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秦国,神童甘罗,十二岁就能言善辩,智慧超群。
一次,皇帝在朝堂上特意刁难他的祖父,说:“我要吃公鸡下的蛋!”
就在祖父不知如何应对时,年仅十二岁的甘罗站出来说:“这有何难?”也正是这次巧妙应对,为他赢得了进入朝堂的机会,后来更一步步被封为“丞相”。
甘罗到底是怎么应对的?他又是如何成为朝中重臣的?
小神童的惊天一问
秦昭襄王统治时期,秦国国力日渐强盛,但朝廷内部争斗不断。
甘茂作为秦国丞相,权势很大,这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有人在秦昭襄王面前进谗言,说甘茂骄傲自满,不把国王放在眼里。秦昭襄王心生疑虑,想测试甘茂的忠心,就想出了一个刁难的办法。
一天早朝,秦昭襄王面色不善地对甘茂说:
"朕近日身体不适,太医说只有公鸡下的蛋才能治愈朕的病,你三日内献上公鸡蛋,否则就以欺君之罪处死。"
朝臣们听了都暗自发笑,因为谁都知道公鸡不下蛋。甘茂听了,脸色大变,但又不敢反驳,只得领命退朝。
回到家中,甘茂愁眉不展,知道这是秦王故意刁难他。
他叹气道:"看来我在朝中得罪了人,这次怕是难逃一死了。"甘茂开始准备后事,交代家人死后事宜。
他的孙子甘罗,那时虽然年纪还小,却已经展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听说祖父遇到麻烦,甘罗询问缘由。
了解情况后,甘罗笑着说:"祖父不必忧心,这有何难!"甘茂不信,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答应让孙子去试一试。
第三天早朝,甘罗代替祖父上朝。
秦昭襄王见一个小孩子来了,而不是甘茂,顿时大怒:"甘茂在哪?为何派一个小孩来?"
甘罗不慌不忙地回答:"回禀大王,我祖父今日不能来朝,因为他在家生孩子,不能动弹。"
朝堂上的大臣们听了都忍不住笑出声来。秦昭襄王也觉得荒谬,怒斥道:"荒唐!男子怎能生孩子?"
甘罗眨了眨眼睛,镇定自若地说:"大王说男子不能生孩子,那公鸡又怎能下蛋呢?若公鸡能下蛋,那男子为何不能生孩子?"
这一问,让秦昭襄王哑口无言。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要求有多么荒谬。
秦昭襄王不但没有怪罪甘茂,反而对甘罗的机智印象深刻,还赏赐了甘罗不少财物。从此,甘罗的聪明才智在秦国传开了。
12岁少年成为门客
甘罗的祖父甘茂虽然躲过了"公鸡下蛋"的危机,但并未能长久保住权势。
秦昭襄王时期,宣太后掌握着不少实权。
宣太后看不惯甘茂的权势,便设计排挤他。最终,甘茂被迫离开秦国,逃往魏国,客死他乡。
甘茂离开后,他的家族也失去了在秦国的地位。
他们的田产被没收,家族成员也失去了原有的荣华富贵。
甘罗虽然年幼,却不得不面对家道中落的现实。
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刻苦读书,钻研兵法和外交策略,希望有朝一日能恢复家族的荣誉。
秦昭襄王去世后,经过一系列的权力更迭,秦王嬴政即位。
此时的吕不韦已经成为秦国的丞相,权倾朝野。吕不韦喜欢收纳各种人才作为门客,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机缘巧合下,年仅十二岁的甘罗被引荐给吕不韦。
初次见面,吕不韦对这个年幼的孩子并不在意,随口问了几个治国理政的问题。
没想到甘罗对答如流,言辞犀利,见解独到,让吕不韦大为惊讶。
吕不韦当即决定收甘罗为门客。
在吕不韦的门客中,甘罗虽然年纪最小,却经常在讨论国家大事时提出独到见解,得到众人的赞赏。
吕不韦也越来越重视这个小门客,常常在私下里指导他学习更多的政治和外交知识。
在吕不韦的培养下,甘罗不仅精通兵法,还对外交策略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吕不韦认为甘罗已经具备了服务国家的能力,便向秦王嬴政推荐了这个年轻的天才。
三言两语撂倒大将军
秦王嬴政听吕不韦介绍了甘罗的事迹,对这个少年很感兴趣,但也有些怀疑。
毕竟,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有多大能耐?为了验证甘罗的能力,秦王给了他一个难题。
当时,秦国与燕国的关系紧张,需要派一名使者前往燕国谈判。
秦王原本想派大将军张唐担任这个任务。然而,张唐曾经攻打过赵国,杀死了不少赵国将士。
而前往燕国的路途必须经过赵国,张唐担心自己在途中被赵国人报复,因此拒绝了这个任务。
秦王让甘罗去说服张唐接受任务,看看这个少年是否真有本事。甘罗欣然接受了挑战,前往张唐的府邸。
张唐见到甘罗,有些轻视这个孩子,傲慢地问:"你来做什么?"
