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被戏称为“冢中枯骨”的袁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非主流玩崩了
迪丽瓦拉
2025-09-22 13:03:11
0

汉末群雄纷起,时代逐渐转向士族集团的统治格局,其中以“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无疑成为那个时代的风向标。袁家以其深厚的家族背景和广泛的官宦资源,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袁家的两位代表人物——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的命运和评价却大相径庭。袁绍因官渡之战的惨败被世人耻笑,讥讽他“好谋无断”,明明拥有绝佳的条件却最终败北,成为永远的反面教材。而袁术则被嘲讽为“冢中枯骨”,几乎被形容成“活活地被埋在棺材里”,他的作为和名声同样未能达到人们的期待。作为汉末顶级豪门的老袁家,因未能实现外界所期望的辉煌,难免遭受诸多批评。

此前,我们客观分析过饱受指责的袁绍,发现他被黑确实有些不公,毕竟他的能力和才干始终在线,最终失败主要是因运气欠佳和寿命限制。那么,袁家的另一位代表袁术呢?他是否同样冤枉,还是理应如此遭受非议?

袁术虽然也是割据一方的豪强,且汉末首位自称帝王的人,但细细梳理他的生涯和处事方式,便会发现真正糟蹋了家族声誉的,实际上是他而非那个一直被他轻视的哥哥袁绍。

话不多说,接下来就深入剖析袁术的人生本色。

汝南袁家,自号“四世三公”,是东汉最为显赫的士族豪门,家族成员分布广泛,声望极高,几乎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江湖。袁术作为袁家的嫡长子,生来就含着金钥匙,地位远超同为袁家的庶子袁绍。

然而,一个人生来地位太过显赫,有时反而难以贴近百姓,显得高高在上,难以接地气。因此,在朋友圈和交际场合,袁术的人缘远不及袁绍。袁绍能与像曹操这样出身有缺陷的官二代共谋“偷新娘子”的冒险游戏,袁术却没有这种生活的自在和接纳,甚至无人愿意与他共赴这些荒唐的闹剧。换言之,袁术在同龄人中并不讨喜,远不及那个被他看不起的哥哥袁绍受欢迎。

当一个人的身份优越感无法被外界认可时,往往容易走向极端和偏激。袁术自幼就不喜欢循规蹈矩,见自己在士族子弟圈子里无法与袁绍竞争,便另辟蹊径,自创“新圈子”,结交一批侠客及游侠江湖之士。

这样的偏激选择,成为袁术终生难以摆脱的致命软肋。事实上,若袁术够聪明,他根本无须如此。他完全可以依靠家族的资源和身份优势,稳坐袁家嫡长子的宝座。袁绍再怎么讨喜,人家毕竟是庶出,家族的资源和光环自然优先向袁术倾斜。袁绍的社交圈只是为弥补身份劣势而建立的,袁术没必要焦躁。且人生初期的交友大多是孩童游戏,等到了真正社会中,会有更多人主动结识他,袁术不必担忧“没朋友”。

袁术成年后,依照家族安排,先被举孝廉,随后进入官场历练。他历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等重要职位,这些都是具备极大升迁潜力的核心岗位。

后来,汉末剧变大戏由袁绍亲自策划,袁术作为虎贲中郎将,携手吴匡攻入皇宫,纵火焚烧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迫使十常侍仓皇出逃,一时间局势震动。

然而,袁氏兄弟刚以为大功告成,没想到董卓这位不讲武德的恶徒突然进京,横扫权柄,掌控朝政。

董卓为拉拢士族集团,广泛封官赏爵,甚至让袁绍获“渤海太守”职务。董卓深知袁家是士族的领袖,无法绕开。袁术则获封后将军,官职高于袁绍,显然董卓意在扶持袁术成为家族新掌门。

