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
上一回,我们讲到公元371年11月,东晋的大司马桓温主导了一场废立皇帝的政治活动。他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将会稽王司马昱立为新的皇帝,这便是晋简文帝的登基过程。史称,桓温威震朝廷内外,虽然后来成为皇帝的司马昱名义上执掌了政权,实际上他依旧处于桓温的掌控之下,经常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废除的目标。
话说在此之前,天文出现了异常现象——荧惑守太微端门。所谓荧惑,实际上是指火星。当火星进入太微星座时,古人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尤其对帝王而言更是大忌。这一现象发生后,果然,一个月不到,原本的皇帝司马奕便被废黜。司马昱登基才一个多月,天象再度反常——荧惑逆行进入太微座,这令司马昱心生不安。
就在此时,中书侍郎郗超正在宫中值班,司马昱忍不住对他倾诉心中的忧虑:“寿命长短其实我并不太在意,但最近发生的废立事件,难道不会再重演吗?” 郗超以百口为誓,安慰皇帝:“大司马桓温深得民心,稳固国家,我敢以全家性命为您担保,绝不会再有类似的事发生。”
衣赐履评论道:郗超不仅是桓温的亲信,也是当时的参军,废立皇帝的建议出自他和桓温的合作。如今他已是宫中的高官,显然是桓温的“内应”。用全家性命做担保,他的话是值得信任的,毕竟这种誓言在古人中极为少见,只有司马懿那样的大人物才能轻易做到。
此外,郗超为人跋扈,虽然官职不算高,但在朝中却极具影响力。曾有一次,谢安和王坦之一起去拜访他,站在外面排队等候,竟等了大半天,直到太阳快下山,郗超才肯见他们。王坦之不满,起身准备离开。谢安却劝道:“你就不能忍耐片刻,性命攸关!”
衣赐履指出:谢安此话看似劝人忍耐,实则未免有些不合逻辑,把一次拜访提升到生死存亡的高度,似乎是在刻意抬高郗超的地位。
后来,郗超因家中老父病重,向皇帝请假,司马昱关心地说:“你回去带个话,家国之事至此,实在是我未能以大道纠正所致,愧疚之情难以言表。” 说完,他吟诵了庾阐的诗句:“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吟完后,司马昱顿时泪流满面,衣襟和胡子都湿了。
司马昱的成长与性格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位五十多岁的新皇帝——司马昱。司马昱,字道万,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小儿子。自幼聪慧,深得父亲喜爱。占卜大师郭璞曾言:“兴晋祚者,必此人也。”意思是,正是这个孩子将成为晋朝的支柱。
衣赐履补充道:值得注意的是,郭璞去世于公元324年,而司马昱出生于公元320年。换句话说,如果郭璞确实预言过,司马昱当时不过三四岁。
长大后的司马昱清虚寡欲,尤擅长清谈与玄言,乃一位非常内敛的君主。公元322年,司马睿为他授封琅邪王,尽管当时年仅三岁。司马睿在颁布诏书时,称司马昱“仁明有智度”,这评价显得有些不合实际,因为一个三岁的小孩显然无法承担这样的责任。
公元326年,司马昱的母亲郑夫人去世,他年仅七岁,悲痛至极,要求为母亲服重孝。值得一提的是,成帝司马衍为此特许他,然而,按理说,成帝当时也才六岁,若放到今天,恐怕还在幼儿园度过童年。
关于司马昱的母亲郑阿春的名字,后来晋朝法院规定,凡名字中含有“春”字的人都要改名为“阳”,所以我们如今所见到的“寿阳”实际上就是“寿春”的改称。
家庭纷争与遗憾
司马昱的个人生活并不顺利,尽管他在政务上顺风顺水,家庭却经历了许多波折。他娶了王述的堂妹王简姬为妻,并生下了两个儿子,司马道生和司马俞生。但司马道生的行为粗鲁不端,最终被司马昱废除,王简姬也在忧虑中去世。
到后来,司马昱几乎没有再得到继承人。尽管他尝试了多种办法,包括请人看相、算命等,依然未能如愿。最终,他向当时的命理大师扈谦求助,扈谦预言:“王爷,您家中有一女子将会生下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将使大晋重新伟大。”司马昱心生希望,广泛传播消息,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最终,李陵容成为了司马昱的宠妃,并顺利生下了后来成为孝武帝的司马曜和会稽王司马道子。
病重与皇位继承
公元372年,司马昱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甚至开始考虑安排辅政事务。在这一关键时刻,他再次命令大司马桓温入朝辅政,但桓温坚决推辞。与此同时,司马昱健康状况的迅速恶化,朝廷逐渐陷入一片混乱。
最终,司马昱在病重期间立下了遗诏,让桓温以“周公摄政”的方式管理朝政。面对这一局面,王坦之却撕毁了遗诏,最终改为让桓温依照先帝遗令行事。
结尾与后续
7月28日,司马昱病逝,享年五十三岁。继任者是他的儿子司马曜,史称晋孝武帝。然而,关于晋朝政权的继承,仍然充满了波折与纷争,桓温的权力意图未曾消失。至于他是否有心篡位,尚无定论,值得下回继续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