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唐僧孙悟空等人组成的取经队伍,历尽艰难险阻,前往西天求取佛法的传奇故事。在这部经典之中,唐僧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御弟”。我们知道,“御”字在古代仅限于皇帝使用,这表明唐僧与当时的唐朝皇帝李世民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
《西游记》中的唐僧最初便是为了宣扬佛法而活跃于大唐。受南海观音菩萨指引后,唐僧决定远赴西天取经,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大乘佛法。然而,面对着十万八千里的遥远距离,单凭唐僧一个人去取经,几乎被认为是完全不可能的任务。令人惊讶的是,唐朝的皇帝李世民不仅没有阻止他,反而给予了大力支持,甚至封唐僧为“御弟”,以此表示他对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全力支持。
但李世民为何如此支持唐僧的取经之旅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让佛法普照大唐?其实并非如此。李世民的动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希望通过此举来为自己寻求一份内心的安慰,而这要追溯到李世民曾经违背约定、死后进入地府的往事。
《西游记》里有个神秘人物,他不仅才智过人,而且拥有超凡的洞察力。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袁天罡的叔叔——袁守诚。当时,袁守诚凭借出色的预言能力,帮助长安的渔民每天都能满载而归。然而,这激怒了泾河龙王,后者决定给袁守诚一点“教训”。但是,袁守诚早已预知这一切,并与泾河龙王展开了一场关于天气的赌约,决定天是否会在他指定的那一天下雨。
泾河龙王自信满满,以为自己必定能胜利,毕竟,雨水是否降临完全由他掌控。然而,天帝玉皇大帝却下达了一道圣旨,命令龙王按时降雨。龙王为了避免自己输掉赌约,竟然选择违抗圣旨,结果遭遇了天大的麻烦。袁守诚知晓龙王的违抗行为,并告诉龙王他即将面临的大难,最终,泾河龙王不得不向袁守诚寻求解决之法。袁守诚给出一个建议,让龙王去求李世民的宰相魏征出面,阻止斩首令。
泾河龙王依言向李世民求助,李世民心地仁善,答应不让魏征执行天命。然而,魏征在与李世民交谈时,竟然灵魂出窍,最终,泾河龙王命丧魏征之手。这件事让泾河龙王心生怨气,日复一日地纠缠着李世民,最终让他因病去世,化为鬼魂进入了地府。
在原著中,李世民的鬼魂由御林军护送进入地府,直到遇见崔判官,御林军才退下。接着,李世民在地府中一路走向阎罗殿,在酆都城的街头,他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李渊、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三人看到李世民的鬼魂时,立刻涌上前去,想要教训他一顿,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息息相关。崔判官立即命阴间鬼差将三人拉开,李世民这才得以脱身,继续前往阎罗殿。
然而,与普通鬼魂被冷漠对待的情形不同,李世民到达地府后,十殿阎罗展现出了异常的礼遇,立即为他准备了仪仗队,亲自下台阶迎接,并对他行了鞠躬下跪的礼节。要知道,在三界之中,能让十殿阎罗做出如此恭敬礼节的人,只有三界主宰——玉皇大帝。
这不禁让人疑惑,在《西游记》中的三界设定里,天帝为玉皇大帝,地帝为冥府的十殿阎罗,而人帝则是唐朝的李世民。从身份上来说,李世民和十殿阎罗并无高低之分,那么为什么十殿阎罗如此恭敬地接待李世民呢?
事实上,李世民在前世便是紫微大帝,掌管天地经纬,率领三界所有星神和神仙。紫微大帝的地位是极其尊贵的,甚至连玉皇大帝也对其保持尊敬。在道教中,紫微大帝是四御之一,位高权重,常被各大帝王供奉。因此,李世民作为紫微大帝的化身,天生便具有非常强大的背景和身份。这就是为什么十殿阎罗会对他如此恭敬,甚至请求他宽恕他们的罪过。
由此可见,不仅仅是十殿阎罗,就算是天宫中的玉皇大帝也必须对李世民行礼,保持尊重,因为紫微大帝的地位几乎与玉皇大帝平齐,甚至在某些方面,紫微大帝的权威还要超越玉皇大帝。
李世民作为紫微大帝的转世,拥有足以令整个三界都为之侧目的尊贵身份和巨大的力量。因此,即使在冥界,他的存在也让所有神灵都感到无比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