但袁术怎可能与这等为袁家带来血海深仇的董卓同流合污?他很快找机离开洛阳,奔赴南阳。

当时南阳太守张咨是士族名士,对袁术极为礼遇,将其视为座上宾。

不久,张咨被著名暴力人物孙坚欺骗杀害。南阳士族为防孙坚吞并肥沃之地,便集体推举袁术为南阳领袖。南阳作为东汉兴起之地,资源丰富,是绝佳的创业平台。袁术既然获得南阳士族厚爱,自应心知肚明,必须为他们撑腰。

可袁术似乎不明白这层关系,或者说他生性叛逆。欣赏孙坚的勇猛,便收留了这位与士族集团对立的暴徒为手下。

此举一出,袁家的士族光环开始向袁绍倾斜。尽管袁术是嫡子,袁绍是庶子,士族们仍偏爱路线稳健、身份虽卑却更可靠的袁绍。

拥有南阳丰厚地盘和骁勇孙坚,袁术开启了他的非主流人生轨迹。别看出身顶级士族,他偏要走一条不同凡响、针锋相对的路。谁说士族子弟一定要温文尔雅?他要做“农民工”的代言人!

袁术派孙坚征战豫州,但当孙坚势如破竹时,他却突然断绝军粮,令孙坚怒不可遏。后又重新支持孙坚,颇为反复无常。

孙坚因屡遭董卓部队打击,愤怒反抗,一度逼退董卓军。但袁绍趁机从背后偷袭,以周昕为豫州刺史。周昕是曹操铁杆,曹操当时也是袁绍的忠实部下。

孙坚被迫回防,袁术发兵支援,击退周昕。然而,幽州军阀公孙瓒的弟弟却奇迹般加入袁术帐下。这是因当时幽州牧刘虞之子刘和被汉献帝秘密派往幽州联络刘虞勤王,却被袁术扣押,逼他写信给父亲,要求发兵助袁术。公孙瓒极力反对此举,但因刘虞忠心,终未阻止。公孙瓒也因与袁绍关系恶化,欲拉拢袁术为盟友,遂派弟弟驻扎袁术军中。

可见袁术虽表面派系繁多,内里却小心翼翼,不愿亲自出血救援孙坚。

豫州一役结束后,袁术与孙坚将目光转向刘表控制的荆州。孙坚意在打开南归通道,摆脱北方桎梏;袁术则因刘表未与他结盟、反倒与袁绍联手而心生不满。然而,袁术忘了,自己早由刘表推荐为南阳太守。

荆州战场上,孙坚很快阵亡。失去孙坚支撑的袁术力量大减,逐渐被逐出荆州,连南阳老巢也岌岌可危。背后原因之一,是南阳士族集团渐渐疏远袁术。

袁术随后盯上曹操刚获的兖州。袁绍虽是袁家奴才,曹操又是袁绍附庸,袁术却凭“名正言顺”攻打兖州。袁绍与曹操联手,将袁术打得落花流水,迫使他逃亡江淮。

抵达寿春后,他的小弟守将陈瑀竟拒绝接纳,袁术只得退守阴陵,召援兵击败陈瑀,迫其逃往徐州下邳。

不久,袁术率残部入驻九江郡,斩杀扬州刺史陈温,自称扬州牧兼徐州伯,封张勋、桥蕤为大将军。

李傕、郭汜攻占长安后,欲笼络群雄,袁术被授予左将军,持假节,封阳翟侯。

但袁术很快显露桀骜本色,拘禁负责拜授仪式的太傅马日磾,意在独揽尊荣,蔑视他人。

公元194年,刘备无一兵一卒,得徐州,令袁术大怒,骂其“草包”,宣称自己才配得此地,随即发动攻徐。

刘备背后有义子吕布捅刀,失去徐州,但袁术却未得益,反被吕布夺去。

袁术不甘,挑起与吕布纷争,拉拢吕布部将联姻,后遭拒绝,继而举兵攻打吕布,却被反击惨败。

若袁术不一味作死,倒也有发展机会。孙策曾帮他打下江东,令扬州刺史名副其实,但袁术偏要自毁前程。

他后来最疯狂的一步便是自称皇帝。

当时流传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自认为指自己,因其字“公路”,与“涂高”同义,再加上得到孙坚传国玉玺,自信命中注定。

