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鸿章百般阻挠,英俄煽风点火,左宗棠收复新疆到底有多难?
迪丽瓦拉
2025-09-23 22:06:09
0

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恳请您先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带给您更深层次的参与体验,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到底有多艰难?不仅面临英俄两国的煽动和挑拨,还遭遇了李鸿章的强烈阻挠。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腐败无能,在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后,导致中国大面积领土丧失。就在英俄两国试图瓜分新疆、分裂中国领土的时候,李鸿章等人却表现得消极甚至抵制左宗棠捍卫国家主权的努力。面对重重阻碍,左宗棠意志坚定,誓死守卫祖国,甚至带着一口棺材奔赴新疆,展现出必死不屈的决心,最终成功收复了这片失地。

那么,李鸿章为何对收复新疆持反对态度?左宗棠又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大业的呢?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先了解当时国内外的复杂局势。

那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深重危机中,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国家积贫积弱,统治力不断削弱,尤其对附属国和边疆地区的管控几乎名存实亡。就在这乱世之中,来自附属小国浩罕的大军阀阿古柏趁机入侵新疆南部,先后攻占了喀什、阿克苏、库车等地,并于1867年自立为汗,建立了名为“哲德沙尔汗国”的非法政权。

不久之后,阿古柏将国号更改为“洪福汗国”,自称国王。他利用权力横征暴敛,新疆各族百姓因此生活在极度残酷的暴政之下。与此同时,国际局势复杂,英俄两国为争夺中亚霸权展开激烈角逐,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殖民势力,中亚成为他们必争之地。沙俄先后灭亡浩罕、布哈拉等汗国,在中国边境紧邻地区建立了土耳其斯坦省;而英国则在征服印度后,通过两次战争掌控阿富汗,用以制衡沙俄。

显然,英俄两国在中国边境形成了针锋相对的局面,新疆正好是两国殖民地的交汇点,控制新疆意味着可以从侧翼对对方形成巨大威胁。因此,英俄都极力争夺这片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土,不断派遣使者拉拢先占新疆南部的阿古柏。

被沙俄灭国的浩罕令阿古柏对沙俄怀恨在心,他选择联合沙俄的劲敌英国,开始分裂新疆。1869年,阿古柏派遣使者前往印度,与英印总督会晤,获得英国军火支持。次年,他在英国援助下攻下吐鲁番,随后又相继占领乌鲁木齐、鄯善等北疆重镇,几乎控制了整个新疆。然而,沙俄不甘示弱,悍然出兵占领了北疆重镇伊犁,清政府实际掌控的区域只剩下最北端的塔城和乌苏。

消息传回朝廷,保卫国家、收复新疆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左宗棠与同僚提出必须迅速出兵收复失地,然而清政府内部却出现了不同声音,难道国家主权不是应当坚定维护的吗?

左宗棠面对收复新疆的艰难困境,不仅有李鸿章的阻挠,还有英俄两国的虎视眈眈。

自19世纪70年代起,英俄两国竞相争夺新疆这块肥沃土地,借助英国的支持,阿古柏迅速控制了大半新疆。沙俄则攻占伊犁,使清军只能坚守极北的零星几个地区。这种局面令左宗棠深感愤怒,决心奋起反击,收复失地。

然而,李鸿章等清政府高官却对新疆弃若敝屣,打算放弃这片价值连城的1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了扭转局势,左宗棠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事实上,左宗棠早已关注新疆问题,他深知沙俄对中国西北边疆的威胁有多么严重。早在他第一次参加会试时,他就在答卷中提出了在新疆设立行省、发展屯田,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和防御的方案。

1849年,年少未满四十岁的左宗棠结识民族英雄林则徐,两人曾就新疆问题展开深入交谈。林则徐曾指出:“西域屯政不修,地利未尽,以致沃饶之区,不能富强”,可见二人志同道合,也为左宗棠日后坚持收复新疆奠定了思想基础。

然而,新疆沦陷之际,中国东部沿海也被列强入侵,局势极为危急。加之日本觊觎台湾,清朝大多数官员把战略重心放在海防上,忽视了西北边疆的防御。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主张集中资源发展海军,在《筹议海防折》中甚至提议放弃西北。

