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蒋怒骂说实话的侯腾、批准郭汝瑰作战计划,杜聿明知道自己完了
迪丽瓦拉
2025-09-22 16:35:52
0

在淮海战役还未打响时,杜聿明已深感悲观,他内心充满恐惧,甚至认为自己已注定失败,十死无生。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恐惧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仿佛徐州的战场就是一个‘刑场’。每次踏上徐州的土地,我就觉得自己要么死在战场,要么被俘。局势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处处都是被动的挨打,毫无办法可想;甚至想着以生病为由去医院治疗,但又担心对蒋介石失信,怕别人笑我胆小怕战。东北解放军即将入关,战争预计在一年内结束,我的事业和生命也将随蒋介石的失败而结束,活下去似乎已毫无希望。”(此段引自杜聿明的回忆录《淮海战役始末》)

蒋介石让杜聿明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及前进指挥部主任,这一决定让杜感到深深的不安,甚至可以说是“无人可用”的最后选择。刘峙年事已高,变得愈加糊涂和胆怯,徐州和蚌埠集结的将领如李延年、刘汝明、冯治安等,对他并不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派刚在东北战场上遭遇惨败的杜聿明来“镇场”,这可谓是一种非常无奈的选择。

老蒋的江湖经历使得他并未完全摆脱旧时的江湖手段,甚至有些迷信,他更看重刘峙的“忠诚”和“福气”,把徐州的战场交给他,而把实际的指挥重任交给杜聿明,后者的角色像是宋江的打手卢俊义。

刘峙生于1892年,年龄接近六旬,杜聿明和黄维等年轻将领对这个比自己年长十多岁的“剿总司令”并不感冒,甚至有些不屑:“徐州是南京的门户,应该派一员猛将把守;若不能派猛将,也该派条狗看门,现在派了只猪,眼看大门将难保。”

时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汝瑰将这些将领的担忧当作笑话与“参谋总长”顾祝同说,顾祝同无奈地答道:“我们也考虑过两个人选,刘经扶(刘峙)和蒋铭三(蒋鼎文)。蒋铭三一心只想着赌博,根本不顾公事,倒是刘经扶还勉强能用。”

蒋介石看中的正是刘峙的“忠诚”和“福气”,然而实际的指挥任务却交给了杜聿明,而杜的角色仅限于执行,没有决策权。杜在回忆录中吐露心声:“我内心忐忑不安,觉得自己掉进了蒋的圈套,蒋和顾祝同完全听信了那个小鬼郭汝瑰的摆布,才把局面搞得如此糟糕。”

杜对郭汝瑰的怀疑早已积累,但奇怪的是,蒋介石和顾祝同、陈诚始终对郭汝瑰深信不疑,甚至在两人发生冲突时,顾和陈劝杜忍耐:“小郭是代表校长说话,你不和他合作,难道要让校长难堪?”

杜聿明多次参加蒋主持、郭汝瑰主讲的军事会议,见识到郭的不同寻常之处:同为“国防部”的厅长,侯腾说实话就会遭到怒斥,而郭汝瑰却能将方案讲得老蒋如获至宝,拍案称赞。

1948年11月10日下午,蒋介石在南京黄埔路的官邸召开军事汇报会。当时黄百韬兵团及李弥兵团一部在协助李延年部撤退时,被解放军打得溃不成军,伤亡惨重,围困在碾庄圩。整个会议场面一片混乱。

“国防部”二厅厅长侯腾汇报战况:“陈粟三野主力已占领贾汪,迫近运河东岸,部分兵力已越过不老河,插进曹八集和薛家湖,截住碾庄圩的后路。刘邓二野及三野一部已在徐州西南黄口附近与邱清泉兵团交火。黄百韬兵团主力及第四十四军在碾庄圩被围,努力争取过运河桥时,却被三野火力封锁,伤亡惨重。”

侯腾话未说完,蒋介石猛地拍案而起,怒指侯腾:“你胡说八道!造谣!哪里有这样的事?”

杜聿明坐得离蒋很近,看到蒋眼中露出杀气,心中一阵慌乱,尽管他看到的与侯腾所言完全一致,却选择保持沉默。

会议上,郭汝瑰却镇定自若,提出了他的“妙计”:以我军空军和炮兵的优势,迅速清除徐州以东和运河北岸的解放军主力,从而解围黄百韬兵团。老蒋心情顿时平静,甚至微笑着征询意见:“墨三(顾祝同)和光亭,还有什么意见?”

杜聿明心中暗怒:“我到南京已久,蒋始终不召见我,怕我改变决策不去徐州指挥。你们派顾祝同、何应钦做说客,就是要将这任务强加到我头上!”

