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漫谈明中后期言官澄清吏治的功能和蜕变,这实际上是明朝的消亡史
迪丽瓦拉
2025-09-22 08:05:12
0

引言:

如今,我们在许多古装历史剧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官员,站在皇帝面前,进行谏言,向皇帝报告朝廷上某些官员的腐败、贪污或不法行为。

这些敢于直言的官员在古代官僚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言官”。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敢于“打小报告”的言官们。

在古代封建社会,言官的品级通常较低,最高也不过五品。而在朝廷上,五品官远远排不上前列,显得并不显眼,甚至很容易被忽视。

然而,言官的权力可不容小觑,他们的影响力竟足以令一品官员都感到敬畏,因而不敢得罪他们。

言官制度在古代历史上,尤其是在明朝,可谓是最具代表性与典型性。纵观中国古代的封建朝代,明朝的言官制度堪称一绝,并且在不同历史阶段,言官的作用与功能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明朝中后期,这种变化尤为显著。

言官最初的“清洁剂”角色:

像历朝历代一样,明朝设立言官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让这些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充当朝廷的“清洁剂”,帮助皇帝发现并揭露那些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官员。因此,皇帝赋予了言官巨大的权力,赋予他们公开检举揭发他人的权利。

然而,在古代,检举官员可不像现代这么简单,即使指控不实,检举者也通常不会受到过多的追责。但在古代,检举同僚的其他官员,却需为自己所说的话承担责任。如果言官检举的是实情,那便无事,但如果是诬告,就会被视作恶意陷害同僚,严重者甚至会遭到极为严厉的惩罚。

但言官则不同,他们可以随意向皇帝弹劾其他官员,皇帝正是设立这一职务,目的就是让他们在朝中发挥监督作用。尽管有时会遇到昏庸的皇帝,这一制度依然能够有效运作。

以万历皇帝为例,他曾因要废除嫡长子太子之位而想立宠妃之子继位,这一决定遭到了言官的激烈反对。言官们纷纷上奏谏言,认为必须立长立嫡,立大皇子为太子,方符礼法。然而,万历皇帝不仅拒绝了这些忠告,还将敢于进谏的言官全部处以廷杖。

让万历皇帝没想到的是,这些言官们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并联合其他朝臣给万历皇帝施加压力,最终迫使他改变决定,立长子为太子。这个事件成为明朝中后期历史上著名的“争国本”事件。

从这次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明朝的言官确实起到了清除朝中腐败、不正之风的作用。即使个别言官的权力微不足道,但当言官们联合起来时,展现出的力量不可小觑。尽管“争国本”事件是明朝中后期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但实际上,言官在明朝初期的作用最为积极和正直。

明朝初期的言官风气:

在明朝建立之初,言官的风气尤为清正。当时,明朝的君主大多英明,能够广开言路,倾听言官的建议。而且,在初期的治理阶段,吏治相对清明,言官之间互相督促,保持着较好的风气。

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尤其是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皇帝的执政,明朝逐渐陷入了政治上的混乱与腐败。在这一时期,朝廷的吏治急转直下,君主的懒政与昏庸为这一变化推波助澜。

政治懒政与言官堕落:

在嘉靖、隆庆和万历三代,明朝逐渐陷入了昏庸的统治中。尤其是嘉靖皇帝痴迷道教,整日沉迷炼丹,致使朝政几乎无人过问。万历皇帝更是长期不朝,最初还以身体不适为借口,后来干脆关闭了日常的朝会。只有隆庆皇帝稍有作为,但他的统治时间较短,并未对朝政造成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朝政的实际掌控者变成了内阁的大臣和宦官。虽然皇帝依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内阁与宦官之间的权力争斗,逐渐成为实际政治的主导力量。为了争取更大的权力,这两大势力开始通过拉拢朝臣,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内阁与宦官的勾结,导致明朝的吏治迅速败坏。朝中官员们开始相互勾结,拉帮结派,恶性党争愈演愈烈,朝堂上充满了尔虞我诈。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党派之间不断挑起争斗,甚至不惜打压异己,做出一系列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

言官的堕落与党争:

在明朝中后期,言官不仅没有继续发挥当初的监督作用,反而成了党争中的工具。由于言官身处底层,他们的俸禄微薄,官职品阶低,许多言官容易被党派的金钱利益所诱惑,最终沦为党争中的一枚棋子。

