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红9军参谋长被大汉拦路,女子出示一张纸条,转危为安
迪丽瓦拉
2025-09-22 12:34:52
0

“你们是红军吗?”壮汉疑惑地问。

李聚奎沉声回答:“不是。”

“别骗我了,你们走路的姿势,以及那口浓重的湖南腔已经出卖了你们;别废话,跟我走一趟!”壮汉语气冷厉,目光如刀,仿佛一瞬间就能将对方撕裂。

“去哪?”李聚奎皱眉问道。

“还用问吗?去见我们马师长!”瘦高个的男人站在一旁补充道,声音更加急促。

听到这话,李聚奎和警卫员都愣住了,他们的心情瞬间变得沉重。这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1937年1月,西路军在与马家军的战斗中溃败,惨遭全军覆没。马家军并没有放松追击,他们的骑兵迅速扩展包围网,犹如蜘蛛网般将红军各个散兵包围,追杀不止。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的幸存者们在如血的夕阳下抵达石窝山,召开了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最后一次会议。会议简短而紧张,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但却做出了影响生死存亡的关键决策:

第一,剩余的3000多名红军兵分几路,继续游击,保存力量。

第二,西路军的两位领导人陈昌浩和徐向前将暂时离开部队,返回延安汇报情况。

第三,成立新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等8人组成,代替原军政委员会,继续指挥。

依据会议决定,3000名红军被划分为三个支队:

- 由毕占云和张荣领导的支队,由特务团一部分和伤员组成,他们行动迟缓,只能坚持原地游击。

- 由李先念、程世才和李天焕带领的支队,主要是30军的1000余人,前往大山腹地,继续游击。

- 红9军剩余的400人,由王树声和朱良才等指挥,组建右支队,进入右翼大山,继续与敌军周旋。

当时,李聚奎是红9军的参谋长,和右支队一起行动。就在队伍即将出发之际,李聚奎突然提出要留在原地。

“为什么?”王树声疑问。

“电台还没到,我不能走。”李聚奎解释道。

“对,电台对于我们保持联系至关重要。”王树声恍若意识到重要性,“你们先等,我带队走!”

王树声和杜义德带着大部队出发,而李聚奎与政治部主任徐太先留在原地等待。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们依旧没有接到电台的消息。

天色渐晚,他们只好骑骡子跟随队伍前进。走了十多里山路后,山路越来越狭窄,伤员三五成群地坐在路上,李聚奎决定停下来看状况。

突然,王树声派来的通讯员骑马而来,急促地对李聚奎说道:“军长让我通知你,马家军的搜山行动已经开始,必须立刻离开。”

李聚奎看到周围的伤员,心情沉重,不忍离去,转身对警卫员说:“我不走,不能丢下这些伤员。”

“我去向军长报告,争取一下。”徐太先紧张说道,然后骑马赶向前方。

李聚奎站在山间,注视着那些伤员,心头愈加沉痛。待徐太先回话时,他已经决定带着伤员继续前进。

然而,部队的步伐缓慢,伤员们体力不支,经过数日艰难跋涉,马家军迅速追上了他们。此时,红军已经没有多少弹药,士气低落,身体疲惫,面对敌人,几乎没有反击的能力。

很快,右支队被马家军分割包围,眼前的战友迅速散开,李聚奎与仅有的十几名警卫员被孤立,队伍如同被狂风吹落的鸟巢般破碎不堪。

他们在山里拼命游击,几乎没有任何补给。食物耗尽后,连战马和骡子也被宰杀烹煮。没有水源时,他们只能用冰雪和干草充饥。

几天后,敌人的包围圈愈加逼近。李聚奎终于决定带领余下的队员下山寻找出路。他们在黎明时分分成几路,悄然摸向山下。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了一个破旧的屋子。李聚奎上前轻轻叩门,屋内传来了老乡的声音:“进来吧。”

李聚奎随即带着警卫员进屋,看到屋里站着一位穿破羊皮袄的老乡。老乡看了看他们,善意地提醒道:“马家军正在四处搜查,看到你们的军装,恐怕不容易通过。”

李聚奎深知穿着军装的危险,便开口问道:“能不能给我们换身衣服?”说着,他从口袋中掏出一个金戒指,打算作为交换。

然而,老乡推辞道:“红军是为穷人而战的,我不要这些。”他找了找,终于找到了一身旧衣服,尽管破旧不堪,但却足以帮助掩藏身份。

李聚奎感激不已,拿过衣服换了上去。两人完全变成了乞丐模样,再次踏上了逃亡之路。

经过一天的行走,他们又累又饿,决定寻找村庄补充食物。天色已经黑了,四周寂静无声,忽然,一处隐约可见的房屋出现在他们视线中。

走近一看,才发现那是座破庙。李聚奎心想,庙里或许有些祭品可以果腹。于是,他推开庙门,和警卫员一同走了进去。

进入庙中,他们惊讶地发现里面有两位汉子正在地上躺着,其中一个正在抽烟。李聚奎心生一计,走过去说道:“老乡,能弄些吃的给我们吗?”

