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人始终想不明白:为何美军打得下硫磺岛,却始终拿不下上甘岭
迪丽瓦拉
2025-09-23 09:03:10
0

1945年2月,美军经历了太平洋战场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硫磺岛战役。这场激烈的战斗,最终促使美国作出了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决定。美军原本计划用五天时间迅速攻占硫磺岛,但实际作战时间拖延到了整整36天,期间美军伤亡人数接近三万,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硫磺岛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位于马里亚纳群岛和东京之间,距离东京只有约一千公里。美军一旦控制该岛,就能建立一个进攻日本本土的重要前进基地,尤其是为空军行动提供有利条件。这对于整个太平洋战局来说,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

对日本来说,硫磺岛的防守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斗。失去硫磺岛意味着彻底退出太平洋战场,从此成为美军的待宰羔羊。因此,日本军方倾尽全力,尽管几乎没有空军和海军的有效支援,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和钢铁般的毅力,极大地阻碍了美军的进攻步伐。

尽管面对如此顽强的抵抗,美军最终还是夺取了硫磺岛,从而打开了攻向日本本土的大门。多年以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遇到了与硫磺岛类似的局面——上甘岭战役。在那里,面对装备远不如自己的志愿军,美军同样陷入苦战,迟迟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

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人对这一现象感到不解,然而志愿军早已揭示了其中的真相,只是他们未能理解而已。二战期间,日本在袭击珍珠港后曾一度处于颓势,太平洋战场形势对其极为不利。但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很快就全力动员,展开了大规模生产和军备扩张。以中途岛战役的胜利为转折点,美军逐渐掌握了对日战争的主动权。

随后,美日之间爆发了一连串大规模海战,直至还特湾海战,日本的海军和空军主力几乎被摧毁殆尽。此时,日本本应认清现实,选择投降,但他们依然固执己见,不仅拒绝投降,还制定了多项所谓的“玉碎”计划,誓言即便国家覆灭,也要坚持战斗到底。

面对这种顽固抵抗,美军调整战略,计划先攻占硫磺岛,继而进攻冲绳和日本本土,以迫使日本最终投降。日本则加强了硫磺岛的防御,调派精锐兵力和大量武器装备上岛,全力筑起坚固防线。

在这关键时刻,栗林忠道中将被任命为硫磺岛防御的总指挥。从军事角度来看,他是一位极具才能的指挥官。栗林到达岛上后,判断美军拥有绝对的海空优势,若采取传统滩头战必定惨败,白白牺牲大量士兵。因此,他提出了利用岛屿地形,建设纵深防御工事的策略。

在栗林的领导下,日军开始在硫磺岛广泛浇筑水泥碉堡,开凿深邃的山洞和坑道,并修筑复杂的交通壕,形成以折钵山为核心的坚固防御体系。这套防御体系不仅通路四通八达,通讯便捷,而且通风良好,占据了岛上绝大多数制高点和观察点。连炮兵阵地也采用半地下结构,虽然牺牲了一些视野,但极大提高了在猛烈轰炸中的生存率。

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折钵山的防御工事,几乎被日军掏空,坑道工事多达九层,能够容纳大量士兵和武器装备。栗林针对美军抢滩登陆的特点,提前在海滩布置了密集地雷,海滩后方的山体则布满机枪、迫击炮和反坦克炮组成的火力网,每一件武器的部署和射程都经过精密计算,力求每颗子弹都不浪费。

当然,日本也存在致命的弱点——一旦美军实施海上包围,硫磺岛上的日军将完全失去外部物资补给,最终只能被消耗殆尽。栗林忠道对此心知肚明,他和士兵们早已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但他们希望在牺牲前,尽可能多地拖延美军进攻,为日本争取更多时间。

日军的这种坚决抗战注定了美军不会轻松取胜。此前在太平洋战场连连获胜的美军,此次对硫磺岛却多少有些轻敌。美军投入兵力超过11万人,是日军兵力的五倍以上,动用了航母、驱逐舰、巡洋舰及大量B-24和B-29轰炸机,誓要迅速拿下硫磺岛。

然而,美军的首次登陆遭遇重创,不得不调整战术,先利用强大火力摧毁岛上防御,再派陆战队登陆。美军空袭轰炸轮番上阵,共投下1.6万吨炸弹,海军炮击耗费2.4万吨炸药,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1200吨爆炸力。随后,在空中和炮火掩护下,坦克和步兵陆续登陆,展开激烈攻势。

尽管空袭和炮击未能完全摧毁日军坚固的防御工事,但有效抑制了日军火力,给登陆部队提供了宝贵掩护。登陆后,日军依托坑道发起反击,造成美军极大伤亡。即使美军登上硫磺岛最高点插上国旗,日军仍不断从坑道中冒出,发动游击袭击。

美军被迫使用火焰喷射器对付坑道内的敌人,针对坑道深处,还用黄磷弹和燃烧汽油进行“熏烤”。尽管如此,日军的偷袭依旧频繁,让美军疲于应付。战后,美军主帅尼米兹坦言,他后悔当时没使用毒气,导致许多士兵白白牺牲。