此外,言官长期坚持揭露不法官员和政治腐败,结果招致了来自上层的打压与迫害。以嘉靖年间为例,内阁首辅严嵩因其贪污腐败且与外敌蒙古勾结,成为了朝廷中最大的祸害。言官纷纷上奏揭发严嵩的不法行为,但嘉靖皇帝不仅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反而对严嵩坚信不疑。结果,严嵩打压言官,甚至派人暗中处置那些敢于直言的官员。

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许多原本坚守原则的言官不得不妥协,甚至与朝中的腐败势力同流合污。言官和腐败的朝廷官员勾结在一起,进一步加剧了党争的恶化。

这种政局不稳、腐败泛滥的局面对明朝政权产生了致命影响,最终导致了朝廷的衰败与国家的灭亡。

结语:

明朝言官的变化,恰如一个朝代从盛世走向衰亡的轨迹。初期,国家强盛,皇帝英明,言官能够履行职责,清理朝廷上的腐败。而随着国家的衰退和君主的昏庸,言官逐渐从“清洁剂”沦为“腐蚀剂”。这不仅体现了明朝言官制度的变化,也揭示了一个朝代的兴衰历程。

言官集团的堕落,实际上是明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反映了明朝政治腐化的深层次问题,是明朝走向衰亡的缩影。

参考资料:

- 《明史》

- 《明史讲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程... 程咬金三次闯祸,都是死罪,但却一步步高升! 程咬金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提到程咬金,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
AI生成历史影像,勿忘求真之本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来自东方的报道》海报 资料图片 《英雄无名》剧照 资料图片 【文艺观潮】 ...
世界厕所日,别笑!这个全球节日... “比起登月,让全人类用上干净厕所,才是更伟大的太空工程。” 看到这句话先别皱眉。你有没有想过,每天清...
原创 清... 要是穿越到清朝当知府,算不算“人生赢家”? 民间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清知府”都能捞十...
原创 刀... 对封建时代的历代帝王来说,如何保持自己的江山稳固、王位不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首要问题。最令他们担忧的...
傅斯年与“大内档案” 在发现殷墟甲骨及敦煌藏经洞等中国近现代重大文化事件中,应该还包括抢救“大内档案”。“大内档案”即清代...
宋代官窑蓝釉冰裂纹瓷器欣赏 宋代官窑蓝釉冰裂纹双耳扁瓶 瓶高22.7㎝,撇口,长颈,猪龙耳,丰肩,椭圆流线型腹,肩下渐收,圈足外...
古人的香囊里藏着黑科技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呈圆球形,通体为镂空的阔叶纹样,部分纹饰鎏金。将香料放置其中,无论悬挂、手捧还...
原创 权... 在古代,皇帝这个职业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其实非常危险。虽然身为皇帝可以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拥有众多...
当《诗经》从地宫中醒来:海昏侯... 中国日报11月18日13版 编者按:海昏侯墓考古十周年之际公布最新进展——秦汉时期完整《诗经》在竹简...
原创 民...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民...
原创 揭...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清朝时期的“两江”到底指的是哪里。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两江”是指江苏省和浙江省,但其...
原创 王... 中国传统历史观念,对于西汉的灭亡,是这样形容的:王莽篡汉。后世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认为王莽是个恶...
原创 青... 在青海省博物馆三层,有一个青海考古成果展。这里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为主题,按照历史...
原创 郭... 刘秀娶郭圣通的婚姻,与一般皇帝娶妻的情况不同。这是一桩具有政治意义的婚姻,发生在刘秀的实力还比较薄弱...
原创 诸... 有人读毛主席对三国名人点评的文章时,认为毛主席批评过《隆中对》,并且多次推荐高级干部阅读《三国志·魏...
琉球复国,大历史完全存在这种可... 琉球的事情又热了起来,老胡作为看过世界多地变迁的媒体人,我想说,往远处看,琉球在地缘政治变局中脱离日...
原创 大... 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历史上只有四位帝王被称为“千古一帝”,他们分别是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和明太祖。所...
原创 清... 皇帝的后宫中有三十六个院子和七十二位妃子,她们各具魅力,个个姿色出众。这些妃子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家...
原创 隋... 引言 无论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存都离不开食物的来源,因此,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