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海战役还未打响时,杜聿明已深感悲观,他内心充满恐惧,甚至认为自己已注定失败,十死无生。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恐惧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仿佛徐州的战场就是一个‘刑场’。每次踏上徐州的土地,我就觉得自己要么死在战场,要么被俘。局势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处处都是被动的挨打,毫无办法可想;甚至想着以生病为由去医院治疗,但又担心对蒋介石失信,怕别人笑我胆小怕战。东北解放军即将入关,战争预计在一年内结束,我的事业和生命也将随蒋介石的失败而结束,活下去似乎已毫无希望。”(此段引自杜聿明的回忆录《淮海战役始末》)
蒋介石让杜聿明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及前进指挥部主任,这一决定让杜感到深深的不安,甚至可以说是“无人可用”的最后选择。刘峙年事已高,变得愈加糊涂和胆怯,徐州和蚌埠集结的将领如李延年、刘汝明、冯治安等,对他并不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派刚在东北战场上遭遇惨败的杜聿明来“镇场”,这可谓是一种非常无奈的选择。
老蒋的江湖经历使得他并未完全摆脱旧时的江湖手段,甚至有些迷信,他更看重刘峙的“忠诚”和“福气”,把徐州的战场交给他,而把实际的指挥重任交给杜聿明,后者的角色像是宋江的打手卢俊义。
刘峙生于1892年,年龄接近六旬,杜聿明和黄维等年轻将领对这个比自己年长十多岁的“剿总司令”并不感冒,甚至有些不屑:“徐州是南京的门户,应该派一员猛将把守;若不能派猛将,也该派条狗看门,现在派了只猪,眼看大门将难保。”
时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汝瑰将这些将领的担忧当作笑话与“参谋总长”顾祝同说,顾祝同无奈地答道:“我们也考虑过两个人选,刘经扶(刘峙)和蒋铭三(蒋鼎文)。蒋铭三一心只想着赌博,根本不顾公事,倒是刘经扶还勉强能用。”
蒋介石看中的正是刘峙的“忠诚”和“福气”,然而实际的指挥任务却交给了杜聿明,而杜的角色仅限于执行,没有决策权。杜在回忆录中吐露心声:“我内心忐忑不安,觉得自己掉进了蒋的圈套,蒋和顾祝同完全听信了那个小鬼郭汝瑰的摆布,才把局面搞得如此糟糕。”
杜对郭汝瑰的怀疑早已积累,但奇怪的是,蒋介石和顾祝同、陈诚始终对郭汝瑰深信不疑,甚至在两人发生冲突时,顾和陈劝杜忍耐:“小郭是代表校长说话,你不和他合作,难道要让校长难堪?”
杜聿明多次参加蒋主持、郭汝瑰主讲的军事会议,见识到郭的不同寻常之处:同为“国防部”的厅长,侯腾说实话就会遭到怒斥,而郭汝瑰却能将方案讲得老蒋如获至宝,拍案称赞。
1948年11月10日下午,蒋介石在南京黄埔路的官邸召开军事汇报会。当时黄百韬兵团及李弥兵团一部在协助李延年部撤退时,被解放军打得溃不成军,伤亡惨重,围困在碾庄圩。整个会议场面一片混乱。
“国防部”二厅厅长侯腾汇报战况:“陈粟三野主力已占领贾汪,迫近运河东岸,部分兵力已越过不老河,插进曹八集和薛家湖,截住碾庄圩的后路。刘邓二野及三野一部已在徐州西南黄口附近与邱清泉兵团交火。黄百韬兵团主力及第四十四军在碾庄圩被围,努力争取过运河桥时,却被三野火力封锁,伤亡惨重。”
侯腾话未说完,蒋介石猛地拍案而起,怒指侯腾:“你胡说八道!造谣!哪里有这样的事?”
杜聿明坐得离蒋很近,看到蒋眼中露出杀气,心中一阵慌乱,尽管他看到的与侯腾所言完全一致,却选择保持沉默。
会议上,郭汝瑰却镇定自若,提出了他的“妙计”:以我军空军和炮兵的优势,迅速清除徐州以东和运河北岸的解放军主力,从而解围黄百韬兵团。老蒋心情顿时平静,甚至微笑着征询意见:“墨三(顾祝同)和光亭,还有什么意见?”
杜聿明心中暗怒:“我到南京已久,蒋始终不召见我,怕我改变决策不去徐州指挥。你们派顾祝同、何应钦做说客,就是要将这任务强加到我头上!”
杜聿明在回忆录中直言郭汝瑰的计划荒谬至极:“我本想质疑郭汝瑰为什么不按原计划将主力撤到蚌埠,但看到顾祝同等人都同意他的方案,我知道争辩无用,独自反对只会让蒋疏远我。”
与许多电视剧中杜聿明与郭汝瑰争吵的描绘不同,实际上杜并未在公开场合与郭发生激烈冲突,因为他清楚郭的计划深得蒋的喜爱,或许这就是蒋的“心腹”之计。
然而,当郭汝瑰提出的计划越来越明显走向失败时,杜终于无法忍耐。1948年11月23日,当杜再度来到南京开会时,看到郭汝瑰滔滔不绝地讲述战术,杜忍无可忍,拍案而起,怒斥:“在这条错综复杂的河流和湖沼地带,怎么指挥大兵团作战?你考虑过吗?”
局面顿时陷入混乱,但令杜惊讶的是,连平时与郭汝瑰水火不容的刘斐竟然站出来支持郭的战术:“打得!打得!”
看到这一幕,蒋介石心情终于放松,黄维兵团的围困加剧,最终杜聿明也成了俘虏。郭汝瑰轻松回忆:“1948年12月15日,黄维下令突围,结果当晚全军覆没;12月24日,白崇禧、程潜向蒋介石发出了辞职电报;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部队全军覆没,蒋介石则于20日溜回了溪口。”
淮海战役宣告结束,徐州“剿总”指挥部及其指挥的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五十五万多人全军覆没,杜聿明和其他高级将领遭到俘虏,蒋介石气得发疯,却不知道该骂谁。
杜聿明被俘后被押往功德林,郭汝瑰则在宜宾地区发布起义通电,侯腾被免职,而刘斐虽然与郭汝瑰一度并不对付,却在关键时刻与他站在同一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