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俄罗斯近代的失败是输在战略上(二)冷战中的战略失误
迪丽瓦拉
2025-09-21 13:04:50
0

类似斯大林这样拥有天赋异禀才能的领导人,对于俄罗斯来说极为罕见。斯大林之后,苏联的领导人一个比一个软弱,战略失误频发,最终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一、全面否定斯大林,自毁合法性。

赫鲁晓夫在剿除贝利亚并掌权后不久,便公开全面否定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这一举动在当时不仅使苏联民众陷入思想混乱,也动摇了整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基础。否定一位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前领导人,实际上是对苏共自身历史的否定,最终严重削弱了政权的合法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几乎牺牲了一整代坚定信仰共产主义、敢于奉献和牺牲的精英力量,这批人正是确保苏联赢得战争胜利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他们的大量牺牲,苏共中坚力量出现断层,国家各项发展不可避免地遭遇人才缺失困境,支持社会主义的精英阶层大大削弱。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更是让新一代政治思想蒙上阴影,使他们对苏联合法性产生怀疑,为后来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戈尔巴乔夫青年时代正是在这种否定斯大林的氛围中成长的,当他掌握最高领导权后,对苏共和社会主义道路信心不足,迷信西方政经模式,试图照搬改造国家,失败几乎不可避免。

尽管后来勃列日涅夫时期对斯大林的评价有所纠正,但当时的影响已无法逆转。同期,美国50年代开始推行麦卡锡主义,强力打击共产主义思潮,坚决维护资本主义统治,西方精英绝不会像苏联那样自我批判,损害自身合法性。

二、忽视自身实力,硬碰硬对抗西方。

二战胜利后,苏联迅速恢复国内经济,社会主义运动在国际上获得广泛支持,赢得巨大声誉。许多独立民族国家选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如中国、越南、朝鲜等,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极大增强了国际共产主义力量,动摇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根基。

为了抵制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浪潮,西方采取铁幕政策,制造对抗,断绝东西方交流,同时在思想领域极尽抹黑东方阵营。面对这种局势,苏联未能采取利益互换等柔性手段缓和紧张,而是在国力不及西方的条件下坚持强硬对抗,硬是打造自身势力范围,助长东西方敌对,失去了分化敌方的机会,几乎以一己之力对抗经济远强于自己的西方阵营。

冷战期间,为争取战略平衡,苏联全力投入军备竞赛,着力打造军事帝国形象,大力发展核武器,虽然增强军事威慑,但也陷入了经济远不及西方的困境,西方民众逐渐对苏联产生恐惧,同时苏联长期忽视民用经济发展,导致冷战后期经济疲软,难以为继。

三、霸道专断,失去盟友支持。

作为东方阵营的领导大国,苏联严重体现出大国沙文主义,过分强调自身民族利益。对内偏袒俄罗斯民族,粗暴压制少数民族;对外强势霸道,不尊重小盟国主权。一旦盟友出现异议,苏联便动用武力强硬干涉,虽然短期内有效,但长期却导致联盟内部矛盾激化,离心离德。南斯拉夫早期分道扬镳,中期中苏决裂,后期镇压布拉格之春等事件,均受此思维影响。联盟内部缺乏真心拥护,苏联不得不加大利益输出以维稳,恶化了其对抗西方的战略环境。

同期的美国则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经济复苏,赢得盟国感激,并以民族自决等道义高地促使英帝国和平瓦解殖民统治。在协调同盟行动时,虽然面对戴高乐等难缠角色,美国选择以经济手段而非军事强硬应对,成功维系了西方阵营稳定。

对比来看,苏联领导的华约联盟缺乏真正牢固的盟友,即使曾有,也最终反目成仇,比如南斯拉夫和与中国的兵戎相见,极大削弱了自身实力。而同期美国则成功将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强国纳入自身势力范围,政治手腕远超苏联。

根本原因在于苏联过于强势、霸道,缺乏妥协与合作意识,刚愎自用最终难以服众,导致众叛亲离。至今,东欧诸国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仍对俄罗斯心存畏惧,可见影响之深远。

四、军事扩张耗尽国力。

苏联主导的华约经济基础远不及北约,为求战略平衡,苏联将大量资源投入军事领域,忽视自身经济基础,全面推行全球争霸策略。盟友贡献有限,索取却多,进一步拖累了苏联经济。

例如,苏联全力支持经济贫困的越南,导致长时间经济资源流失。后期为了挽回面子,亲自发动阿富汗战争,经济损失更加惨重,国家实力开始明显衰退。

五、信仰丧失,思想阵线全面崩溃。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领导层僵化老化,军事工业占据大量资源,民用经济发展缓慢,民众不满情绪渐生。西方长期的舆论攻势使得从最高领导人到普通百姓,普遍对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信心,开始寻求变革。遗憾的是,苏联人民选择的方向是向经济更发达的西方靠拢,认为只要在思想和制度上模仿西方,解散华约,就能获得西方谅解,成为西方一员,过上好日子。回看当时,这种想法过于天真和幼稚。理想信念的丧失最终导致了民族国家信仰的崩溃,国家四分五裂。