但这自我陶醉的癔症极为悲哀,袁术即使百姓连顿饱饭都难以果腹,仍一意孤行,谁劝都无济于事。

宣布称帝后,众叛亲离,原本就不看好他的人更是纷纷脱离,孙策首当其冲,立即自立为王,逐走袁术派任的丹杨太守袁胤。广陵太守吴景及将军孙贲亦转投孙策,袁术丧失大片地盘,势力急剧下滑。

袁术称帝最强烈的反应来自曹操,他怒斥:“你既是皇帝,我还挟谁当天子?”亲自讨伐袁术,在蕲阳斩杀其大将,袁术再度逃往淮南。

此时袁术生活奢靡,身边人饥饿成群,却依旧铺张浪费,令众人更加轻视他。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投奔旧部雷薄、陈兰,遭冷遇。绝望之际,他致信袁绍,愿将帝号让予哥哥,求得收留。

袁绍愿接纳他,但袁术北上投靠大侄袁谭的路被曹操派遣刘备、朱灵阻断。

袁术只得退回寿春,至江亭时,军粮仅剩三十斛麦屑,盛夏酷暑无蜜浆解渴,他叹息良久,感慨万千,最终吐血身亡。

如此,这位曾经的天之骄子,袁术凄凉谢幕。

细细品读袁术,不难发现他是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钟鸣鼎食、光耀门庭,却永远被身份低微的哥哥压过风头。

