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代独特奏折制:大量琐碎无聊的奏折,如何成皇帝驾驭天下的手段
迪丽瓦拉
2025-09-22 09:05:43
0

奏折作为清代官员向皇帝上报政务的重要方式,承载着皇帝与大臣之间政治沟通的功能。它不仅是政治事务的重要工具,也是清朝两百多年的统治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最初的奏折制度源自明朝的“题奏本章”制度,而清朝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与完善,逐渐发展成独特的清朝“奏折制度”,为当时的政治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奏折本应承载着与国家政策、民生、政治制度等重大事务相关的内容,但在实践中,却也涌现了大量充满琐事、毫无实质意义的“垃圾奏折”。这些奏折中,有些甚至毫无严肃内容,只是重复无聊的向皇帝请安,或一次又一次向皇帝推荐某种水果,内容显得杂乱无章,让人感到异常乏味。即使今天重新翻阅这些奏折,依然令人感到烦躁。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这些“垃圾奏折”充斥着无意义的琐碎内容,清朝的皇帝却依旧耐心回复,并没有对这些奏折提出批评。其原因并非源自皇帝的耐性,而是这些看似无聊的奏折背后,体现了皇帝对天下政务的掌控和威权象征。

清代奏折制度的演变

在清朝初期,奏折制度仍保留了明朝的“题奏本章”制度,即将官员呈交给皇帝的公文分为“题本”和“奏本”。这些公文将先经过通政司,由通政司转交给内阁,再由内阁提出建议,最终由皇帝批示决策。而随着康熙帝亲政,他认为这种层级过多的程序会导致消息传递滞后,影响政务处理的效率。因此,他决定简化这一流程,允许大臣们直接上奏“密折”,不再经过通政司和内阁的审查。最初,这一特权只赋予了亲信大臣和一些重要官员,像康熙的奶兄弟曹寅等人。

而在雍正时期,这一制度进一步扩展,雍正不仅扩大了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密折”的官员范围,还将地方的督抚、总兵等官员纳入其中,甚至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这一权限。乾隆继位后,继续完善这一制度,最终形成了清朝独有的奏折制度。

随着奏折制度的发展,它不仅规范了官员如何呈奏文件的方式,还将奏折分为几种类型,包括“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和“贺祈折”。其中,“奏事折”是最常见的形式,用来汇报政务或请求决策;“奏安折”则是官员常规上报的请安文书,内容往往简单且重复。现存的清代奏折中,包括大量的“奏安”折和“谢恩”折,这些常常被称为“垃圾奏折”。

为何会有“垃圾奏折”?

“垃圾奏折”指的便是那些内容空洞、没有实质信息的奏折。这类奏折的出现,从康熙朝开始便屡见不鲜。一些官员习惯性地报告琐事,例如直隶总督赵弘燮上奏关于顺天府和保定府几个月的降雨情况,从6月初一直报告到月底,而康熙帝的批复也逐渐从“已有旨了”变为“此报雨折子太多了”。这些重复无意义的报告使得皇帝的批示越来越简短,甚至带有些许不耐烦。

雍正时期,杭州织造孙文成则极其喜欢向皇帝请安,他一年内提交了十几份几乎相同的请安折子,内容无外乎“恭请皇上万安”,这也让雍正产生了困扰。每次请安折的回复,雍正都要简单回应“朕安”,即便如此,孙文成依旧不知疲倦地上报。而陕西和云南的地方官员也不时报告“拾金不昧”的事宜,雍正不得不一一回复,甚至在某些案件中,他不得不明确表示“此事鄂尔泰已经报过了”来避免重复。

这些看似无意义的“垃圾奏折”虽然乏味,甚至让皇帝感到烦扰,但实际上,它们反映了清朝对地方官员的严格要求。这种事无巨细的上报制度,实际上是皇帝用来把控地方政务,增强君臣关系的一种方式。

“垃圾奏折”的深层作用

尽管“垃圾奏折”的内容平淡无奇,它们却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皇帝来说,这些奏折是了解地方状况、加强与官员关系的一个途径。比如,雍正通过奏折了解年羹尧的情况,甚至批示过“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这些话语都蕴含着拉拢臣子的意思。此外,康熙特别关注农业生产和地方天气的变化,许多地方官员的奏折中,汇报气候和粮食价格的内容,正是因为康熙对这些事宜的重视。因此,在清朝的奏折制度下,地方官员不仅要向皇帝汇报政务,还需要报告一些琐事,以展现他们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地方事务的掌控。