六、深受西方蛊惑,不自觉自毁长城。

苏联领导层未能结合自身国情进行渐进式改革,反而自上而下推行剧烈变革,导致思想与经济双重混乱。更荒唐的是,他们采信西方提出的各种改革建议,追求形式上的民主,放弃了苏共的领导核心地位,实行多党制,致使加盟共和国失去维系统一的纽带。同时将军队国家化,使党失去指挥枪杆子的权力,削弱了维护统治的最强利器。

政治体制的弱化,必然导致中央权威和控制力下降,国家凝聚力瓦解。

思想方面,在西方煽动下,俄罗斯族民众认为自己所在的加盟共和国资源丰富,却长期需要支持其他落后地区,成为自己生活困顿的根源;而其他加盟共和国民众则感受到俄罗斯的压迫,更渴望民族独立自决,分裂思潮难以遏制。

苏联解体时,作为主体民族的俄罗斯民众反而并无强烈反应,甚至有些沾沾自喜,觉得甩掉了落后地区包袱,可以轻装前行,生活会更好。但他们未曾意识到,苏联经济体系是基于加盟共和国间的分工协作,分裂必然导致经济体系瓦解,失去庞大的人口和市场基础,经济发展遭受毁灭性打击。

解体后,人民期待的富裕生活未曾到来,反而经历了政治动荡、经济衰退和大规模贫困。叶利钦政府在西方的鼓动下,未经充分准备,强行推行经济“休克疗法”,全面私有化,忽视了俄罗斯计划经济体系的现实,几乎毁掉了苏联时期积累的工业化成果,摧毁了俄罗斯重新崛起的经济根基。

反观西方阵营,虽然也经历越南、朝鲜战争等战略失误,经济一度受挫,但能及时止损,不计较面子,最终成功复苏。

国家间竞争,放弃独立自主,妄图依赖对手实现发展,这需要极高的智慧与勇气,而苏联盲目相信西方,最终走到了今日局面,这一教训极为深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从西晋时期开始,皇室的封王制度出现了亲王和郡王的区别,一字王通常等级较高,二字王则较低。因为一字王通...
原创 尧... 从我们小时候学的历史来看,尧是一个大部落的领袖,以德行治理国家,后来因为年老,将帝位禅让给了舜。很多...
原创 守... 诸葛亮在守卫街亭时,并没有选择赵云、魏延或姜维,而是决定派遣没有带兵经验的马谡,这背后其实有诸葛亮自...
原创 沙... 他是最传奇的沙俄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深埋在地下,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然而,九年后,他...
原创 顺... 顺治的真正死因?真的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 最近关于施琅的话题很火,网上很多人都在讨论,而我在刷这些讨...
原创 李... 年关将至,许多家庭开始准备贴春联和福字了吧。如今,门神已经很少见了。由于现代住宅的大门普遍较窄,城市...
原创 陈...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领导人便开始着手恢复国家的经济、稳定政局,并努力收复失地。1950年...
原创 央... 央视:日本忘战必危广岛和长崎原子弹65万日本人死亡只能无条件投降 1678字 日本在二战中遭受了多...
原创 真... 在动荡的时代,许多传奇人物应运而生,他们凭借非凡的胆略和智慧,最终成为了历史上的英雄。像抗金名将岳飞...
原创 朱... 小编在大学时,曾经在寒假期间去了一家星级酒店做服务员。大家都知道,服务员通常学历较低,素质相对较差。...
原创 知... 作为官员,能被称为“青天”的,必定是那些刚正不阿、清廉自守、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比如宋代的包拯,就是...
原创 1... 1919年,张清荣出生在河北保定,家里是富农背景。小时候,他看到军阀打仗和日本人入侵,地方上混乱。 ...
那个卖香料的男人,和两个从他公... 19世纪中叶,世界闻起来……挺有味道的。城市里到处是马,马车是主流交通工具。这意味着街道上到处是马粪...
原创 末...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
蒋经国为何被称作“建丰同志” 作者 |星火·薪火 无论是前几年热播的《北平无战事》,还是今年热播的《沉默的荣耀》,剧中都有一个相...
原创 宋... 宋朝建立不到一百年,文治武功的基础尚在巩固之中,国家的未来需要一位贤能的君主来继续传承和发展。皇位的...
三星堆四号祭祀坑研究新成果:坑... 记者18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近日该院与首都师范大学等合作单位在国际权威科技考古期刊《考古科...
原创 美... 问一个问题:日本侵华到底图的是什么?抢土地?抢资源?不。几十年来,日本右翼不断否认自己的罪行,提出所...
毛泽东称赞“了不起的奇迹”:红...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后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二十五军,红...
原创 波... 1924年夏天,波兰当局接到消息,说在布列斯特的山脉中,隐藏着一座一战时期的军需库。知情人士透露,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