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斯篡改秦皇遗诏?2009年北大收藏的汉简,不同于史记记载
迪丽瓦拉
2025-09-21 09:32:42
0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帝王,他的生平故事一直吸引着无数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在秦始皇去世之后,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是否真的伪造了秦始皇的遗诏,废除了长子扶苏,立幼子胡亥为帝的问题,至今仍然被历史学者津津乐道,被视为千古未解的谜团。

两千多年来,大家一直依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认为丞相李斯和赵高在秦始皇死后联手篡改遗诏,迫使扶苏自杀,并将胡亥扶上了皇位。这一行为被后人视为大奸大恶,进而引发了秦朝末年的动荡与衰亡。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描述也为这一猜测提供了依据:“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因此,历史上对于李斯的评价也一直基于司马迁的描述。他虽然为秦始皇立下赫赫战功,但由于推行严酷的刑法,听信赵高之言,并且在秦始皇去世后废除了扶苏而立胡亥,因此一直被视为一个大奸臣。司马迁甚至认为,如果李斯没有犯下这些错误,他本应和周朝的周公、召公一样成为千古名臣。

然而,这一历史定论真的准确吗?

2009年,北京大学收藏的超过3300枚西汉竹简回到了国内,成为了“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中的重要一部分。这批竹简经过多年流失,里面包含了许多失传的文献,涵盖了数术、兵家、阴阳家、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以及方技医术等多个领域。而其中,关于秦始皇的一部分内容,名为《赵正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历史视角。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的姓为嬴,名政(或正),赵正书中的“赵正”便是指的他。令人惊讶的是,《赵正书》中的秦始皇继位问题,与《史记》的描述大相径庭。根据《赵正书》的记载,秦始皇在沙丘游历时生病卧床,临终前他召见了李斯,痛苦地说:“吾霸王之寿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其后不胜大臣之纷争,争侵主。吾闻之:牛马斗,而蚊虻死其下;大臣争,齐民苦。哀怜吾子之孤弱,及吾蒙容之民,死且不忘。其议所立。”这段话充满了深刻的政治智慧,秦始皇表达了自己对儿子胡亥的担忧,并且担心如果自己去世,朝中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会让国家陷入混乱。他希望在自己去世之前能确定好继承人,避免国家动荡。

李斯听后急忙表忠心,他表示:“丞相臣斯昧死顿首言曰:‘陛下万岁之寿尚未央也……’” 李斯的言辞充满了感激与忠诚,他强调自己并非出自秦国,但正因有了秦始皇的信任才有今天的地位。李斯宣称自己愿意为秦始皇殚精竭虑,甚至不惜自杀以示忠诚。如果秦始皇怀疑他,会立刻以死表明自己的清白。

秦始皇听后十分感动,表示:“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议所立。”他再三叮嘱李斯,替自己思考继位问题。最终,李斯与御史冯去疾共同上书,提议立胡亥为继承人,秦始皇听后同意了。

胡亥继位后,迅速展开了政治清洗,杀害了扶苏、蒙恬等人,李斯也未能幸免。

在《史记》中,李斯在狱中自述自己犯下七大罪,其中包括统一六国、开疆拓土等功绩,而这些罪名实际上都与赵高的阴谋有关。赵高通过篡改上书,让胡亥没能看到李斯的忠诚,最终导致李斯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饮恨自杀。而《赵正书》中的描述与此有诸多相似,只是在李斯死前,还多了一段他临终的言辞。在死前,李斯直接对胡亥发出了控诉:“我今天死了,你也会跟着我死!”他痛斥胡亥和赵高的种种过失,尤其是胡亥对国家的破坏,最后他悲愤地预言了秦国的灭亡:“斯见其央(殃)今至矣。”

李斯的死,之后的赵高与胡亥的衰亡,似乎成了历史的循环,而赵高最终也被章邯所杀。这一系列事件,与《史记》中的描述相比,又有不同之处。

《赵正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史记》不同的视角,李斯在其中的形象更多是一个忠臣,而非篡位的罪人。他不仅没有伪造遗诏,反而多次劝谏胡亥,试图避免国家陷入灾难。通过这篇《赵正书》的记载,李斯的形象似乎更为高尚,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赋予他的两项罪名似乎也不再成立。

然而,北大的辛德勇教授等学者依然认为,《史记》中的评价具有更高的权威性,而《赵正书》只能作为参考资料来看待。毕竟,秦朝的历史已经距离我们过于遥远,许多细节已不可考证,而现有的史料也仅能提供局部的历史碎片。

《赵正书》与《史记》对李斯的记载,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您认为,哪一版本的历史更接近真相呢?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赵正书》

《史记·李斯列传》

试谈《史记·李斯列传》与《赵正书》对李斯形象的塑造——《古代文明》2018年第1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根据历史记载,目前中国共有五千多种姓氏,这些姓氏经过...
原创 嘉... 在皇帝的眼中,严世藩和海瑞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两者之间不可能进行比较。并且,也不是因为某人冒犯了皇帝...
原创 刘... 1. 下令杀樊哙 最近,天气一直不太好,阴云密布,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仿佛随时可能迎来一场暴风雨。...
原创 自... 自古以来,山东和山西就有着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说法。《汉书》早有记载,这句话不仅总结了两地的文化特点...
原创 一... 1949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指示,决定将西北、中原、华东和东北的四大野战军分别命名为一、二、三、四野...
原创 原... 在古代,一个朝代走向灭亡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比较尴尬的原因是皇帝不能生育,导致了继承人问...
原创 周... 在三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出色的将领和政治家,同时,也有一些令人心驰神往的女性人物,如貂蝉、...
原创 摆...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的一幕。在这一情节中,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追兵,采取了一个大胆的策略...
原创 在... 在蒹葭关之战中,张飞与马超的对决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战斗。两人激烈交战了220多回合,始终没有分出胜负,...
原创 中... 11月14日,我在《》一文中谈道,中国完全可以在美国及西方反对的情况下,根据联合国的法律条文单独对日...
原创 原... 隋炀帝杨广与唐高祖李渊的关系非常复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关系一直在不断变化。不过,尽管如此,还...
原创 历... 近日,琉球地区出现引人瞩目的新动态,“琉球有事,就是有事”这类曾难以想象的标语竟被公然悬挂。这一变化...
原创 清... 从西晋时期开始,皇室的封王制度出现了亲王和郡王的区别,一字王通常等级较高,二字王则较低。因为一字王通...
原创 尧... 从我们小时候学的历史来看,尧是一个大部落的领袖,以德行治理国家,后来因为年老,将帝位禅让给了舜。很多...
原创 守... 诸葛亮在守卫街亭时,并没有选择赵云、魏延或姜维,而是决定派遣没有带兵经验的马谡,这背后其实有诸葛亮自...
原创 沙... 他是最传奇的沙俄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深埋在地下,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然而,九年后,他...
原创 顺... 顺治的真正死因?真的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 最近关于施琅的话题很火,网上很多人都在讨论,而我在刷这些讨...
原创 李... 年关将至,许多家庭开始准备贴春联和福字了吧。如今,门神已经很少见了。由于现代住宅的大门普遍较窄,城市...
原创 陈...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领导人便开始着手恢复国家的经济、稳定政局,并努力收复失地。1950年...
原创 央... 央视:日本忘战必危广岛和长崎原子弹65万日本人死亡只能无条件投降 1678字 日本在二战中遭受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