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千古一僧,鸠摩罗什的河西时光
迪丽瓦拉
2025-09-22 10:31:24
0

在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内,有一座以东晋十六国时期高僧 鸠摩罗什的名字命名的寺院——鸠摩罗什寺。

寺内雄立的罗什塔内供奉着 鸠摩罗什的“舌舍利”,更是因 “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的久远故事显得神秘而传奇。

作为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曾先后组织译出《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等数十部经,在翻译学领域具有 筑基开源之功。

漫步在鸠摩罗什寺,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 凉州作为河西走廊重镇要隘的厚重底蕴,体会鸠摩罗什 用文字搭建起跨时空文明桥梁的非凡意义,还能 寻觅着这位高僧的身影,回到彼时彼刻风云际会的河西走廊……

▲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鸠摩罗什寺。(图片来源:武威日报)

(一)利彼忘躯,因缘东行

建元十二年(376年),前秦政权统一了中国北方,暂时结束了纷乱割据的局面。稳定的政治局面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往来畅通,西域同中原的交往得以延续。

此时的 前秦国君苻坚雄心勃勃,“士马强盛,遂有图西域之志”。与此同时,他也听说了 西域高僧鸠摩罗什的大名。

鸠摩罗什(344-413年)生于龟兹(在今新疆库车一带),自小学习佛学,青少年时期曾游学西域和天竺诸国,之后更是 “道震西域,声被东国”

据说,每当鸠摩罗什讲说佛法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龟兹的王公贵族长跪在鸠摩罗什的座旁,甚至请他踩着他们的脊背登座说法。

▲鸠摩罗什画像。(图片来源:纪录片《梦幻凉州》截图)

建元十三年(377年)正月,前秦宫中太史奏报:“有星见于外国分野,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苻坚对群臣说:“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沙门释道安,将非此耶?”可见 此时的苻坚,已经将鸠摩罗什视为可“辅国”的“大德智人”,只是没机会请来辅佐。

建元十七年(381年)二月,西域鄯善(在今若羌县)王和车师前部(在今吐鲁番西北)王来前秦,请求苻坚发兵西域,依照汉朝制度,设置都护府。

第二年,苻坚发起西征行动。他任命大将 吕光为“使持节”“都督西讨诸军事”,率军西进,并 特别交代吕光我听说西域有个人叫鸠摩罗什,他精通佛法,善解阴阳,是后学者的楷模,我非常希望他能为我所用。贤哲之人是国家的珍宝,如果攻克龟兹,你要立即把鸠摩罗什送到这里。

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吕光平龟兹并寻访到了鸠摩罗什,就带他踏上东归的旅程。

此行对于鸠摩罗什来说虽带有一定被迫色彩,但也契合了他的一个宏愿。若干年前,鸠摩罗什的母亲曾问他:传扬佛法到东土的任务,只有你能承担。但这对你自己是无利的,你要怎么做?当时,鸠摩罗什以 “利彼忘躯”“苦而无恨”表达了信念和决心。

谁曾想,“苦而无恨”成了一句谶语,印证了鸠摩罗什在河西走廊充满磨砺和收获的17年时光。

▲鸠摩罗什影视形象。(图片来源:纪录片《河西走廊》)

(二)停凉积年,静待花开

然而,鸠摩罗什被吕光带到凉州后,等来的却是 苻坚淝水战败后被部属姚苌杀害的消息。这位对鸠摩罗什仰慕已久的国君,至死也未见上鸠摩罗什一面。

386年,吕光自立为王,建立后凉政权。

鸠摩罗什在凉州期间,大显其“阴阳星算,莫不必尽;妙达吉凶,言若符契”的神异之能,数次精准预言了后凉政权的内乱及发展,在此过程中尽己所能,弘扬了和平、慈悲等佛教理念。

▲后凉时期的河西走廊。(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后秦的开国君主姚苌,和被他缢杀的苻坚一样,久闻鸠摩罗什大名并向其发出邀请。后凉政权却担心“智计多解”的鸠摩罗什为后秦所用, 不允许他离开

姚苌之子 姚兴即位后,于弘始三年(401年)发兵后凉。后凉大败,末代君主吕隆投降归顺。 姚兴恭请鸠摩罗什到达长安,待以国师之礼。

此时,鸠摩罗什已在凉州停留了 17年

史料中对于鸠摩罗什久居凉州的经历记载得不多,但事实上,这段经历无论对于鸠摩罗什个人,还是对于中国佛教史,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这里虽然不是鸠摩罗什人生的“高光期”,但却是一段宝贵的“蛰伏期”他在这里较为系统地学习汉语,悉心搜集各种梵本佛经,研读佛学经义。 通过弘法活动,使佛法融入了当时的宫廷和民间的生活当中,为他入秦后大规模从事佛经翻译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正是带着在凉州的十余年积淀,鸠摩罗什踏出了一条新路——开启了他轰轰烈烈的 译经事业,为 佛教的中国化奠定了深厚基础。

▲俯瞰武威城区。(图片来源:武威日报)

(三)义皆圆通,缔造传奇

后秦弘始三年(401年),鸠摩罗什前往长安,在弘始十五年(413年)去世。 前后十余年时间,鸠摩罗什成果卓著,共译佛经35部、294卷。

汉传佛教的《金刚经》《阿弥陀经》《妙法莲华经》等典籍,就是由鸠摩罗什所翻译的,他创造的 “慈悲”“世界”“觉悟”“苦海”“爱河”等词汇成为今天汉语中的常用句。

与此同时,鸠摩罗什还进行 旧经新译,其所译“新文异旧者,义皆圆通,众心惬服,莫不欣赞焉”。 梁启超称赞他是“译界第一流宗匠”

