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斯篡改秦皇遗诏?2009年北大收藏的汉简,不同于史记记载
迪丽瓦拉
2025-09-21 09:32:42
0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帝王,他的生平故事一直吸引着无数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在秦始皇去世之后,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是否真的伪造了秦始皇的遗诏,废除了长子扶苏,立幼子胡亥为帝的问题,至今仍然被历史学者津津乐道,被视为千古未解的谜团。

两千多年来,大家一直依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认为丞相李斯和赵高在秦始皇死后联手篡改遗诏,迫使扶苏自杀,并将胡亥扶上了皇位。这一行为被后人视为大奸大恶,进而引发了秦朝末年的动荡与衰亡。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描述也为这一猜测提供了依据:“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因此,历史上对于李斯的评价也一直基于司马迁的描述。他虽然为秦始皇立下赫赫战功,但由于推行严酷的刑法,听信赵高之言,并且在秦始皇去世后废除了扶苏而立胡亥,因此一直被视为一个大奸臣。司马迁甚至认为,如果李斯没有犯下这些错误,他本应和周朝的周公、召公一样成为千古名臣。

然而,这一历史定论真的准确吗?

2009年,北京大学收藏的超过3300枚西汉竹简回到了国内,成为了“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中的重要一部分。这批竹简经过多年流失,里面包含了许多失传的文献,涵盖了数术、兵家、阴阳家、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以及方技医术等多个领域。而其中,关于秦始皇的一部分内容,名为《赵正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历史视角。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的姓为嬴,名政(或正),赵正书中的“赵正”便是指的他。令人惊讶的是,《赵正书》中的秦始皇继位问题,与《史记》的描述大相径庭。根据《赵正书》的记载,秦始皇在沙丘游历时生病卧床,临终前他召见了李斯,痛苦地说:“吾霸王之寿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其后不胜大臣之纷争,争侵主。吾闻之:牛马斗,而蚊虻死其下;大臣争,齐民苦。哀怜吾子之孤弱,及吾蒙容之民,死且不忘。其议所立。”这段话充满了深刻的政治智慧,秦始皇表达了自己对儿子胡亥的担忧,并且担心如果自己去世,朝中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会让国家陷入混乱。他希望在自己去世之前能确定好继承人,避免国家动荡。

李斯听后急忙表忠心,他表示:“丞相臣斯昧死顿首言曰:‘陛下万岁之寿尚未央也……’” 李斯的言辞充满了感激与忠诚,他强调自己并非出自秦国,但正因有了秦始皇的信任才有今天的地位。李斯宣称自己愿意为秦始皇殚精竭虑,甚至不惜自杀以示忠诚。如果秦始皇怀疑他,会立刻以死表明自己的清白。

秦始皇听后十分感动,表示:“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议所立。”他再三叮嘱李斯,替自己思考继位问题。最终,李斯与御史冯去疾共同上书,提议立胡亥为继承人,秦始皇听后同意了。

胡亥继位后,迅速展开了政治清洗,杀害了扶苏、蒙恬等人,李斯也未能幸免。

在《史记》中,李斯在狱中自述自己犯下七大罪,其中包括统一六国、开疆拓土等功绩,而这些罪名实际上都与赵高的阴谋有关。赵高通过篡改上书,让胡亥没能看到李斯的忠诚,最终导致李斯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饮恨自杀。而《赵正书》中的描述与此有诸多相似,只是在李斯死前,还多了一段他临终的言辞。在死前,李斯直接对胡亥发出了控诉:“我今天死了,你也会跟着我死!”他痛斥胡亥和赵高的种种过失,尤其是胡亥对国家的破坏,最后他悲愤地预言了秦国的灭亡:“斯见其央(殃)今至矣。”