两人热情地回应,并从里面拿出了两碗热腾腾的米汤。李聚奎和警卫员早已饥肠辘辘,毫不客气地将米汤一饮而尽。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一名胖汉子走到门口,手持手枪,冷冷说道:“二位,跟我走一趟。”

“去哪?”李聚奎心中一紧。

“到我们马师长那里去!”瘦子补充道,似乎很自信,“我看你们走路的姿势和口音,肯定是红军。”

这时,李聚奎心里暗叫不好。身心疲惫的他们,赤手空拳,若被马家军抓住,生死可想而知。

危机四伏,气氛一触即发。但就在这时,那个女人从屋里走出来,递给李聚奎一张纸条:“你认字吧,看看上面写的什么。”

李聚奎快速扫了一眼,随即低头道:“不识字。”

瘦子不耐烦地说:“我是马家军的副官,你们得跟我走。”

李聚奎从衣服口袋里掏出几块银圆递给瘦子:“兄弟,我是要饭的,不是红军,放我们一条生路吧。”

瘦子看了看银圆,还是不信,开始在李聚奎身上摸索。摸了好一会,终于在他身上找到几块钱。瘦子点点头,示意让他们离开。

李聚奎深知,他们没有被搜出戒指,是因为戒指被藏在破毡帽里,敌人并没有注意到。

然而,真正让他放松的是那张纸条上的字。纸条上写着:“马三喜、马分城,因嫖娼被师部除名。”李聚奎明白,这两个汉子并不真心要抓他们,而是在图谋敲诈。

于是,他放下了硬拼的念头,最终通过几块大洋化解了眼前的危机。

随着警卫员的脚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历史开讲:王保保与元朝覆灭 “扩廓能支残元之国脉,折初明之军威”,这句古语深刻揭示了元末农民起义的...
原创 不... 郭嘉,这位历史人物近年来在网络历史文学中颇受关注,甚至有许多人创造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广...
原创 1...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跟随我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
宋代选妃体检曝光!第一条标准秒... 在大众的认知里,宫廷选妃往往是一场美女如云、极尽奢华的盛会。而宋代,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以文化昌盛、经济...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 中新网成都7月17日电(王爵)17日,由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重庆市发展和改革...
原创 南... 毛主席始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与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两条重要道路。...
原创 被... 走进博物馆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恳请您先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更丰...
原创 他... 在1966年,中央决定对北京卫戍区进行扩编,升格为兵团级别,辖下设有四个师,每个师下又分成六个团,总...
原创 将... 刘备去世后,托孤重任落在诸葛亮肩上,他被任命为刘禅的辅政大臣。由于刘禅能力平庸,国家大权几乎完全由诸...
原创 郑... 到了明朝时期,封建制度开始显露出逐渐衰退的迹象。为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联系,同时提升大明王朝的国...
原创 徐... 作者:胡显达 在十大开国元帅中,徐向前是比较低调且沉稳的一位将领。虽然他名声显赫,拥有能迅速集结兵力...
原创 抗... 1959年第一批特赦人员名单中,赫然出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徐州“剿总”中将副司令杜聿明、第二绥靖区中...
原创 “... 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邀请您先点一下“关注”,这样您能随时查阅我们发布的更多优质内容,也方便参与讨论...
原创 陈... “老陈,上海的老朋友们又给你写信了,他们希望你能去那边休息一段时间,怎么想?”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子推...
原创 既... 明朝的覆灭,毫无疑问是华夏文明的一次巨大灾难。这不仅仅是一个朝代的倒台,更是文明与野蛮之间的碰撞,导...
原创 匈... 公元前121年,一支经过精挑细选的3万名精锐骑兵部队,从萧关出发,跨越滔滔黄河,横穿辽阔的大漠,翻越...
原创 楼... 神秘事物总是极具诱惑力,尤其是那些经历了千年风云依然难以解开的谜团,更是让人不禁深感好奇。就如楼兰古...
原创 韩... 韩信,东海郡淮阴县南昌亭人,属于韩氏宗族,和战国时期韩国的最后一任国王韩王安有着深厚的血缘渊源,跨越...
原创 远... 1942年,杜聿明中将带领中国远征军的十万将士,行军进入缅甸。在历经几个月的激烈战斗之后,伤亡惨重,...
原创 八... 糟了!原本情报中说只有30多个日军驻守,但怎么一看,竟然有这么多人?这次情报真把我们害惨了!”八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