他性格中有种光鲜外表掩盖的叛逆和不满,对生活中任何反差都难以忍受,内心常因嫉妒与不服而挣扎。

袁术从小不服袁绍,认为哥哥的荣耀本该属于自己,嫡子身份理应占据上风。

这种不成熟的嫉妒驱使他偏激行事,急于证明自己,走上与哥哥对立的道路。喜欢结交江湖豪杰,是他性格叛逆基因的体现。

这种与众不同的道路,让袁术在许多关键抉择中忽视细节,渐行渐远,最终走向失败。

例如汉末袁家主导的外戚宦官混战,袁绍始终保持冷静,不直接卷入血腥事件,而袁术亲自带兵攻入皇宫烧毁九龙门,深陷血腥。

又如关中政府欲招安关东士族,派官员劝和,袁绍指示王匡杀死这些官员,袁术则亲自拔剑杀敌,显得鲁莽。

袁绍善于谋划,稳扎稳打,袁术则情绪化、冲动,缺乏长远眼光。

其实袁术无需如此偏激,只要循规蹈矩,家族光环自会属他所有。

他不理解为何袁绍反倒谨慎周全,实则袁绍因身份劣势,需以智慧补足短板,而非天赋更高。

袁术偏激和叛逆导致他决策失误,虽能坚持十余年于乱世,却没能成就一番伟业。

袁术逃出京城,南阳士族收留,是因其身份而非能力。张咨死后,袁术却与凶手孙坚勾结,反叛同类,难怪南阳士族疏远他,刘表也不待见他。

袁术辱骂跟随袁绍的士族为“竖子”,一意孤行,自己断了盟友。如此举动只能使他孤立无援。

袁术虽天生优越,却长久感受不到满足,因不服输,凡好处皆归己有,不容他人分。

然而他欲望虽强,能力却有限。他对人来者不拒,孙坚、李傕等多为阶级敌人,袁术皆一视同仁。

有趣的是,袁术一生几乎离不开孙氏家族的支持。孙坚孙策帮他打下地盘,孙策离去,他几乎一败涂地。

更讽刺的是,他在走投无路时还自封皇帝,生活捉襟见肘却不自知,堪称历史黑色幽默。

若袁术稍懂得依赖孙家,专守江淮,稳步发展,或许不会沦为笑柄。

或许他应顺应天命,依托南阳士族和刘表的推荐,凝聚阶级力量,稳固根基,也是一条正道。

总之,袁术这个人充满荒诞色彩。文化人骂他“冢中枯骨”,多少还算客观。

生活和社会都是复杂宏大的剧本,每个人都有角色和分工。非人人能当主角,也非人人能演好主角,首要是认清并接受自己角色。

许多人易走袁术老路,因不能接受不如意的身份定位,不懂调节情绪,最终走向偏激和敏感。

比如两个大学生同时就业,学历较低者更受青睐,学历高者易心理失衡,可能玩世不恭、消极怠工。

因此心性坚韧极为关键。人生难免坎坷,唯有克服或接受,方能前行。遇一点挫折即偏激崩溃,多半无好结局。

许多人难以正视身边更优秀的人,也不能以此激励自我,最终败给浅薄的骄傲和盲目优越。抱怨和不服不会带来改变。

生活真理简单,关键是能否悟透。人生的障碍不过“克服或接受”。

袁术正是那种拒绝面对现实,任由负面情绪爆发的人。

有人问我,怎样生活才洒脱?其实不难,认清自己,坚持本色即可。不强求不属于己的,珍惜争取属于己的,足矣。

人最怕的是在错误方向拼命争抢,正如袁术这条“不走寻常路”的悲剧人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中国传统历史观念,对于西汉的灭亡,是这样形容的:王莽篡汉。后世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认为王莽是个恶...
原创 青... 在青海省博物馆三层,有一个青海考古成果展。这里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为主题,按照历史...
原创 郭... 刘秀娶郭圣通的婚姻,与一般皇帝娶妻的情况不同。这是一桩具有政治意义的婚姻,发生在刘秀的实力还比较薄弱...
原创 诸... 有人读毛主席对三国名人点评的文章时,认为毛主席批评过《隆中对》,并且多次推荐高级干部阅读《三国志·魏...
琉球复国,大历史完全存在这种可... 琉球的事情又热了起来,老胡作为看过世界多地变迁的媒体人,我想说,往远处看,琉球在地缘政治变局中脱离日...
原创 大... 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历史上只有四位帝王被称为“千古一帝”,他们分别是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和明太祖。所...
原创 清... 皇帝的后宫中有三十六个院子和七十二位妃子,她们各具魅力,个个姿色出众。这些妃子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家...
原创 隋... 引言 无论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存都离不开食物的来源,因此,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
原创 武... 武则天的第一个丈夫是唐太宗李世民。她在十四岁时进入后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并被赐名“武媚”。 武...
原创 隋... 看过隋唐的历史故事,大家都会轻松提到许多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战绩,能说出自己喜爱他们的理由。然而,当提到...
原创 为... 张仪是秦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丞相之一,他提出的“连横”和“弱楚”战略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虽然...
原创 当... 宋朝的建立发生在“五代十国”那一动荡的年代,赵匡胤虽然建立了这个强大的王朝,但遗憾的是,他仅活了50...
原创 正... 安乐公主李裹儿被誉为“光艳动天下”,她是大唐历史上最为张扬的公主之一。在神龙政变之后,唐中宗李显重新...
原创 关...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演义里,单挑是最受读者喜欢的讨论点之一。 除了正面对决,措手不及,还有一种打...
原创 琉... 文、编辑|诺斯罗普的笔记 琉球,不属于日本! 从历史层面讲,琉球是独立王国,日本吞并琉球属于侵略行为...
原创 太... 1864年,李秀成在被清军俘获后,在监狱里写下了数万字的自述,提出了十条关于太平天国复兴的建议。同时...
原创 国... 钟松,黄埔二期,胡宗南的心头宝。掌着整编第36军,说是军队,其实像个独立王国。擅自变阵、专打奇招,路...
原创 北... 557年正月初一,这一天不仅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还标志着一个朝代的更替。西魏的权臣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
原创 周... 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周亚夫犯了几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1、用兵权压制皇权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记载了...
原创 从... 公元前600年,希腊哲人米利都的泰勒斯在自家小屋里逗猫。当他用琥珀摩擦猫毛时,惊讶地发现那块琥珀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