杜聿明在回忆录中直言郭汝瑰的计划荒谬至极:“我本想质疑郭汝瑰为什么不按原计划将主力撤到蚌埠,但看到顾祝同等人都同意他的方案,我知道争辩无用,独自反对只会让蒋疏远我。”

与许多电视剧中杜聿明与郭汝瑰争吵的描绘不同,实际上杜并未在公开场合与郭发生激烈冲突,因为他清楚郭的计划深得蒋的喜爱,或许这就是蒋的“心腹”之计。

然而,当郭汝瑰提出的计划越来越明显走向失败时,杜终于无法忍耐。1948年11月23日,当杜再度来到南京开会时,看到郭汝瑰滔滔不绝地讲述战术,杜忍无可忍,拍案而起,怒斥:“在这条错综复杂的河流和湖沼地带,怎么指挥大兵团作战?你考虑过吗?”

局面顿时陷入混乱,但令杜惊讶的是,连平时与郭汝瑰水火不容的刘斐竟然站出来支持郭的战术:“打得!打得!”

看到这一幕,蒋介石心情终于放松,黄维兵团的围困加剧,最终杜聿明也成了俘虏。郭汝瑰轻松回忆:“1948年12月15日,黄维下令突围,结果当晚全军覆没;12月24日,白崇禧、程潜向蒋介石发出了辞职电报;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部队全军覆没,蒋介石则于20日溜回了溪口。”

淮海战役宣告结束,徐州“剿总”指挥部及其指挥的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五十五万多人全军覆没,杜聿明和其他高级将领遭到俘虏,蒋介石气得发疯,却不知道该骂谁。

杜聿明被俘后被押往功德林,郭汝瑰则在宜宾地区发布起义通电,侯腾被免职,而刘斐虽然与郭汝瑰一度并不对付,却在关键时刻与他站在同一阵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公元前600年,希腊哲人米利都的泰勒斯在自家小屋里逗猫。当他用琥珀摩擦猫毛时,惊讶地发现那块琥珀竟能...
原创 原...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甚至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深远。这场政变不仅震动了...
原创 大... 当年大禹带领人民平定水患后,根据山川的走势和江河的脉络,将天下分为九个大区,分别是冀、兖、青、徐、扬...
原创 玄... 唐朝初年这场“玄武门之变”,很多人以为是李世民单纯的“弑兄逼父”。 但问题是,李渊好歹是开国皇帝,...
原创 超... 上海这座城市,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中隐藏着数量不小的日本人群体,他们不是来旅游...
原创 2... 731遗址的阴风似乎在不断哀嚎,通道里发出嗡嗡的声音;那把曾经用来切割人体的锯骨刀依然泛着银光,刀面...
原创 曹... 有人说:“亲戚,是在某些场合不得不出现的人。” 也有人说:“富贵时,亲戚围绕;贫贱时,亲戚远离。”...
原创 精... 唐朝的军队曾经横扫四方,威震敌国,但在安禄山的叛乱中却败给了叛军。为什么唐朝曾经精锐的部队,在野战中...
原创 刘... 吕后曾经邀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刘盈,这个故事表面上看很合理,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商山四...
原创 清... 公元1644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
原创 清... 清朝时期,长白山下的乌拉衙门负责将贡品送到皇帝的面前。然而,有一位新上任的总管在送红蘑贡品时,差点被...
原创 同...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由于儿子李世民的存在,在所有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中,他显得有些黯淡。明成...
原创 韩... 提到我国的兵家大师,韩信绝对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韩信一生未曾败北,公元前204年,在井陉之战中,他...
原创 蜀... “论功行赏”,这句老话讲的就是,想要得到奖励,就得靠真本事。三国时期,正是这样一个现实的时代,能打胜...
原创 传... 在民间的演义小说中,尉迟恭曾三次救过唐太宗李世民的命。 第一次发生在李世民和王世充交战期间。当时,...
原创 诸... 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谁更强呢?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历史学者和普通百姓的热议。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
原创 “... 1、首先我们来谈谈诸葛亮。如果他不是长得那么帅,才华也没有那么出色,他可能就不会比庞统更厉害。我们说...
原创 他... 《三国演义》虽然内容精彩,但毕竟是一部小说,与真实的历史有一些差距。今天要介绍的人物是汉末三国时期的...
原创 汉... 汉献帝的第一任皇后是伏皇后,而第二任皇后则是曹操的女儿曹节。曹操虽然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权...
原创 韩... 交马而语,顾名思义就是两个人骑在马背上谈话。在古代的战争中,并非所有的战斗都是急速冲杀。往往在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