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高宗李治:被误解的雄主与他的政治突围
迪丽瓦拉
2025-09-22 18:34:06
0

废后风云:一场震动朝野的权力博弈

永徽六年(公元 655 年)的长安城,一场暗流涌动的政治风暴正在酝酿。太极宫内,唐高宗李治的目光紧紧盯着跪在地上的宰相褚遂良,这位三朝老臣正声泪俱下地劝谏:"皇后出身名门,并无过错,岂可轻废?" 殿外,长孙无忌、于志宁等重臣的身影若隐若现,他们的态度不言而明 —— 坚决反对废王立武。

这已经不是李治第一次提出废后了。早在几个月前,他就因王皇后与母亲柳氏行厌胜之术事发,将柳氏逐出皇宫,并罢免了皇后舅舅柳奭的官职。此刻,他的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是对王皇后多年无子的失望,还是对武则天的偏爱?亦或是更深层的政治考量?

就在这时,一个关键人物登场了。李勣,这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在李治询问意见时,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刃,划破了朝堂上的僵局。李治心中一凛,他明白,李勣的支持意味着军方的态度,也意味着他终于可以打破长孙无忌等人的阻挠。

十月十三日,李治正式下诏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这场看似因后宫之争引发的事件,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突围。李治通过废王立武,一举扳倒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收回了被架空的皇权。正如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所言,这是关陇集团与山东士族斗争的关键转折点,李治借此打破了旧有的政治格局。

二圣临朝:共治天下的政治搭档

显庆五年(公元 660 年),李治突然患上了严重的风疾,头晕目眩,无法正常处理政务。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 —— 让武则天协助处理朝政。

武则天并没有让李治失望。她处理政事干练果断,常常能切中要害,提出的建议也多被李治采纳。例如,她在上元元年(公元 674 年)提出的 "建言十二事",包括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被朝廷全盘接纳。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的权力逐渐扩大。她召集了一批文人,如刘祎之、元万顷等,组成 "北门学士",分走了宰相的部分权力。她还扩大科举取士的规模,提拔了大量寒门子弟,这些人对她感恩戴德,成为她在朝堂上的重要支持力量。

李治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也并非完全被动。他清楚武则天的能力和野心,但他更看重的是两人之间的政治默契。正如趣历史网的分析,李治让武则天参政,既是出于对她能力的信任,也是为了巩固皇权,平衡各方势力。在他看来,武则天是一个合格的政治搭档,能够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雄才大略:被掩盖的帝王功绩

传统史书对李治的评价往往带有偏见,认为他懦弱无能,导致武则天专权。然而,真实的李治并非如此。他在位期间,唐朝的版图达到了最大,东至朝鲜半岛,西至咸海,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

在军事上,李治派苏定方灭西突厥,派李勣灭高句丽,派刘仁轨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日本水军,维护了唐朝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在经济上,他继续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使百姓安居乐业,史称 "永徽之治"。在法律上,他主持修订了《唐律疏议》,成为中国古代法律的经典之作。

这些成就,都充分证明了李治的雄才大略。正如光明网的评论所言,李治在看似仁弱的外表下,隐藏着坚韧不拔的政治智慧和果断的决策力。他并非被武则天操控的傀儡,而是一位真正的帝王。

那么,李治为什么会被后世误解为懦弱呢?这与他的性格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李治性格温和,不喜争斗,这在崇尚强势帝王的传统观念中,容易被视为软弱。此外,武则天的光芒太过耀眼,掩盖了李治的功绩。

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从废王立武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李治的政治手腕;从二圣临朝的局面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政治智慧;从他的执政成就中,我们看到了他的雄才大略。正如孟宪实先生在《唐高宗的真相》中所言,李治是一个被历史误解的帝王,他的真实形象需要我们重新审视。

结语:帝王的抉择与历史的回响

显庆五年(公元 660 年)的那个秋天,李治站在洛阳城的城楼上,望着远处的邙山,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让武则天参政的决定,将深刻影响唐朝的未来。但他更清楚,在那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下,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李治的一生,是充满争议的一生。他既有雄才大略,也有性格上的弱点;他既成就了武则天,也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 "懦弱" 或 "英明" 来概括。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治或许不是最耀眼的帝王,但他的抉择和作为,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他与武则天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引发了无数的思考和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公元前600年,希腊哲人米利都的泰勒斯在自家小屋里逗猫。当他用琥珀摩擦猫毛时,惊讶地发现那块琥珀竟能...
原创 原...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甚至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深远。这场政变不仅震动了...
原创 大... 当年大禹带领人民平定水患后,根据山川的走势和江河的脉络,将天下分为九个大区,分别是冀、兖、青、徐、扬...
原创 玄... 唐朝初年这场“玄武门之变”,很多人以为是李世民单纯的“弑兄逼父”。 但问题是,李渊好歹是开国皇帝,...
原创 超... 上海这座城市,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中隐藏着数量不小的日本人群体,他们不是来旅游...
原创 2... 731遗址的阴风似乎在不断哀嚎,通道里发出嗡嗡的声音;那把曾经用来切割人体的锯骨刀依然泛着银光,刀面...
原创 曹... 有人说:“亲戚,是在某些场合不得不出现的人。” 也有人说:“富贵时,亲戚围绕;贫贱时,亲戚远离。”...
原创 精... 唐朝的军队曾经横扫四方,威震敌国,但在安禄山的叛乱中却败给了叛军。为什么唐朝曾经精锐的部队,在野战中...
原创 刘... 吕后曾经邀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刘盈,这个故事表面上看很合理,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商山四...
原创 清... 公元1644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
原创 清... 清朝时期,长白山下的乌拉衙门负责将贡品送到皇帝的面前。然而,有一位新上任的总管在送红蘑贡品时,差点被...
原创 同...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由于儿子李世民的存在,在所有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中,他显得有些黯淡。明成...
原创 韩... 提到我国的兵家大师,韩信绝对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韩信一生未曾败北,公元前204年,在井陉之战中,他...
原创 蜀... “论功行赏”,这句老话讲的就是,想要得到奖励,就得靠真本事。三国时期,正是这样一个现实的时代,能打胜...
原创 传... 在民间的演义小说中,尉迟恭曾三次救过唐太宗李世民的命。 第一次发生在李世民和王世充交战期间。当时,...
原创 诸... 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谁更强呢?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历史学者和普通百姓的热议。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
原创 “... 1、首先我们来谈谈诸葛亮。如果他不是长得那么帅,才华也没有那么出色,他可能就不会比庞统更厉害。我们说...
原创 他... 《三国演义》虽然内容精彩,但毕竟是一部小说,与真实的历史有一些差距。今天要介绍的人物是汉末三国时期的...
原创 汉... 汉献帝的第一任皇后是伏皇后,而第二任皇后则是曹操的女儿曹节。曹操虽然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权...
原创 韩... 交马而语,顾名思义就是两个人骑在马背上谈话。在古代的战争中,并非所有的战斗都是急速冲杀。往往在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