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被白崇禧视为毒刺,是蒋军黄埔生第一个上将,比胡宗南还早五年
迪丽瓦拉
2025-09-23 11:33:00
0

蒋军黄埔生的晋升与挑战:袁守谦的传奇经历

在蒋军将领中,黄埔军校的学员一直备受瞩目,但在国民党败逃台湾之前,实际上并没有黄埔生获得上将军衔。即使是号称“天子第一门生”的胡宗南,虽然成为蒋军黄埔生中的佼佼者,先后担任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长官等职位,但在国民党撤往台湾前,胡宗南的军衔也仅限于“中将加上将衔”,而铨叙军衔依旧停留在中将水平。

随着国民党军的非黄埔将领纷纷失势,许多上将军衔开始空缺,最终这些空缺的大部分都被黄埔将领填补。尤其是黄埔一期的学员,八人得到了晋升。然而,第一个获得上将军衔的并不是胡宗南,而是袁守谦。

袁守谦:从政工干部到上将的艰辛路

1950年3月,袁守谦被授予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成为蒋军中第一位黄埔将领,正式铨叙上将军衔。相比胡宗南,袁守谦的晋升显得较为低调,毕竟胡宗南的风头曾一度盖过所有人,而他自己直到1955年才在蒋介石的极不情愿下,勉强被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整整晚了袁守谦五年。

袁守谦生于1903年,来自湖南长沙。他的名字并不如其他黄埔将领那样家喻户晓,这与他长期从事政工工作、不涉足一线作战主官有关。在黄埔军校时,袁守谦和邓文仪、贺衷寒、曾扩情等人被蒋介石看作政工类的人才,毕业后,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大多与政治工作紧密相连。

1932年3月,蒋军的“复兴社”成立,袁守谦成为其中的骨干之一。尽管他没有跻身所谓的“复兴社十三太保”(如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等),但他在日后的表现却远超其中大多数人。

与邓文仪、贺衷寒这些性格冷酷的政工干部不同,袁守谦颇有温情,他尤其重视老乡情谊。比如,黄埔一期的黄杰(同样来自长沙)曾因为父亲重病、家中贫困而几乎放弃学业。袁守谦得知后,与同班的李树森共同拿出积蓄,帮助黄杰度过难关。此举不仅救了黄杰的父亲,也让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黄杰和袁守谦、李树森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战争中的痛与失,友情中的坚守

李树森也是袁守谦的好友,曾在陈诚的“土木系”中担任重要职务,1936年,他就已是十八军67师师长。在淞沪会战中,他带领部队与日军浴血奋战,曾亲自率领四个营支援友军,结果在战斗中不幸被弹片击伤,右臂断裂。伤愈后的李树森没有再返回前线,而是转入了陈诚兼任书记长的三青团,成为政工干部。

在随后的岁月中,李树森虽未再担任一线指挥官,但他与袁守谦、黄杰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关系,尤其在1949年长沙起义后,黄杰任湖南省主席兼第一兵团司令,便安排李树森担任秘书长。李树森逃亡台湾后,也得到了袁守谦和黄杰的帮助,尽管仅仅担任一些虚职,但这份友情却让他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黄杰作为蒋军黄埔将领中的佼佼者,尽管军事能力一般,但在滇西反攻中的表现却极为突出。当时,他是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在战斗中表现冷静、果断,尤其是在攻占龙陵的过程中,尽管宋希濂由于误信战报导致了“乌龙事件”,黄杰接任总司令后,最终取得了龙陵战役的胜利,并获得了“自由勋章”和“云麾勋章”。

政治和军中的双重关系

袁守谦的军事生涯除了战功不显外,他的人际关系极为复杂且细腻。作为黄埔一期生,他不仅与蒋经国保持着良好的私交,还与蒋介石父子有着密切的关系。蒋经国与袁守谦关系极好,几乎无话不谈。而黄杰则与蒋经国更是私交深厚,两人的友情可以用“死党”来形容。这也使得在蒋介石眼中,袁守谦与黄杰两人是最值得信任的黄埔将领之一。

袁守谦与李默庵的关系也非常亲近。李默庵在蒋军中曾风头一时无两,但后来因与陈明仁产生矛盾而愤而离去,曾一度流亡香港。当蒋介石得知李默庵未参与陈明仁起义时,便派袁守谦前往香港劝说他返回台湾。

袁守谦以朋友的身份劝告李默庵,表示蒋介石对于疑虑重重的人会极其警觉,特别是李默庵在起义电报上有名字。袁守谦透露,若李默庵返回台湾,蒋介石可能会以其过往的“疑心”加以防范,甚至采取行动。显然,袁守谦不仅是一个政工干部,也非常了解蒋介石的心思,做事有分寸。

