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时才猛然意识到,最令人恐惧的敌人,竟然潜伏在自己最亲近的人之中。可惜的是,他的儿子刘封因此被无辜牵连,惨遭冤杀。你知道这个隐藏的可怕人物究竟是谁吗?
最可怕的人物
事实上,刘备在临死前认定的最可怕的人,正是他一直以来最为信任的谋士——诸葛亮。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妨回顾一下刘备临终时的种种安排。
众所周知,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近乎无比,视他为自己最可靠的肱骨之臣。每当刘备亲自率军远征,都是将重任托付给诸葛亮守护后方。这种将自己生死与大局交付于一人之手的举动,足见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依赖和敬重。
尤其是在临终托孤时,刘备将蜀汉的最高权力完全交予诸葛亮,甚至嘱咐儿子刘禅要视诸葛亮如同父亲一般。他更曾言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份君臣间深厚的信任让后世无数人为之称赞,至今人们仍羡慕诸葛亮能获得刘备如此全然的信赖。可这一切表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的隐情。
表面信任,暗中防范
表面上看,刘备极度信任诸葛亮,甚至允许他自由决定蜀汉皇位继承的事情,放手让刘禅对诸葛亮像父亲一样敬重。然而,实际上刘备却秘密培养了一位人物,专门用来牵制诸葛亮,防止他在蜀汉权力中过于膨胀,威胁到刘禅的统治。
根据《三国志》记载:“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在大众印象中,刘备临终托孤的对象似乎只有诸葛亮一人,然而正史中,刘备实际上托孤给了两人:诸葛亮负责朝政,李严则掌握兵权。
李严原为刘璋手下,刘备攻取益州时归顺,因军事才能突出而获得重用。夷陵之战后,蜀汉遭受重创,人才匮乏,李严被迅速提升为尚书令,直接掌握内外军事大权。李严如此快速的升迁轨迹颇为异常,其中隐藏的含义正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忌惮和防范。临终前,刘备终于发现了诸葛亮的“可怕”之处。
诸葛亮为何可怕?
起初,蜀汉人才众多,能与诸葛亮抗衡的人不在少数,如关羽、张飞皆有实力掣肘诸葛亮。但荆州失守与夷陵惨败后,蜀汉精锐损失惨重,能制衡诸葛亮的力量几乎荡然无存。
刘备一旦驾崩,诸葛亮自然成为蜀汉最强的存在,连刘禅这个年轻皇帝也难以抗衡。人心难测,失去约束的诸葛亮会变成什么模样,无人能料。再加上诸葛亮曾设法铲除刘封,更让刘备心生疑虑,开始怀疑诸葛亮的真实意图到底为何。
刘封的冤屈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封因未援救关羽,导致关羽战败身亡,最终被刘备处死。但正史中,刘封未援关羽并非罪大恶极。刘封与关羽并非直属关系,他不听关羽命令也是合情合理。因此刘封不出兵支援关羽,并无可指责之处。关羽之死与刘封无关,更不存在所谓“子虚乌有”的罪名。正因如此,刘封回到成都时,刘备本无意杀他。
刘备只认为刘封处理事情欠妥,进行了批评教育。真正迫使刘备下决心诛杀刘封的,是诸葛亮的暗中警告——诸葛亮担心刘封日后会威胁刘禅的皇位。
刘封实在是死得冤枉。若他真心谋求皇位,应该在关羽危急时出兵救援,以争取关羽的支持。关羽死后,刘封敢于回归刘备身边,说明他问心无愧。直到临终,刘备才悟出这层关系,疑心加深,认定诸葛亮才是隐藏在身边最可怕的那个人。若非诸葛亮极力劝刘备处置刘封,有刘封辅佐,刘禅的皇位也许更加稳固。
如今关羽、张飞均已陨落,刘封也被诸葛亮设计除掉,刘备驾崩后,还能有谁压制诸葛亮?幼主刘禅若无外援,根本无法与诸葛亮抗衡。正因如此,刘备临终前火速提拔李严,将兵权交由他掌控,意图让李严成为刘禅最坚强的护卫,同时限制诸葛亮仅掌朝政,不至于权力过分集中。
遗憾的是,李严最终斗不过诸葛亮,蜀汉大权还是悉数落入诸葛亮手中。
结语
刘备临终才明白,最可怕的敌人,其实一直就在自己身边。刘封的死是极大的冤屈,而那个最令人畏惧的人,正是昔日被信赖的诸葛亮。刘备临终托孤时交付诸葛亮和李严两人,兵权则付诸李严,实际上正是为了防范诸葛亮的权势膨胀。
(本文内容主要参考《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