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人性的7大弱点,刘邦一个也没有,能理解刘邦,这辈子就不可能差
迪丽瓦拉
2025-09-22 11:05:22
0

《——【·前言·】——》

他出身市井,吊儿郎当,却最终坐上皇位;他无文无武,却收服三杰;他冷静、克制、心狠手辣,偏偏又善于“装傻”。

刘邦不是完人,但他绝对是成事之人。他几乎绕开了人性的七大陷阱——情绪化、自我感动、好面子、重感情、怕失败、太理想、太清高。理解刘邦,也许就是理解现实的本质。看透了他,你这一生,真的就不会差。

人性七大弱点,刘邦全无?

刘邦,字季,秦末汉初沛县人。用今天的话讲,他不是“白手起家”,而是“痞子起步”。他没有名门血统,没有优越家庭,连个稳定职业都算不上。他在沛县就是个“混混”,不爱读书,不干正事,酒色财气样样通,最拿手的是忽悠和装死。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打下了天下。

为什么?因为他没把自己“感动死”。

历史上多少人,最后死于自己编的“完美人设”里?项羽高洁不屈,最后乌江自刎;韩信身怀绝技,结果被“成也谋臣,败也谋臣”的命运反噬;陈胜吴广高举义旗,最后乱成一团。

刘邦不一样。他从不装好人,也不追求“完美人设”。

打不过就跑,没面子就忍,看错人就换,看对人就放。他从不固执。

他唯一认定的一件事——“活下去,机会总会来。”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天下动乱。刘邦当时是泗水亭长,本来负责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途中他想了想,押去也是死,不如直接把人放了,自己带着兄弟跑路。

这个决定,一看是造反,但其实是“顺势而为”。别人还在纠结“该不该反”,他已经在组队了。他没犹豫,也没内耗。

这就是他避开的第一个人性弱点——犹豫不决

紧接着,沛县父老要推人当首领,原本是让高门出身的大户张耳、萧育来带头,结果两人互相谦让,大家选了刘邦。为啥?因为刘邦“脸皮够厚”。

他说:“我来吧,你们听我的。”没有“我配吗?”“我怕出事”这些废话。

这是第二个他成功回避的弱点——脸皮太薄

他很清楚:当你表现得太谦虚、太清高、太顾面子,你连站上牌桌的机会都没有。他要的不是道德光环,他要的是权力、是存在感、是资格。

这个阶段的刘邦,不是什么英雄好汉,他就是个混得比别人聪明的泼皮,但他不自我感动,不幻想什么救世主角色。他只知道,这时候谁敢第一个站出来,谁就有了“起点”。

而他抓住了。

然后是攻秦、入咸阳。

项羽率大军打下咸阳,杀秦王子婴,放火烧阿房宫。他觉得自己赢了。他太情绪化,太激愤,做事靠一时爽快。

而刘邦,早就带兵悄悄先入关中。他不烧,不抢,不动,反而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这一招彻底赢得了秦地民心,也赢得了张良、萧何、韩信这些真正的高手。

这不是他善良,是他知道——好感比冲动更有用,民心比快意更重要。

别人一腔热血干到底,他则冷静分析局势。别人想“做大事”,他先做“能活下来”的小事。

很多人败在第三个人性弱点——太理想主义,太感情用事。

而他,从不靠情绪决定方向,从不被愤怒裹挟前进。他只问一句:做这个,对我有没有利?

你说他现实也好,冷血也罢,反正他赢了。

鸿门宴不硬刚,彭城败不自责,他所有决定都围着“结果”打转

刘邦的传奇,从“鸿门宴”开始变得有戏剧性。

那是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四十万大军,刘邦才十万不到。项羽刚把秦灭了,军功第一,名正言顺。他听说刘邦抢先入关,心生不满,要“清君侧”,找个理由把他宰了。

于是设下鸿门宴。刘邦心知肚明:这是鸿门杀局。

可他没有带兵冲过去说“我来个先发制人”;也没有躲起来避宴说“君子不入险地”;他带上张良,带点礼物,主动上门“谢罪”。

他把项羽当大哥,低头、陪笑、套近乎,一切都演得像真的一样。樊哙冲进去护主,他装作“我也很怕”。项羽那边杀心渐淡,他立刻抽身离席,马不停蹄地跑了。

他活下来了。

这一战,他避开了第四个弱点——面子和所谓“硬气”

多少人死在“我不能低头”、“我不能认错”。刘邦不在乎这些。他要活。他知道,只要活着,就能慢慢反败为胜。

结果很快来了。

两年后,他和项羽正式开战。项羽猛如虎,刘邦屡战屡败。最大的一场败仗,是“彭城之战”。

项羽轻骑突袭,刘邦全线溃败,连老婆吕雉、儿子刘盈都被抓了。他怎么办?

继续打?拼命救人?悲愤绝望?