从政工干部到高级将领:破格晋升的背后

1948年6月,蒋介石为了报复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决定免去白崇禧的“国防部长”职务,并将其派往新设的华中“剿总”任总司令。为防止白崇禧失控,蒋介石任命袁守谦为华中“剿总”秘书长,实际职能是对其进行监视。袁守谦在公开场合称白崇禧为“健公”,态度恭敬,但私下却通过与黄埔将领的频繁沟通,将华中局势的详情及时报告给蒋介石,白崇禧并不知情。

袁守谦不仅赢得蒋介石的深厚信任,还在蒋军的黄埔将领中逐渐崭露头角。蒋介石逃到台湾后,袁守谦很快就获得了陆军二级上将的晋升,震动了国民党军界。尽管袁守谦并没有显赫的战功,也未曾担任过高位军官,但这一晋升显然体现了蒋介石的政治洗牌与袁守谦在蒋氏父子心中的特殊地位。

结语

袁守谦的经历充满了挑战与转折,从一个政工干部到国民党军中举足轻重的上将,他的晋升背后不仅有自身的能力,更与复杂的政治关系和巧妙的机缘密切相关。纵使晚年的袁守谦对政治渐趋冷淡,但他的地位和影响力依旧在蒋介石的遗嘱中得到了确认,成为国民党军政界的重要人物。1992年,袁守谦在台北去世,享年89岁,标志着一段历史的落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在1991年的夏天,全球的焦点突然集中在了一个正在经历剧变的超级大国——苏联。当时,世界几乎未曾听闻...
原创 三... 黄钺作为华夏帝王天子象征的仪仗礼器,竟然出现在三星堆,而非所谓的“中原”地区,这一点本身就足以证明三...
原创 清... 1908年,年仅3岁的溥仪在紫禁城的盛大仪式上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清朝的第12位皇帝。然而,这一切...
原创 朱... 如果朱标没有早逝,朱棣还会造反称帝吗?这个问题一直是历史爱好者热议的话题,许多人给出的结论是:不太可...
原创 崛...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 —— 蒙古族。你知道吗,蒙古族一直流传着一个超有意思...
欧洲第一名瓷——梅森瓷器来淮安... 扬子晚报网7月20日讯(通讯员 钱芳 记者 朱鼎兆)7月20日,备受瞩目的“欧洲第一名瓷——梅森瓷器...
原创 刘... “卧龙,凤雏,二得其一,可安天下!” 这句充满智慧的话,是一位老者所说,也为刘备建立蜀国奠定了不可磨...
原创 明... 公元1457年2月的某一天,天空阴沉,寒风刺骨。于谦带着满腔的无奈和百姓们的深情目送,缓缓迈向刑场。...
原创 虎... 虎牢关三英大战吕布,刘备、关羽与张飞三兄弟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历史性战斗不仅塑造了他们的英雄形象,也...
原创 解... 在张国焘晚年的回忆录中,记载了一个颇具趣味的故事: 在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成功会师后的一次对话中,张国...
原创 日... 日军侵华战争持续了长达14年的时间,而在印度的战斗中,日本军队仅仅在英帕尔进行过一场战斗后就选择了放...
原创 秦...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六国并存的局面呢。春秋战国时期,最终以秦国统一天下而收尾。在这一漫...
原创 三... 相信很多熟悉《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作品的读者,对里面的人物都不陌生。在这些人物中,有十四位将士常被誉为...
原创 周... 1. 西岐的传说:周文王与凤鸣岐山 在周文王的统治下,西岐的清晨常常笼罩在薄雾之中,空气中弥漫着一...
原创 秦...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朝代,而作为秦朝的开创者,秦始皇同样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帝王,他的事迹几...
绿满拉萨南北山(辉煌60载 魅... 开栏的话 60载光阴荏苒,雪域高原沧桑巨变。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
方向盘上的暑假,碎了 #热点新知#高师傅的解放J7刚提三个月,红漆还亮得能照见人。16岁的小高蹲在车头前数轮胎,数到第八个...
原创 陈... 您可以点击关注,在下方留言分享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每一份支持都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创作出更具价值的内容。...
原创 二... 不存在什么“帮苏联”或者“帮德国”的说法,国家间的关系无不围绕着“利益”二字展开。 这就好比人际关...
原创 秦... 周朝的建立始于周武王的胜利,他在击败商朝后,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周武王成为天下的主宰后,为了巩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