李斯的死,之后的赵高与胡亥的衰亡,似乎成了历史的循环,而赵高最终也被章邯所杀。这一系列事件,与《史记》中的描述相比,又有不同之处。

《赵正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史记》不同的视角,李斯在其中的形象更多是一个忠臣,而非篡位的罪人。他不仅没有伪造遗诏,反而多次劝谏胡亥,试图避免国家陷入灾难。通过这篇《赵正书》的记载,李斯的形象似乎更为高尚,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赋予他的两项罪名似乎也不再成立。

然而,北大的辛德勇教授等学者依然认为,《史记》中的评价具有更高的权威性,而《赵正书》只能作为参考资料来看待。毕竟,秦朝的历史已经距离我们过于遥远,许多细节已不可考证,而现有的史料也仅能提供局部的历史碎片。

《赵正书》与《史记》对李斯的记载,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您认为,哪一版本的历史更接近真相呢?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赵正书》

《史记·李斯列传》

试谈《史记·李斯列传》与《赵正书》对李斯形象的塑造——《古代文明》2018年第1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张信是明代初期一位重要的将领,他出生于临淮。其父亲张兴曾在永宁卫担任指挥佥事,直到去世。在父亲的职业...
原创 读... 作者:李大奎 《三国演义》有名的桥段"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中,已是一方诸侯的曹操唯独对投奔他的久困之...
原创 如... 中国人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英国人民为什么会在丘吉尔贡献最大最耀眼的时日,非但没有推崇他,反倒硬生生地把...
原创 敢... 《三国演义》中,赵云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善战、忠义无双著称。他一生征战无数,单挑战绩极为辉煌,...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张冲:率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云南人民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创 汉... 公元前202年,经历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战,最终分出了胜负。出身寒微的刘邦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
原创 韩... 韩信是西汉时期的杰出军事家,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独特的军事战略而闻名。然而,他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波折与坎...
成语“半老徐娘”,“徐娘”是谁... 关注 “哗啦——”井水吞没华服的那一刻,梁朝皇宫的死寂被彻底砸碎。 南朝梁元帝萧绎面无表情地看着侍...
蒋维崧︱俄藏敦煌、黑水城文献出... 编者按:从1989 年开始,上海古籍社启动抢救出版流失海外的敦煌西域文献文物项目,1992 年开始出...
原创 溥... 封建王朝经历了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华夏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封建时代不仅是历代人们的记忆,它还见...
原创 这... 《——【·前言·】——》 三国后期,魏国人才济济,可惜不少顶梁柱还没熬到关键时刻就早早去世了。 尤其...
原创 古... 古代中国社会非常重视宗祧继承,而这一制度的核心源于“血食”观念。古人认为“人死曰鬼”,即人在死后虽肉...
三国乱世里,他是智勇足备的江东... 建安五年的丹徒山,晨光穿透薄雾,照在孙策年轻的脸上。他勒住战马,望着远处滚滚东流的长江,嘴角扬起自信...
原创 民... 刘正安:民国时期苏州的传奇商界人物 刘正安,民国时期的苏州商界和江湖的传奇人物。自20世纪20年代至...
戴向明:中原何以成为中华文明核... 作者:戴向明 来源:《历史评论》2025年第3期 中原腹地自仰韶时代到龙山时代一直处于东、西两大文化...
记晚清《吉金志存》收录的一件二... 最近,西北大学刘威博士在《四川文物》2025年第3期发表文章(以下简称“刘文”),披露了一件收录于晚...
原创 皖... 1941年1月17日,周恩来同志拨通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的电话,电话那端传来了周恩来愤...
原创 皇... 《——【·前言·】——》 战国时期的秦国,神童甘罗,十二岁就能言善辩,智慧超群。 一次,皇帝在朝堂上...
原创 被... “斩立决?” “流放。” “去哪?” “宁古塔。” “那不还是个死吗?” 在古装剧...
唐晓峰:“以佛道释耶”——唐代... 关于古代基督教入华有诸多传说,最早的可以追溯到耶稣门徒多玛自印度到中国传教,多玛使徒生活的年代对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