▲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部分)。(图片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鸠摩罗什在长安的译经,不仅使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相互融合,更开中国翻译学学术和实践之先河。后来 中国佛教学派和宗派所依据的重要经典,基本上都是他在这一时期翻译成汉文的。

人们往往会在当下的某个时期,突然领悟过去某件事的意义,对于鸠摩罗什而言,河西走廊带给他的意义,恰恰是在长安时期才真正显现。

鸠摩罗什在凉州期间学习汉文、研习中国文化典籍,促进了对中原语言文字的掌握。在长安期间,他给庐山高僧慧远的回信里提到过去的他存在“文辞殊隔”的苦恼。但从彼时与姚兴“ 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倦”的交流来看,经历河西走廊17年的鸠摩罗什已经不存在语言障碍,显然为他后来翻译佛经时 “转能汉言,音译流便”“义皆圆通”的绝佳境界创造了条件。

鸠摩罗什在后凉参政议政的经历,也培养了他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他后来带领800余人的译经团队创造了前提。

此外,在凉州的生活经历也让鸠摩罗什熟悉了中原政治体制、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对佛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西域时的鸠摩罗什,出身高贵、万众敬仰,其精力主要集中在对佛学理论的钻研。而 在河西走廊时,鸠摩罗什屡受轻慢,又看遍世间争斗不息、民众疾苦的现实情况, 对实践佛教众生平等、慈悲普度的理念,应当有了更深的感触。他对后凉数次叛乱、政变的预言,也是其敏锐洞察力的具体体现。

▲克孜尔石窟前静立着鸠摩罗什雕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古连接着中原与西域的 河西走廊鸠摩罗什口中的 “中路福地”,承载着多少历史人物命运流转的波澜起伏; 也是自古群雄并起、兵家必争之地,见证过多少风云际会的重大瞬间; 更是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精神长廊,贯通着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和情感共鸣。

千年来,往来这里的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这里也在多元文化的滋养中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同样, 鸠摩罗什的“东行记”早已超脱了对某个王朝政权的辅佐,而是将个人价值寄托在无量佛法中,终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和精神家园做出了卓越的开拓性贡献。

来源:道中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被... 汉末群雄纷起,时代逐渐转向士族集团的统治格局,其中以“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无疑成为那个时代的风向标。...
西王母源于印度湿婆、中国上古神... 西王母源不源于于印度湿婆、中国上古神话是不是来自非洲这个我不能肯定,但是根据近些年的了解,我发现西王...
原创 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这一时期标志...
原创 孙... 《——【·前言·】——》 252年,东吴大帝孙权重病弥留,宫中突现密旨。内容只有七字:“赐死皇后潘淑...
原创 红... 王树声大将,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却屡屡死里逃生,被誉为“福将”。他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还常常因一线生机...
原创 末... 在中华文明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君主都通过开科取士的方式,选拔国家的优秀人才,为治国理政提供坚实的人...
原创 看... 文化历史解析前言:虽然我并不是某些激愤网友口中所说的姓袁之人,但作为一位历史解读创作者,我依然觉得有...
原创 鲁... 据历史记载,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著名工匠。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以木工技艺闻名的家庭,自幼便对木工手艺...
原创 纣... 最近我脑袋里突然冒出个特好玩的想法,咱都知道封神榜里纣王那昏庸模样,天天忙着跟妲己玩乐,搞得商朝乌烟...
原创 奸...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年),抗击金兵的名将、民族英雄岳飞遭到宋高宗的诏令赐死,随他一起被害的还有其...
原创 西... 文|逸屹川 编|逸屹川 西方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演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
原创 红... “你们是红军吗?”壮汉疑惑地问。 李聚奎沉声回答:“不是。” “别骗我了,你们走路的姿势,以及那口浓...
原创 雍... 一、九子夺嫡:从隐忍到掌权的政治博弈 康熙末年,储位之争白热化,九位皇子各立山头,形成“太子党”“...
原创 镜... 在古代,为了有效约束民众行为与惩罚罪犯,统治者设计了种种严苛而残酷的刑罚。这些刑罚方式至今令人心生寒...
原创 假...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刘备遇到了才智非凡、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这一偶然的相遇成为刘备复兴汉室...
原创 实... 当“朝鲜敢死队”闯入“韩国青瓦台”,会引发怎样的惊心动魄对决? 朴正熙与死神擦肩而过,同胞之间的血...
原创 石... 石亨是明朝中期的著名将领,出身于渭南。自幼便身材高大,力量非凡,与其同样勇猛的亲戚石彪一同成长。某次...
原创 曹... 汉献帝初平三年,曹植出生。与他同父同母的兄长曹丕,比他年长六岁。曹丕一直被视作曹操的继承人,而曹植则...
原创 诸... 三国时期,诸葛亮是后人广泛称颂的智者,他的聪明才智与卓越谋略几乎成为了中国历史中的传奇人物。诸葛亮的...
原创 李... 崇祯年间的某个冬天,我在地方志里见过一段记载,说陕西乡下有户人家,男人大清早揣着半块冻硬的窝头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