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历史中,有一位猛将,他曾在刘备麾下默默无闻,甚至在关羽眼中堪称废材。然而,当他转投其他主公后,却屡屡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令人瞩目的战功之星。这位猛将究竟是谁呢?他的传奇经历为何如此引人关注?
刘备手下的不得志
这位曾在刘备麾下不得志的猛将,正是糜芳!提起糜芳,许多人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他是个懦弱的背叛者。尤其是在襄樊之战中,糜芳临阵倒戈,导致了关羽的失败与不幸。然而,若我们深入了解糜芳的一生,就会发现其中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
糜芳原本是徐州的一个富商,家族财富雄厚,势力庞大,甚至连曹操都不得不与其结盟。然而,糜芳始终对刘备忠心耿耿,不论外界如何诱惑,他都未曾动摇,始终支持刘备。他不仅变卖家产来资助刘备,甚至放弃了祖地,背井离乡,全心投入到刘备的事业中。尽管如此,糜芳在刘备手下却始终未能获得应有的重用。
从忠诚和贡献的角度来看,糜芳家族对刘备的支持堪称无可挑剔。如果没有糜芳家族的鼎力相助,刘备可能早已被敌人击败。糜芳家族几乎是刘备集团的“第二大股东”,而且在刘备失败逃亡时,糜芳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曹操的招揽,选择继续追随刘备,这充分展示了他对刘备的忠诚。
然而,尽管糜芳家族为刘备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刘备却并未给予他足够的重视。相反,像黄忠、魏延这样的半路加入者都得到了提拔,而糜芳这样的大支持者却始终没有受到重用,显得格外冷落。更糟糕的是,关羽对糜芳的评价也极为低廉。
关羽眼中的“废柴”
糜芳不仅对刘备忠心耿耿,还为刘备集团贡献巨大。在常理上,糜芳理应在刘备集团中占据一席之地,关羽应当对他心存敬重。然而,事实上,关羽对糜芳的评价却相当糟糕。《三国志》记载中提到,关羽曾轻视糜芳,并觉得他不过是凭借裙带关系才有今天的地位。
关羽的傲慢性格是众所周知的,而糜芳的背景和地位却是相对显赫的。那么,为什么关羽会看不起糜芳呢?其实,关羽看不起糜芳的原因并不复杂,他认为糜芳只是一个依靠家族背景上位的人,而不是凭借真正的能力。关羽认为,糜芳并没有展示出足够的军事才能,甚至认为他是个废物。
然而,历史证明了关羽的误判。糜芳并非关羽眼中的废材!当糜芳投向东吴阵营后,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屡次立下赫赫战功。
转投他人后成为牛人
糜芳转投孙权后,造成了关羽的惨死,这一历史事件无论是对错,都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糜芳在加入东吴之后,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沦为废物,反而屡屡取得了显赫的战绩。
《三国志》记载了糜芳在东吴北伐中的表现。他被权令将军贺齐督兵,带领糜芳、刘邵等人袭击蕲春,并生擒了敌将宗。这一北伐虽然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各路军队都没有显著的成绩,只有糜芳率领的部队取得了生擒敌将的战绩,成为此次北伐的最大亮点。
从这一战绩来看,糜芳显然被严重低估了。他远不是关羽所认为的废柴,实际上他拥有出色的军事能力!而当时东吴的其他名将,如陆逊等人,虽然战功显赫,但在面对曹军时却屡屡失利,而糜芳的表现却让曹军感到压力。这表明糜芳的真正实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结语
糜芳在刘备手下不得志,在关羽眼中更是废材,但他转投孙权后却成为了名将。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低估了糜芳的能力。许多人认为他不过是凭借家族背景上位的人,殊不知,他具备真正的军事才华。如果细看吴军历次北伐,便会发现糜芳在其中立下了巨大功劳,远胜其他名将的表现。
历史往往充满了误解与偏见,糜芳的故事正是一个典型例子。他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低估与误判的危险,也让我们意识到,有时候,真正的英雄往往是那些被忽视和误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