没有。

他转身就跑。

他选择的是第五个“违背人性”的决定——抛妻弃子,保全大局

你说他冷血?是。他甚至在军营里说过:“要不是我跑得快,现在全完了。”

他知道——死一个人是悲剧,死一堆人是战略错误。他不是不爱家人,而是他知道此时此刻保命比保人更重要。

这就是区别项羽和刘邦的根本。

项羽被情感套牢,虞姬死,他也死。刘邦被情感威胁,他反而理性。

他不是无情,而是极度克制。

而克制,是普通人最难的。

这时候,刘邦身边的人开始变多。他开始重用张良、萧何、韩信。每一个人都是天才,但也都各有脾气。他不是每个人都宠。他给权,也夺权;他给名,也画线;谁出格,就收拾谁。

他和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知道韩信有野心,所以“封王”但不给实权。他给张良自由,但从不让张良干政。他对萧何信任,却让人盯着账目。

他看得太透。他知道:最危险的不是敌人,是朋友;最难管的不是兵,是人心。

这一点上,他规避了第六个弱点——太讲情面,太依赖“感情绑定”

而最后一个人性弱点——自负清高,他压根儿就没这个毛病。

别人说他粗鄙,他不争;别人说他没礼数,他不改。他不靠装“圣人”来笼络人,他就靠“我能用你、你能替我赢”这一点抓住所有关键人。

他不需要别人敬仰,只需要别人服从。

这七个弱点,他一个都没。

所以别人赢一次,他赢到底;别人打仗,他收人;别人拼命,他养兵;别人亡于情绪,他活在清醒。

看透人性,用人如器:谁能替我赢,我就敢放手用谁

打江山靠的是人,不是嘴。这一点,刘邦看得比谁都透。

他没读多少书,不讲大道理,但他有个硬本事:识人

而且,他用人的原则极简单——不看出身,只看本事;不问忠诚,先看有没有用。

韩信,是最典型的例子。

当时韩信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给人提鞋都被嫌弃。但刘邦敢给他兵权,让他从一个“没人信”的人变成汉朝最大的一把杀器。

旁人说韩信有野心,刘邦不是没察觉。他很清楚,韩信是个聪明人、野心家、能力强到逆天的军神。但他照样封王、给兵、让他放手打仗。

为啥?

因为这时候他知道:汉还没稳,他必须依靠韩信赢下战争。他赌得起,也压得住。

后来韩信功高震主,刘邦转头就削权——先夺兵权,再迁封地,最后找个理由软禁,连杀都不亲自动手,让吕后收尾。

你说他翻脸无情?是。

但这是顶级操盘手的本事:会用你时给你舞台,用完后及时止损。

再看张良。

张良是贵族出身,素以智谋著称,是反秦起义的重要策士。他帮刘邦谋划楚汉布局,屡献奇计,功不可没。

但刘邦从不要求他“忠心耿耿”,张良想隐退,他二话不说答应。他给张良足够的自由,也从不让张良沾太多“实权”。因为他知道,张良是“神机妙算”型的,不是“管理政务”型的。

他不会用错人,也不会“留恋名士”。张良想退,他不拦;韩信威胁,他就压;萧何失误,他照样敲打。

你能帮我打天下,我给你平台;你想凌驾于我,那对不起,我们就分道扬镳。

这种用人逻辑,完美规避了人性的第六个陷阱——感情用事,过于信赖人情关系

他不会因为一个人曾经有恩就无限容忍,也不会因为一个人身份高贵就格外迁就。他只看一点:你现在对我有没有价值。

而这点,正是很多“失败者”学不会的。

他们总喜欢“兄弟感情”“战友情深”“舍不得割肉”,结果就是自己被掏空、被反噬。

刘邦从不这样。他活得现实,想得清楚,做得利索。

再看一个细节就明白:他每次打仗,从不亲自带兵冲锋。他让别人冲,让别人拼,他坐镇后方,调人调粮调节人心。

他不是不勇,而是懂得分工。他不“事事亲为”,他选对人干对事,然后把握大方向。

这才是“顶级合伙人”思维。

你去看历代皇帝,有多少人是被自己兄弟、亲信、亲戚拖下水的?刘邦没有。

他不相信“情义可托”,他相信“利益是永恒的杠杆”。

这,才是真正能成事的格局。

登基之后更冷静:不抢功、不搞神话,保江山第一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很多人打下天下之后,开始飘了——修宫殿、立神庙、封功臣、搞排场。

刘邦没有。

公元前202年,他正式称帝,国号“汉”,史称“汉高祖”。

他登基第一件事,不是大封赏,而是“轻徭薄赋”。

什么意思?先稳住老百姓。

他知道,秦亡就亡在压榨太狠,民怨沸腾。他不走这条路。他宣布免除大量徭役,削减刑罚,废除苛法,赦免很多“私奴”。

他说:“让百姓好好种田,别再动不动抓去修陵挖渠。”

这不是“仁政”,这是制度优化,是稳定基本盘。

他甚至还说过:“吾以布衣起家,得天下,非天命,乃人助也。”

不神化自己,不说“朕乃天子”,只说“我这人是靠别人帮的”。

这在历史上极罕见。

他不搞“神圣不可侵犯”,他只想把江山坐稳。

白登之围是最经典的“务实策略”。

公元前200年,他率军北上讨伐匈奴,被围在白登山。敌众我寡,局势凶险。

他怎么办?