虽然有些官员报告的内容显得无关紧要,但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奏折,皇帝能够更好地掌控各地的局势,了解官员的行为,甚至能从中发觉一些细微的政治动向,确保国家政治的稳定。因此,“垃圾奏折”虽然表面上是无聊的内容,但在制度运作的背后,却起到了辅助皇帝掌控权力、增强集权的作用。

总结

清朝的奏折制度,表面上看似冗杂无用,实则深藏着加强皇权、维持统治的内在机制。通过废除内阁制、设立军机处等手段,清朝强化了皇帝一人当政的集权制度,奏折制度成为了皇帝和臣子之间信息传递、政治控制的重要工具。尽管奏折中有大量冗余、琐碎的内容,它们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帮助皇帝掌控各地事务,了解官员的能力与忠诚,并维持权力的集中与巩固。由此可见,虽然“垃圾奏折”的内容令人感到枯燥无味,但它们在维护清朝统治、加强皇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孙千惠.《清朝奏折制度运作的话语视角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11):56-60.

2. 韩中慧.《从清康熙朝汉文密折初期形态试看君臣心理》[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6):63-67.

3. 周维美.《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奏折制度》[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07):67-72.

4. 安安.《清代真的有那么多“垃圾奏折”吗?》[J].领导文萃,2020,(第10期).

5. 《清代奏折很垃圾?》[J].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18,(第12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要是穿越到清朝当知府,算不算“人生赢家”? 民间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清知府”都能捞十...
原创 刀... 对封建时代的历代帝王来说,如何保持自己的江山稳固、王位不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首要问题。最令他们担忧的...
傅斯年与“大内档案” 在发现殷墟甲骨及敦煌藏经洞等中国近现代重大文化事件中,应该还包括抢救“大内档案”。“大内档案”即清代...
宋代官窑蓝釉冰裂纹瓷器欣赏 宋代官窑蓝釉冰裂纹双耳扁瓶 瓶高22.7㎝,撇口,长颈,猪龙耳,丰肩,椭圆流线型腹,肩下渐收,圈足外...
古人的香囊里藏着黑科技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呈圆球形,通体为镂空的阔叶纹样,部分纹饰鎏金。将香料放置其中,无论悬挂、手捧还...
原创 权... 在古代,皇帝这个职业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其实非常危险。虽然身为皇帝可以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拥有众多...
当《诗经》从地宫中醒来:海昏侯... 中国日报11月18日13版 编者按:海昏侯墓考古十周年之际公布最新进展——秦汉时期完整《诗经》在竹简...
原创 民...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民...
原创 揭...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清朝时期的“两江”到底指的是哪里。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两江”是指江苏省和浙江省,但其...
原创 王... 中国传统历史观念,对于西汉的灭亡,是这样形容的:王莽篡汉。后世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认为王莽是个恶...
原创 青... 在青海省博物馆三层,有一个青海考古成果展。这里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为主题,按照历史...
原创 郭... 刘秀娶郭圣通的婚姻,与一般皇帝娶妻的情况不同。这是一桩具有政治意义的婚姻,发生在刘秀的实力还比较薄弱...
原创 诸... 有人读毛主席对三国名人点评的文章时,认为毛主席批评过《隆中对》,并且多次推荐高级干部阅读《三国志·魏...
琉球复国,大历史完全存在这种可... 琉球的事情又热了起来,老胡作为看过世界多地变迁的媒体人,我想说,往远处看,琉球在地缘政治变局中脱离日...
原创 大... 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历史上只有四位帝王被称为“千古一帝”,他们分别是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和明太祖。所...
原创 清... 皇帝的后宫中有三十六个院子和七十二位妃子,她们各具魅力,个个姿色出众。这些妃子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家...
原创 隋... 引言 无论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存都离不开食物的来源,因此,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
原创 武... 武则天的第一个丈夫是唐太宗李世民。她在十四岁时进入后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并被赐名“武媚”。 武...
原创 隋... 看过隋唐的历史故事,大家都会轻松提到许多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战绩,能说出自己喜爱他们的理由。然而,当提到...
原创 为... 张仪是秦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丞相之一,他提出的“连横”和“弱楚”战略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