士诸葛亮以及五虎将关羽、黄忠、马超、张飞和赵云,都得到了...
社评:“琉球学”研究为什么很有... 近日,福建师范大学首创的中国“琉球学”学科项目已获国家批准正式启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琉球群岛的地...
原创 古... 在多数人眼中,驸马是天上掉下的好运,娶了公主,进了皇亲,走路都能带风,但要是真认为这是一场躺赢的人生...
原创 琉... 明泽泽琉球,五百年华章 琉球这地方,本来就是个小岛链,十四世纪初还分成中山、山南、山北三家,互相...
原创 彭... 彭德怀正式成为红军高级指挥员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1928年6月的“平江起义”。当时,彭德怀是湘军团长,...
原创 《... 刘备“五虎上将”之关羽 关羽身材高大,足有九尺之长,胡须长达二尺,面庞红润如熟枣,嘴唇仿佛涂上朱红...
1278-袁世凯飞龙纪念金币:... 在民国币章收藏的 “价值金字塔” 顶端,两枚袁世凯飞龙纪念金币如同一对 “金色权杖”—— 以 90%...
刘邦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项羽而... 刘邦一生最著名的对手就是项羽,二人经过了长达五年的激烈争斗,最终才分出了胜负。鸿门宴、荥阳之围等事件...
原创 为...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群雄争权夺利,各路诸侯纷纷自立为王,割据一方,拥有自己的军队,权力日益增强。...
冲绳知事访华为何要去通州祭拜?...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 2023年7月4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的琉球国人墓地遗址,来了一位...
原创 诸... 记述三国历史时,我们通常依赖的史料就是《三国志》这本书。 然而,真实的三国历史有时候令人感到震惊、...
沉浸式考古进校园 点燃童心考古... “考古是不是像儿歌里唱的,用小小的手铲在探方里挖呀挖?考古人员真的能像冒险家一样可以随意进出古墓吗?...
原创 美... 1945年8月6日清晨,广岛上空飘洒着漫天纸片,犹如一场诡异的雪。就在市民们弯腰捡拾时,一架B-29...
原创 关... 关羽的北伐是三国历史中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但许多人不禁疑惑,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在那时选择了按兵不动?...
原创 前... 寿光三年(357年),苻坚与清河王苻法联合,杀害了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建元六年(370年)以后,苻...
一坛酒 搅动明清28帝 ——燕... “八九不离十”“九五至尊”“胡言乱语”这些词语的出处您知道吗?它们和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史有何关系?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