议和。提出“和亲”,送宗室女子嫁匈奴首领,换取和平。

旁人说他丢人,他不管。他知道现在打不赢,先保命、保局势。

这不是懦弱,是识时务。

这招“暂时息兵”稳住北线,才让汉朝后续有余力整顿内政,布局南方,修养生息。

你看他的一系列操作,几乎没有“英雄主义”的成分,只有冷静、现实、节奏清晰的操作。

他不需要人歌功颂德,只需要天下别乱。

最后几年,他身体不好,开始布局继承。他坚持立长子刘盈,即便知道刘盈性格柔弱,也不换。他担心换了太子,引起宗室动荡。

他用“太子之母吕雉”稳定后宫,用“萧何、曹参”守政局。

他一手安排,让江山平稳过渡。

甚至死后,他也不留下“诏书神迹”,也不搞“祖宗祭天”的繁文。他要的不是死后的神性,而是活着时的实权。

你说他冷漠、功利、世俗?

没错。他从来没掩饰过这一切。

但正是这些“现实感”,帮他避开了第七个陷阱——自负清高,自我神化

他知道自己从哪来,也知道要去哪。他不需要光环,他要结果。

结果就是:他打下了天下,守住了天下,还留下了一个可以运转几十年的制度。

从一个泗水亭长,到一代开国皇帝,刘邦从没“演过高人”。他只做了一件事——避开一切会毁掉自己的“人性弱点”。

所以他说:“我不如韩信,不如张良,不如萧何。但他们都为我所用。”

这句最“非主流”的成功语录,才是真正的王者逻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提到美国,许多人可能会产生一些反感情绪,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确拥有强大的实力,成为“世界霸主”绝非...
原创 元... 在阅读本文之前,您可以点击“关注”,这样不仅能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感受到更多独特的参与感,...
原创 蒋... 蒋介石,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始终是公众讨论的焦点。尽管他在国民党内部的资历并不显赫,...
原创 为... 作者:相忘于江湖 聂荣臻与罗荣桓同为红一军团出身,均被授予开国元帅称号。 从资历角度看,聂荣臻...
从宿敌到盟友 萌妹指挥官的三国... 内容:最近刷游戏社区时,总被一条动态刷屏——"战场指挥猛如虎,打不服的是城,萌到化的是人"。点进去才...
原创 神... 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人们追溯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在中国的考古史上,三...
原创 古... 姓氏的传承与家族的荣耀 姓氏不仅是个人身份的象征,更是家族历史与荣耀的延续。在中国,大多数孩子出生后...
原创 洪... 长久以来,关于洪承畴是英雄还是奸臣的争论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虽然依旧有不少人认为他是背叛者,认为他是...
湖北咸安:一块贡砖的百年荣光与...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16日电 (陈婧 李婷婷 刘滔)7月15日,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柏墩街的咸...
原创 曹... 医生,也被人们尊称为大夫。从古至今,医生一直被视为神圣而崇高的职业。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涌现了许多医术...
原创 新... 作者:武陟东旭 “副司令员,快报!何连长竟然亲自跑到敌人那边去了!”新四军副连长气喘吁吁地冲进来,急...
德瓦吉里之战:8000突厥骑兵... 公元1296年,突厥人建立的德里苏丹国称霸北印度,成为左右次大陆局势的关键性力量。尤其是在成功击败蒙...
原创 论... 本文旨在探讨唐朝洛阳都城的规划与设计,进一步了解古代都城建设的特点以及发展演变的趋势。通过对历史文献...
原创 被... 汉末群雄纷起,时代逐渐转向士族集团的统治格局,其中以“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无疑成为那个时代的风向标。...
西王母源于印度湿婆、中国上古神... 西王母源不源于于印度湿婆、中国上古神话是不是来自非洲这个我不能肯定,但是根据近些年的了解,我发现西王...
原创 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这一时期标志...
原创 孙... 《——【·前言·】——》 252年,东吴大帝孙权重病弥留,宫中突现密旨。内容只有七字:“赐死皇后潘淑...
原创 红... 王树声大将,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却屡屡死里逃生,被誉为“福将”。他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还常常因一线生机...
原创 末... 在中华文明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君主都通过开科取士的方式,选拔国家的优秀人才,为治国理政提供坚实的人...
原创 看... 文化历史解析前言:虽然我并不是某些激愤网友口中所说的姓袁之人,但作为一位历史解读创作者,我依然觉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