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麻烦您先点击“关注”按钮,这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带给您一种独特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与厚爱!
2024年8月30日,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病去世,享年91岁。戈尔巴乔夫的离世,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自1991年苏联解体至今,已过去三十余年,然而那个红色巨人的遗产依旧令许多人怀念。回望当年,苏联人民面对几乎不可逆转的颓势,曾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最终又走向了怎样的结局呢?
不得不提的,是彻底击垮苏联的一剂猛药——“八一九事件”。1991年,苏联正处于极度动荡之中,3月举行了全民公投。虽然五个加盟共和国未参与此次公投,但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苏联民众希望保留苏联这个国家实体。公投结果公布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才愿意坐下来,开始商讨如何留在苏联并解决种种危机。
到了5月,戈尔巴乔夫与14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了《新联盟条约》,计划组建一个“新苏联”。这份条约极大地赋予了加盟共和国权力,而苏联中央政府则只保留极少数权力。加盟共和国因此如同半独立国家,可以自由开展对外贸易与外交活动。此时,苏联虽名存实亡,已经处于解体的边缘。
在苏联高层,依然有不少人希望保留这个国家,但他们认为当前危机的根源是戈尔巴乔夫激进的改革所致。因此,苏共中央的保守派开始策划政变,试图通过推翻戈尔巴乔夫来挽救苏联。八一九政变,正是他们在苏联解体前夕最激烈、最轰动的一次反扑。
但令人困惑的是,这场政变本是为了挽救苏联,却反倒成为了苏联解体的催化剂,成了“毒死”苏联的最后一剂猛药。原因在于,八一九事件的斗争双方表面上是围绕戈尔巴乔夫,但背后更深层的是俄联邦与苏联保守派的矛盾。
苏联的国家体制自建立之初便存在严重问题。加盟共和国享有平等权利和自主权,这本应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却逐渐演变成了各国独立的离心力。而苏联中央政府则握有绝对权力,使得各加盟共和国实际上变成了苏共的分支机构。俄罗斯因其庞大体量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地位,成为苏联的核心,但这也使得其他加盟共和国感到受制。
列宁时期,便试图遏制大俄罗斯主义,避免苏联被强大的俄罗斯所左右。但这无形中埋下了祸根,为后来俄罗斯精英阶层的独立诉求铺垫了基础。斯大林时代,铁腕统治压制了各种矛盾,极大推动了国家工业化和二战胜利。然而战后,苏联未能及时调整斯大林模式,所谓改革只是小修小补,反而强化了体制的僵化。
斯大林模式让苏联的军工和航天工业飞速发展,使其在冷战中与美国抗衡,甚至有所领先,但农业和轻工业却极其落后。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稀少的超级大国,苏联竟然面临粮食短缺。自1975年起,每年需进口数千万吨粮食,肉类和奶制品更是大量依赖进口。
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食品店门前排起长龙,虽国强兵盛,百姓却吃不上饱饭。改革迫在眉睫。苏联看到邻国中国正通过改革开放激活经济,便试图走市场经济道路。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力度极大,但一蹴而就的深度改革激化了旧有矛盾,加盟共和国间的矛盾以及俄联邦与苏联中央的矛盾再度爆发。
尽管改革初期推动了市场化和私有化,效果却不理想。经济问题反而加剧,民众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改善,反倒引发了公平、社会和民族矛盾。面对加盟共和国,特别是俄罗斯要求更大权力的诉求,苏共中央仍显保守,难以满足俄罗斯日益西化的愿望。
这一发展理念的分歧,预示了苏联存亡的危机。1991年,苏联的命运被推上台面,掀开全民公投序幕。苏共中央试图以人民意愿为筹码,与加盟共和国讨价还价,希望延续苏联的存在。新苏联成立后,虽然名义延续,但联盟机构接连被撤,中央权力大幅削弱,国家成为松散的邦联,随时可能解体。
为了恢复苏联的荣耀,重建中央权力,苏共中央保守派以克留奇科夫为首,展开权力重组。八一九事件正是在此背景下爆发。1991年8月18日晚,克留奇科夫等保守派获悉戈尔巴乔夫不会回莫斯科,遂决定发动政变。紧急状态委员会成立,副总统亚纳耶夫开始代行总统职权。
8月19日凌晨,苏联部分地区宣布进入六个月紧急状态,当天发布《告苏联人民书》,指责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号召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保卫苏联。然而,叶利钦迅速反应,登上装甲车呼吁俄罗斯人民总罢工,抵制政变。军队与示威者在莫斯科街头对峙,形势紧张。
叶利钦随后宣布政变非法,呼吁民众坚决抵制。许多军方力量并未配合政变,克格勃的阿尔法小组拒绝清场,卫戍部队也拒绝对示威者开火。8月20日下午,叶利钦宣布接管俄联邦所有武装部队,政变陷入失败。
8月21日,俄联邦最高苏维埃特别会议支持叶利钦的决定,宣布紧急状态委员会及其决议非法。当天晚上,苏联检察机关对克留奇科夫等主要策划者提起刑事诉讼,并将其逮捕。戈尔巴乔夫在政变失败后重新掌权,次日凌晨返回莫斯科,为政变画上句号。
从出发点来看,八一九政变是苏联保守派为阻止激进改革导致国家解体的最后挣扎。虽然他们希望以温和改革挽回苏联,但这次政变犹如苏联中央权力的最后一次亮相,瞬间即逝。
之所以称这场政变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是因为新苏联成立虽使加盟共和国权力大增,但仍挂着苏联的旗号,法律上苏联依旧存在。政变后,加盟共和国见苏联中央还想恢复旧秩序,便决定彻底脱离,促使苏联解体进程加速。
事实上,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难逃解体命运。加盟共和国的独立欲望根深蒂固,新联盟的权力下放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终究难以阻挡分裂趋势。割肉喂鹰终将引狼入室,解体不可避免。
与苏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同样经历了体制改革,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国家灭亡了,另一个国家改革后迅速发展,经济腾飞,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日益富裕。
回望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我们不得不敬佩中国改革领导人的卓越智慧,钦佩中国人民的顽强奋斗精神,以及当今中国人民在继往开来中的不懈努力。巍巍中华大地,壮美锦绣河山,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