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斯大林下决心推动朝战的历史背后:中苏两国谈判,中国处在了优势
迪丽瓦拉
2025-09-23 22:05:49
0

1950年6月底,金日成率领朝鲜人民军向南发动统一战争。当时朝鲜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不仅得到了苏联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支持,人民军中还包含了三支师级部队,这些部队大多曾参加过中国解放战争,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相比之下,韩国当时军力相对薄弱,双方的军事实力差距大得如同两个不同的时代。

在朝鲜决定发动战争之前,金日成先后访问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新中国领袖毛泽东。然而,在访问中国的计划上,金日成起初并不热衷。那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经济十分贫困,金日成觉得中国能给他的帮助有限;相反,他更依赖苏联,不仅因为苏联能在军事上提供大量武器支持,更重要的是,苏联能够顶住美国的压力。毕竟韩国与美国签有互助防御条约,一旦韩国遭受攻击,美国便有充分理由无条件出兵。

因此,金日成极度渴望获得斯大林的支持。可以说,朝鲜战争以及随后中国参与的抗美援朝战争,其背后的最大推手正是斯大林。如果没有斯大林的同意,1950年之后,朝韩双方或许会陷入漫长的舆论对抗,但军事局势将保持相对稳定。

至于金日成发动战争的决定,毛泽东和周恩来当时都持反对意见。因为朝鲜在最初并未告知中国战争计划,而是在战争即将爆发时才以“通知”的方式告知。后来,美国在仁川的登陆更是直接导致中国东北边境遭受美军轰炸。也就是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前,新中国已经因朝鲜单方面行动而遭遇了莫名其妙的灾难。

从客观角度看,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蒙受的巨大损失,苏联和斯大林难辞其咎。虽然苏联后来通过大量援助试图弥补这些损失,但苏联扶持战争代理人的意图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历史事实。随着苏联大量重要档案的解密,加之中苏多年外交史料的披露,我们可以明确看到,斯大林决定推动朝鲜战争,是在1950年1月至2月间的短短数周内作出的。

回顾那个时期的新中国历史,还有一件关键事件:毛泽东访问苏联,并与斯大林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将旧时苏联与国民政府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改为新中国政府与苏联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众所周知,这份新条约收回了苏联在中国绝大部分特权,除了蒙古问题仍被斯大林回避之外,苏联驻东北的军队也需在规定时间内撤出,这意味着苏联在中国东北的不冻港利益将受到严重影响。

从苏联的立场来看,这绝非他们所能容忍的局面。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斯大林不得不寻找新的策略。苏联之所以愿意签订新条约,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英美两国当时在背后搅局,这种干扰反而有利于新中国。苏联妥协,正是被英美的干预逼迫的结果。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乘专列首次踏上苏联土地,带去了两万斤山东的农业特产,以庆祝五天后斯大林的七十岁生日。很多苏联人不知道的是,十天后也是毛泽东的生日。毛泽东对个人生日毫不在意,他此行的唯一目标是“确保中苏互助条约和相关协定的签署”。

斯大林自然明白毛泽东此行目的,却刻意回避关键议题。刚到苏联不久,毛泽东就与斯大林进行了会谈,提出了三点核心请求:一是请求苏联对中国提供贷款援助;二是在必要时保护中国东南空域安全,并协助收复台湾;三是希望签订新的中苏合作及外交条约。斯大林对前两点基本接受,但对第三点则极力回避,因为这意味着苏联必须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尽管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苏联长期以来对他国领土野心昭然若揭。

毛泽东本计划在苏联停留三个月,访问多个重要地区,但看到斯大林态度后,他心里凉了半截。尽管苏联方面不断邀请他参观,但毛泽东坚决留在住所,表态“不签订新条约,绝不外出”。1949年12月21日,他参加了斯大林的生日宴会,24日两人再次会谈条约事宜,斯大林依然躲避核心问题,这令毛泽东极为不满。

当时中方无力施加更大压力,毛泽东准备1月份返回国内,计划后续再做打算。然而,1950年元旦,事情出现戏剧性转机。英国新闻社发表一篇文章,声称毛泽东被苏联囚禁,英国则表达愿意与新中国建交的意向。作为资本主义大国,英国突然转向拉拢中国,令斯大林颇为震惊。

斯大林一方面看不起中国,另一方面又不敢完全拒绝,正因他清楚中国潜力巨大。无论苏联援助还是英美支持,中国崛起势不可挡。英国此举使毛泽东获得了更多谈判底气,虽然他从未放弃与苏联深度合作,但也决定借助英国的“剧本”给苏联施压。毛泽东表示不久将回国处理国内事务。

斯大林这时慌了,害怕毛泽东回国后转向英方。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布声明,明确表示将退出中国内战,不再干预中共统一台湾。美英两国接连拉拢中国,使斯大林最终不得不让步。

