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后,陈毅的首要任务便是清剿本地的黑帮势力。在这股黑暗势力中,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被称为上海的三大帮主,而还有一位人物的势力丝毫不逊色于他们。然而,这位人物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他并未被清算,反而选择了与解放军和平共处,安享晚年。那么,这位究竟是谁?他又为何能在这场“扫黑风暴”中幸免于难?
这位传奇人物便是顾竹轩。起初,他仅是靠拉黄包车为生的普通车夫,凭借勤奋和智慧逐渐积累了人脉和实力。许多后来归顺他的门徒,都是最初与他一同拉车的黄包车夫。无论是从故乡江苏赶来上海投靠的乡亲,还是留在上海的老乡,顾竹轩总是竭尽所能地照顾他们,维系着一份浓厚的乡情。
顾竹轩出生在江苏一个贫苦家庭,童年饱受饥饿和贫困的折磨,整整十六年如影随形的困苦让他立下决心,要闯出一番天地。于是,他瞒着家人,孤身一人踏上上海这座陌生的繁华都市。初来乍到的他,身穿破旧衣衫,口袋里只有寥寥几个铜板。面对富丽堂皇、熙熙攘攘的大上海,顾竹轩只能在街头巷尾辗转劳作,靠打零工勉强维生。
年轻的他很快发现,由于缺乏特殊技能和背景,谋生并不容易。机智的顾竹轩很快锁定了拉黄包车这一行当——只需体力,不必复杂的关系和技能,便能养活自己。他加入了一家人力车公司,成为一名黄包车夫,日复一日奔波在上海的街头巷尾。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体魄,也让他结识了许多朋友,逐渐积累起人脉,终于在这座城市立稳了脚跟。
但顾竹轩的野心远不止于此。虽有人脉,却无背景,他深知单凭关系难以真正站稳脚跟。为人仗义的他,常为乡亲们出头,惹来不少麻烦。在上海混迹,势力、背景、金钱缺一不可。后来,他在朋友牵线下投靠了青帮头目刘登阶,凭借个人才干逐步晋升为小头目,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许多黄包车夫纷纷归附于他。此时,他已非昔日任人踩踏的无名小卒。
靠着强大的后台,顾竹轩开始游走于商界和娱乐圈,开设车行、商业公司、娱乐场所,成为上海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势力最鼎盛时,据传旗下门徒超过万人。随着影响力扩大,他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帮派产生冲突。曾与黄金荣发生激烈摩擦,最终还因此入狱。顾家为救他,四处奔走,耗费大量家产,才将他从牢狱中救出。
这次牢狱之灾成为顾竹轩人生的转折点,他开始减少卷入帮派争斗,维护表面和平,远离明争暗斗。同时,他也在私下展开了一些为后来安稳生活铺路的行动。积累财富后,顾竹轩没有忘记故乡。1930年苏州水灾,他慷慨解囊,变卖家产,组织义演持续捐款捐物,扶持乡亲和投靠他的同乡。
1949年5月,陈毅率解放军进驻上海,标志着城市真正解放。尽管战争结束,上海依旧乱象丛生,黑帮势力错综复杂。这个经济繁华的大都市,许多百姓因战乱失业,生活艰难,少数掌控经济命脉的人则趁机攫取暴利。赌博、嫖娼等违法行业更加乱象横生,令民众苦不堪言。陈毅当机立断,下令清剿黑帮和不良行业,誓将一个干净安宁的上海还给百姓和祖国。
当时,上海帮派权力主要由黄金荣一家把控。杜月笙在党国力量争夺期间,早已携家带产逃往香港,临行前曾劝黄金荣一同离开,但年迈的黄金荣已无野心,只想安稳度日,婉拒了邀请。陈毅接手后,将首个清剿目标锁定黄金荣,关闭其旗下不良产业进行整改,让部分改造后的产业恢复营业,为失业民众提供就业机会,这一举措达成了双赢。
因黄金荣罪行难赦,陈毅还命令其扫街清洁,既让黄金荣服罪,又缓解民众怒气,同时不至于彻底得罪帮派势力,避免引发更大动荡。此举不仅震慑其他小帮派,也稳住了局势,可谓一举多得。另一巨头张啸林在日寇侵华期间成为汉奸,没能活到上海解放,被暗杀身亡。
事实上,最初的扫黑名单中也曾出现顾竹轩的名字,但陈毅特意将其划除。顾竹轩在上海的势力不可小觑,为何他能被赦免?正是因为陈毅的宽容与慧眼,让他在扫黑运动中幸免,并亲自接见了他。此后数年,顾竹轩享受着宁静安稳的晚年,直到1956年因病辞世。
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战火蔓延,百姓流离失所。顾竹轩慷慨关闭自己最红火的天蟾舞台,将场所改作避难所,为无家可归者遮风挡雨。尽管日寇曾试图拉拢他为己所用,面对民族大义与个人利益的抉择,顾竹轩坚定不移,毫无惧色地拒绝叛变:“哪怕我死,也绝不做叛徒。”
他的坚守不仅保护了众多百姓,也守护了上海这座城市。虽然日寇忌惮他的势力,多次暗中设障,紧盯他的行动,但未能得逞。1943年,顾竹轩侄子顾叔平奉命护送共产党党员喻屏夫妇秘密前往延安,顾竹轩得知后慷慨相助,将二人安置寺庙,并办理通行证,护送其安全出境,还赠送银两资助革命。
此举很快被日寇察觉,顾竹轩再度被捕。面对审讯,他坚决不认罪,凭借势力和证据不足被释放。出狱后,他继续暗中支持共产党,保护地下党员免遭迫害,命令手下协助新四军运送物资。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将年仅15岁的小儿子顾乃瑾送往延安,亲自加入革命队伍。
正是顾竹轩在抗战期间对共产党同志的支持,令他在解放后扫黑行动中得以幸免。他的远见卓识和担当胸怀,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安宁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