最终,美军凭借人数和装备优势取得胜利,但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1.9万人受伤,7000人阵亡,而日军则几乎全军覆没,2.2万人战死,1000多人被俘。硫磺岛战役的损失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是前所未有的。尼米兹认为,美军的胜利靠的不仅是武器,更是士兵的英勇精神——他们用无畏的勇气击败了抱着必死决心的日军。

日本士兵固然顽强,但他们的战术缺乏灵活性,战死时甚至未能留有后路。栗林忠道本人也在战斗中牺牲,可见日军拼死抗敌的程度。硫磺岛战役之后,美军在冲绳战役中再次经历了激烈对抗,虽然同样惨烈,但最终美军赢得胜利。

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展现了强大的综合战斗力,这不仅体现在精良的装备上,更在于美国士兵敢于战斗、不畏牺牲的精神。二战结束后一年,美军以“王者之师”的姿态进入朝鲜,他们经过战争洗礼,战力达到巅峰,因而对装备和兵力均处于劣势的志愿军极为轻视。

然而,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爆发,美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苦战。与硫磺岛相比,上甘岭规模较小,仅有597.9和537.7两座山头,地势不算高,对防守并不十分有利。美军本以为只需依靠强大火力轻松夺取阵地,先用飞机和大炮轰炸,再以步兵冲锋即可解决。

但实际上,上甘岭战役成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战役期间,美军发射炮弹超过190万发,平均每天约30万发,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投掷炸弹5000余枚,火力密度甚至超过硫磺岛。地面被轰炸削去数米厚度,树木无一幸免。

43天内,美韩联军发动了900多次冲锋,59次攻占高地,却屡遭志愿军顽强抵挡。最终,志愿军以1.15万人伤亡击退美军,美韩联军伤亡超过1.5万人。战役结束后,日本人不解,为什么美军能攻占坚固的硫磺岛,却攻不下地势不高的上甘岭。

实际上,日军与志愿军的差距在于信念和战斗力的根本不同。硫磺岛日军多为被洗脑或强迫作战,士气虽有,但普遍存在厌战情绪,且身处溃败的战争环境,心理压力巨大。他们被告知必须战斗到底,离乡背井,极有可能命丧战场,内心绝望却无从选择。

而志愿军则为保家卫国而战,信念坚定,士气高昂,知道自己每一份牺牲都意义重大。他们把美军视为不义战争的侵略者,战斗热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庄... 战国时代,庄子如同清醒的孤鹤,傲然独立于尘嚣之外。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约出生于公元前369年,和梁...
原创 末... 1908年12月,光绪皇帝因病奄奄一息,慈禧太后立即下令,让醇亲王载沣将年仅3岁的溥仪接入宫中,准备...
原创 秦... 秦始皇陵兵马俑:真相背后的谜团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全球公认的“世界第八大奇迹”,无数游客为之倾倒。...
原创 他...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有一个名字在北宋朝堂上响亮一时,但在金国的铁蹄下逐渐黯淡消失——他就是呼延庆,...
原创 日... 在日本东京博物馆中,一位名为陈存仁的中医专家参观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尊针灸铜人。他认为,这座铜人很可能...
原创 地... 提到历史上有名的政治人物,大家通常会认为这些在朝廷中有着巨大贡献的人,必定出自书香门第,通过科举考试...
原创 红... 在1935年那个炎热的夏天,随着红军长征的步伐渐行渐远,鄂豫陕根据地却留下了一支孤军奋战的小分队。这...
原创 悍... 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靠后,这其实非常不公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李世民在决定将...
原创 长... 417年,得知刘穆之去世的消息后,刘裕焦急万分,立刻命令撤军回朝。这时,他不得不面对他那令人堪忧的人...
原创 苏... 1991年,曾经强大的苏联分裂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走向了无法逆转的解体。15年后,苏联“末代总统”...
原创 兵... 记不清确切的年份,但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一位和我有着相同知青经历的北大荒建设兵团战士。因为我...
原创 全... 微历史故事 引子:一个奇特的微型国家 各位喜爱历史的朋友们,欢迎来到微历史故事的世界!今天,...
原创 金... 望远镜中的血色滩头,退潮后如同断翅鸥鸟般搁浅的数百艘木船,映照在将军日记本上的未干泪痕里。那是194...
原创 吴... 吴敬中是否知道余则成是潜伏者峨眉峰?我们从真实的历史背景来看,答案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即便余则成暴露了...
原创 什...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两场内乱给社会和政治带来的深远影响可谓令人震撼,其中尤以西晋的“八王之乱”和唐朝...
原创 刘... 荆州失守、关羽遇害、刘备怒不可遏、夷陵惨败——这四大事件紧密相连,构成了刘备一生中的重大转折。若他在...
原创 冯... 宗馥莉之所以能够斗赢“小妈”杜建英,全靠《孙子兵法》这两招。 文化名人冯唐评价宗馥莉:她将《孙子兵法...
欧洲史前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西肯内特(英国威尔特郡)的谷物。版权所有 © Victor Jimenez Jaimez 2014 ...
原创 他... 蒋军黄埔生的晋升与挑战:袁守谦的传奇经历 在蒋军将领中,黄埔军校的学员一直备受瞩目,但在国民党败逃台...
被课本忽略的三国冷知识:诸葛亮... 在大众的认知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羽扇纶巾,决胜千里,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留下诸多传奇故事。课本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