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完人”曾国藩的另一面:国外一份报纸,揭露了其令人发指的残暴
迪丽瓦拉
2025-09-23 11:06:04
0

满清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实行帝制专权的封建王朝,标志着持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制度最终走向了终结,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然而,虽然晚清王朝已经步入衰退,成为了一个逐渐走向灭亡的末代政权,并不意味着这一时期的所有人物都平庸无能。相反,晚清时期涌现出了一些杰出的官员,他们为国家的近代化做出了深远影响。

其中,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无一不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曾国藩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因其出色的治国理政能力与学识,被誉为比肩王阳明的“千古第一完人”,并被后人尊奉为圣贤。然而,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即便是曾国藩这样一位伟大的学者型官员,也难免有着不为人知的瑕疵和过错。那么,在这份光辉的称号背后,曾国藩是否真的无可挑剔?

从古至今,成王败寇的历史定律一直存在,胜者可以继续书写历史,而败者则只能臣服或退出历史的舞台。然而,战争的规则并不仅仅是以胜败论英雄,它同样遵循一些未成文的人道主义准则:比如,战斗双方不杀使者,攻占城市后善待百姓,不屠戮投降的战俘等。中国共产党能够得到广大人民支持,部分原因便是其每到一地,都会尽力解放百姓,善待民众。然而,曾国藩所代表的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似乎没有做到这一点。

1863年,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战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和清朝的正规军,凭借其强大的战斗力,对内部矛盾日益严重的太平天国展开了一波波猛烈的攻势。太平天国节节败退,不仅丧失了重要的军事要塞,还面临粮草短缺的困境,这一切都预示着它的覆灭即将到来。

然而,进入1864年,新年本应是欢乐祥和的时光,可全国却弥漫着战火的残酷气息。经过长达半年的战斗,太平天国已经元气大伤,而其领袖洪秀全也于夏季去世。太平天国的气数已尽。到了7月19日,天京(即南京)失守,这座曾是太平天国的都城,也象征着长达十四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终结。

然而,战后的南京却并没有迎来和平与安宁,反而迎来了更大的灾难。清军攻占南京后,便展开了疯狂的屠城行动。史料记载,城门被破,清军如洪水猛兽般涌入城市,无论是太平天国的军队,还是无辜的百姓,都未能幸免。南京这座千年古城内,一时间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三日之内,秦淮河上漂浮着无数尸体。无论男女老幼,几乎没有人能逃脱这一惨剧,甚至有孩童被当作玩具般任意砍杀,尸体堆积如山,痛苦的哀号声在城市中久久回荡,简直堪比地狱。

清军不仅肆意屠杀,还通过纵火烧城来销毁证据。那些未能死于屠刀的百姓,遭遇了官兵的掠夺、侮辱,身心受到了无法形容的摧残。无论是那些曾经期待着政府给予保护的民众,还是在这片混乱之中的普通人,都被现实狠狠打击。曾几何时,他们期待的不过是安宁与庇护,而这一切却随着清军的到来化为乌有。

从这场惨无人道的屠城来看,南京的百姓不仅在肉体上遭受了极大的苦难,整个社会的经济也几乎完全崩溃。经过这次劫难,南京的经济停滞,百姓无法恢复生计,整座城市长时间处于贫困与衰退之中。南京人心中的仇恨与痛苦,直到今天依然历历在目,成为了后人永远难以忘怀的国仇家恨。

作为当时清朝的主要武装力量,湘军在这场屠城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湘军的领袖,曾国藩不仅深知战后南京的惨状,更可以说他对此屠城行为是心知肚明的,甚至有可能是默许或纵容的。曾国藩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农家,科举中得志后,他的仕途也逐渐顺风顺水。然而,这样一位文官出身、常提“仁义”的人物,竟然在一场以“铲除逆贼”为名的行动中,放任屠杀发生,这与他所倡导的道德观念显然是矛盾的。或许,曾国藩的形象并非完美无缺,亦揭示了“千古完人”这一称号的另一面。