甘罗恭敬地说明了来意,请张唐接受出使燕国的任务。
张唐立刻拒绝,说道:"我曾攻打赵国,杀了不少赵国人,若路过赵国,必定会被杀,这差事我不干。"
甘罗不急不躁,问道:"将军可知白起将军的功劳有多大?"
张唐回答:"白起破赵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万,功劳自然比我大得多。"
甘罗又问:"将军可知范雎与现在的吕不韦相比,谁的权势更大?"
张唐思考片刻,回答:"吕不韦现在是丞相,权势自然比当年的范雎更大。"
甘罗点点头,说:
"白起功劳比将军大,却因不听范雎的命令而被杀。范雎的权势比不上吕不韦,吕不韦的命令将军都不听,将军觉得自己会有什么下场?"
张唐听了这话,顿时冷汗直流。
白起是秦国名将,功劳赫赫,却因不服从命令被处死。自己如果也不服从命令,下场可想而知。张唐只好答应接受任务,前往燕国。
秦王听说此事后,对甘罗更加赏识。
12岁外交官,一战替秦拿下11座城
张唐虽然答应了出使燕国的任务,但仍然担心途经赵国时的安全问题。
甘罗向秦王请命,愿意先行出使赵国,为张唐铺平道路。秦王同意了甘罗的请求,派他前往赵国。
出发前,甘罗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研究了秦、赵、燕三国的关系,分析了各国的利益和弱点。
他知道,要想说服赵国让张唐安全通过,必须给赵国带来利益,让赵王觉得这样做对赵国有好处。
到达赵国后,甘罗拜见赵王。
赵王见来者竟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感到很惊讶,但还是接见了他。
赵王问道:"秦国难道没有成年人了,竟派一个孩子来当使者?"
甘罗不卑不亢地回答:"我虽年幼,但秦王信任我的能力,请赵王也不要因我的年龄而轻视我带来的重要信息。"
赵王被甘罗的气度所震撼,认真听他说话。
甘罗开始分析当前的局势:"秦国正准备与燕国结盟,如果成功,秦燕联合将对赵国形成包围之势,赵国将腹背受敌。"
赵王听了心中一惊,问道:"那依你之见,赵国该如何应对?"
甘罗胸有成竹地说:
"赵国可以先发制人,献出五座边境城池给秦国,换取秦赵联盟攻打燕国。这样,赵国不仅可以打破秦燕联盟的可能,还能获得燕国的土地,扩大自己的领土。"
赵王思考再三,觉得甘罗的建议有道理。如果秦燕真的联合,对赵国将是致命的威胁。
与其坐等被攻打,不如主动出击,联合秦国攻打燕国,这样还能获得更多的领土。
赵王最终接受了甘罗的建议,同意割让五座城池给秦国,并允许张唐安全通过赵国前往燕国。同时,赵国也开始准备攻打燕国的计划。
甘罗完成使命返回秦国,向秦王汇报了结果。
秦王大喜,不仅得到了赵国的五座城池,还打破了燕国可能与赵国联合的可能性。
随后的战争中,赵国攻占了燕国三十座城池,按照约定,秦国分得了其中的十一座。
秦王嬴政对甘罗的外交才能赞不绝口,当即封他为“上卿”,这在秦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上卿是秦国的高级官职,通常只有经验丰富的老臣才能担任。甘罗年仅十二岁就获得这个职位,创造了历史。
秦王还下令恢复了甘氏家族的田宅,让甘罗的家族重新获得了荣誉和地位。
这位战国时期的神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救了祖父,还为自己家族重获荣耀。
他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头脑,让他在十二岁就位列朝廷高官,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卿”。
小小年纪就能在国际外交中游刃有余,甘罗的传奇故事激励了无数后人!
资料来源:
《史记·甘罗列传》、《战国策·秦策》、《先秦政治外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