随后,斯大林与毛泽东重启会谈,确认即将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希望毛泽东发表声明确认其在莫斯科自由。周恩来也从北京赶到苏联,参与条约谈判。新条约取消了苏联在中长铁路、旅顺口、大连等地的特权,中苏两国在基本层面实现平等互利,令中国人民振奋不已,但对苏联而言,这种外交妥协难以接受。

就在1950年1月30日,斯大林秘密致电苏联驻朝鲜大使,指示其与金日成会谈,支持朝鲜统一半岛的计划。也就是说,当毛泽东和周恩来还在苏联时,斯大林背着中国领导人暗中推动朝鲜战争,这一决策正源于两国间的外交摩擦。斯大林此举意在通过朝鲜寻求新的特权,毕竟朝鲜半岛也拥有战略性不冻港。

斯大林的这场赌博有三大好处:首先,若朝鲜开战,苏联原本答应援助中国收复台湾的资源可优先转向朝鲜,体现其不希望看到强大统一的中国;其次,美国若介入,苏联可以借新条约保护东北中国,维持其势力范围;第三,即使美国不介入,苏联也可全面控制朝鲜半岛,对美国控制的日本形成战略威胁,堪称稳赚不赔。

因此,朝鲜战争的推动是苏联暗中进行,中国当时完全不知情。1950年3月底至4月底,金日成在莫斯科秘密确定战争细节,离开时斯大林还嘱咐他经过北京,向中国“通知”一声。也就是说,1950年6月底爆发的朝鲜战争,中国是在5月中旬才得知,且朝鲜根本无意与中国协商,只是在斯大林支持下以“通知”的态度对待。

当时中国无力反抗,直到美国仁川登陆事件发生。实际上,朝鲜走到这一步,中央军委早有预判,毛泽东身边的人也明白斯大林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但在当时背景下,新中国为了发展不得不正面迎接这一切困难。苏联或许认为英美搅局让中苏条约顺利签订是巧合,解放军便借朝鲜战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不容小觑的实力。

这也正是朝鲜战争后,新中国引发全球关注、赢得诸多兄弟国家大力支持的根本原因。也恰恰体现了苏联人一贯的本性:他们真正敬畏的,是那些无往不胜的强者。

——原创:纪元的尾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项... 巨鹿之战,项羽采取了非常巧妙的战术,派遣英布和蒲将军前往秦军的甬道进行骚扰。他们的作战方式主要以游击...
原创 秦... 秦始皇,原名赢政,是秦国的第二位君主。在他登基之前,秦国的统治者被称作“王”。秦始皇在年仅13岁时便...
原创 三... 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猛将单挑从未败过的,共有八人。尽管关羽和张飞是三国中最为人熟知的猛将之一,但...
原创 李... 一、无法避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实际上是无法避免的。自从李渊进入长安的那一刻起,历史的走向便...
原创 曹...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是敌对的国家,然而,曹魏却有一位非常特殊的武将,他不仅与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结下了...
原创 曹...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一出,曹操的形象在世人心中便被深深地烙上了“权谋狡诈”...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从字面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蜀国缺乏年轻且...
原创 雍...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带领的“八爷党”成员,联合关外四位“铁帽子王”和书房大臣隆科多,精心策划并...
原创 日... “靖康之耻,犹未能洗清,臣子之恨,何时方能抚平,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岳飞的这首《满江红》,...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12个问答 金灿荣的“亚里士多德不存在”的伪史论,让人觉得反智。如果全民都如此认为,事实上网上很多人就是这么认为...
原创 2...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8年12月7日,展示了微软的第一批员工。你能找到比尔·盖茨吗?有趣的是,他并没有...
原创 宋... 1976年,陕西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的农民在进行土地平整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距地面约30厘米深...
原创 刘... 刘备的一生虽历经无数挑战,但他却拥有令人惊讶的好运。早在公元194年,他便获得了一个庞大的地盘——徐...
马登云: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马登云: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马登云像(资料照片)。 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
原创 美... 历史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它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独特的对话。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可以通过文物窥...
原创 日...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气度,这些精神气质的形成缘由多种多样。它们往往源于国家在漫长发展历程中...
原创 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原创 宋... 在我军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政工人员。虽然这些人没有像那些战场上的将军那样光芒四射,但他们依然为革...
八旬老党员讲述三线建设故事:那... 2025年7月6日,湖北十堰讯 (记者 张沂茗)"那时候我们住的是漏风的仓库,喝的是飘着海带丝的汤,...
原创 2... 在日本战败投降之前,他们对美国展开了一场疯狂的复仇行动,这就是对美军珍珠港军事基地的轰炸。众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