如果我们把曾国藩的行为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或许能更为理解他的决策。19世纪中后期,满清王朝已进入了腐败衰退的阶段,政治局势岌岌可危。内忧外患,清政府为了维系政权,甚至开始依赖外力,借助西方国家的帮助来平定国内叛乱。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等人不得不在巨大的压力下做出艰难的决策。

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曾国藩认为屠杀南京是为了保卫清王朝的统治,为了保护他一直忠诚的祖国。对于他来说,这也是他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必须履行的职责。

尽管曾国藩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建立船厂、制造轮船、创办兵工学堂、派遣留学生等,这些成就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屠城的暴行却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直到今日,这些曾被西方媒体揭露的惨案,仍然是许多人讨论曾国藩时无法绕过的阴影。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像曾国藩这样被后人尊为“千古第一完人”的人物,亦难免有过错。每个人的生命都有限,功绩与过失并存,而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曾国藩身上既有值得称道的历史功绩,也有不为人知的黑暗面。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位历史人物,方能得出更为公正的评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1967年6月27日,陈坊仁将军在北京逝世,年仅51岁。得知这一噩耗,杨成武深感悲痛,泪流满面,亲手...
原创 当... 那天在博物馆看展览,玻璃柜里静静躺着几片碳化的竹简,导游说这可能是 "焚书" 时没烧尽的残片。看着那...
原创 太... 说起太平天国,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课本里的文字总带着点遥远的距离?但如果你仔细琢磨那段历史,会发现里面...
原创 首...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获得一...
原创 溥... 光绪皇帝的去世发生在1908年10月,紧接着慈禧太后的死也随之而来。这一连串的事件令众人感到错愕。光...
原创 清... 现在我们所知的张家口地区,包括蔚州和蔚县,实际上是同一个地方的不同称呼。但在清朝早期,这两者却是明确...
原创 1... 在1848年,石达开年仅17岁,却已经在贵县小有名气。他性格开朗、豁达,善于交友,颇具豪杰气概,深受...
原创 明... 明朝有位老人后半生仅靠两种食物维持,竟然活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128岁,这在现代也是极为罕见的。而如今...
罗政读《文史哲》(一):北周祖...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罗政 《攀附“周制”:北周祖宗的择定及其庙制的构建》一文,作者赵永磊,发文单位为中...
原创 在... 20世纪的欧洲历史上,有一段充满暴力与暴政的黑暗篇章,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由一个人的野心引发的——阿...
原创 按... 在电视剧中,武松单臂擒拿方腊的情节已经成为了经典演绎,但这其实并非《水浒传》原著中的描写。在原著中,...
长春人民广场时隔22年重新开放... 央视网消息7月21日8时,长春人民广场正式解除封闭,重新向市民开放。这座承载着长春近百年历史与文化记...
原创 斯... 在人们的印象中,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就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其实不然,在斯大林与赫鲁晓夫之间还有...
【丝路之光·说宝】秦朝统一度量... 丝路漫漫,驼铃声声,马蹄得得。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文物遗迹灿若皎月、多如星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
原创 毛... 解放战争后期,毛主席曾公开尖锐地批评蒋介石,一语道破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蒋介石手下有三名大将,无论...
原创 日... 中国文化影响整个东亚地区,甚至还有一种说法称中国是日本人的祖宗。 实际上从日本的文化、习俗就能看到,...
原创 为...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一... 秦朝和隋朝的短命,虽然极为悲剧,但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一统大业却为后来的汉朝和唐朝铺设了基础,几乎可视...
跨越15年的冼村影像记忆 7月20日,广州的冼村旧改项目复建区最后两栋村屋拆除,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城市旧改标志性时刻。通过公共消...
原创 逃... 在《水浒传》的江湖图卷里,鲁提辖鲁达是一位出场就自带“暴力美学”的硬汉。他三拳打死镇关西,解救金翠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