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党史人物
人 物 档 案
王震(1908-1993年),湖南浏阳人。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湘鄂赣边区赤卫队支队长兼政委,红军湘东独立一师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红八军代政委,湘赣军区代司令员,红六军团军政委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副旅长、旅长兼政委,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一野战军二军军长兼政委、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政委,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务院农垦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3年3月逝世,终年85岁。
王震率部激战鲍鱼岭
1946年6月26日,中原突围战役打响,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李先念、王震率领北路部队1.5万人秘密集结,突破平汉铁路封锁,向豫鄂陕交界地带挺进。时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王震,率右路军到达豫西抢渡丹江河,进入十堰境内的鲍鱼岭,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两天一夜,冲破国民党“天下第一军”胡宗南部的围追堵截,预先进入陕南地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十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1939年,王震(左)和夫人王季青的合影
根据中央指示,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分两路向西突围,王震率右路计划绕过丹江取捷径荆紫关、山阳,向镇安、柞水前进。7月12日,行进至淅川县城附近。王震命令部队围攻淅川县城,却遭遇国民党整编90师抢占要道。恰逢丹江上游突降暴雨,江水暴涨,面对险境,王震急电李先念,决定改渡丹江。在王震的率领下,战士们用绳索、木筏搭建浮桥。当地百姓亦鼎力相助,冒死为部队运送粮食、药品,协助救治伤员,展现了军民鱼水相依的深厚情谊。
鲍鱼岭战斗遗址
1946年7月14日,王震率部队抢渡丹江成功,次日进抵南化塘鲍鱼岭。鲍鱼岭地势险峻,形似匕首手柄,是北进陕南、东出河南的咽喉要道,是战役突围的重要节点。部队抵进鲍鱼岭时,遭到国民党整编九十师53旅、61旅合围。359旅第719团一营首先与敌接火,冒雨向岭上守敌冲击,其余部队转向鲍鱼岭南侧山中继续前进。7月17日,进至鲍鱼岭一带的359旅被敌6个团包围。紧急关头,王震命令359旅所有人员全部投入战斗,一鼓作气,拼死杀开一个缺口,冲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一番浴血奋战后,终于冲过鲍鱼岭,进入陕南商山腹地。同时,左路部队血战南化塘后也胜利入陕。
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
南化塘战斗是中原军区北路突围部队在战略转移途中进行的一场最艰难、最激烈的战斗,也是关键性的一场战斗,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有效牵制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支援了华东、华北等解放区的战斗,王震曾评价说,“中原突围是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点。”如今的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陈列馆中,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实物、影像详细记载了革命先烈在南化塘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光辉事迹。每年,无数党员干部、青年学子在此瞻仰学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