这种观点得到了不少官员的支持。福建巡抚丁日昌更是断言:“来自海上的入侵是鲸吞,来自陆地的入侵是蚕食”,他认为大清土地广袤,敌人慢慢蚕食也无妨。这种冷漠的态度无疑加剧了新疆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对此,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强烈反对李鸿章放弃西北的论调,提出:“新疆是中国西北的屏障,塞防和海防同等重要”。他曾任闽浙总督,了解海防局势,认为东南沿海暂时相对安稳,不必因恐慌而自乱阵脚。

显然,左宗棠敏锐洞察了李鸿章等人的“放弃西北”阴谋,果断提出反驳。他据理力争,详细制定了收复新疆的具体方案,涵盖兵力调配、进军路线、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清政府终于批准由他率军出征。

1875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全面负责新疆收复事宜。

不过,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左宗棠不仅要对付李鸿章内部的阻力,还要应对英俄两国在背后煽风点火的复杂局势。虽然清政府决定收复新疆,但这只是艰难征程的开端,接下来新的困难层出不穷。

那么,左宗棠的收复过程究竟有多艰难?他是如何克服重重阻碍的呢?

实际上,左宗棠接到收复命令时已是63岁高龄。他本打算退休回乡,却因不忍祖国分裂破碎,毅然扛起重担,义无反顾地踏上西征之路。临行前,他写信给友人,感慨:“衰年报国,心力交瘁,亦复何暇顾及”,可见他虽然力不从心,却依然怀揣着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

当时清政府财政极度紧张,国库空虚,筹措军马粮草成为最大难题。新疆地广人稀,第一场战役至关重要,一旦失败,军心涣散将难以挽回。于是,左宗棠果断调集8万兵力,携带粮草跋涉千里进军新疆。

考虑到从内地运粮线长达2400余里,且多为戈壁荒漠,粮食损耗极大,他不仅在呼和浩特设立“西征采运总局”,还开辟了国际筹粮渠道。更巧妙的是,面对沙俄对新疆伊犁的觊觎,左宗棠审时度势,与沙俄展开外交斡旋,表示暂时不急于收回伊犁,换取了沙俄的粮食支持。

粮食问题解决后,左宗棠又面临装备落后的清军如何对抗拥有英国先进武器支持的阿古柏军团。他加大军费投入,在兰州建立武器制造局,改良中国旧式火器,同时派人秘密在上海购买德国克虏伯大炮和先进步枪,极大提升了清军战斗力。

然而,英国方面的阻挠也随之而来。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散布“英俄联合侵华”的谣言,试图让清政府对出兵新疆望而却步。虽无外交经验,左宗棠却灵活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外国情报,深入了解英俄在中亚的争霸态势,判断他们不可能合作侵华,从而坚定了收复新疆的信心。

他巧妙利用英俄间的矛盾,先与沙俄假意和解,赢得其支持,同时集中力量进攻阿古柏势力的南疆。左宗棠认为北疆相对薄弱,应先稳住沙俄,再全力收复南疆。经过一年艰苦鏖战,除伊犁外,新疆大部分地区被清军收复。

1878年,他向清政府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并部署收复伊犁的计划。经过两年谈判,左宗棠深知沙俄不可能和平归还伊犁,于是兵分三路挺进伊犁,准备以武力夺回失地。虽然沙俄兵强马壮,清军不得不一边交战一边谈判,最终通过支付巨额赔款,成功收回伊犁。

至此,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土地重新纳入中国版图。花甲之年的左宗棠,以雷霆万钧之势完成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收复大业,其功绩载入史册。更重要的是,他向世界展示了即使处于风雨飘摇的晚清,依然涌现出不屈的英雄和热爱国家的志士。

您对此有何感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项... 巨鹿之战,项羽采取了非常巧妙的战术,派遣英布和蒲将军前往秦军的甬道进行骚扰。他们的作战方式主要以游击...
原创 秦... 秦始皇,原名赢政,是秦国的第二位君主。在他登基之前,秦国的统治者被称作“王”。秦始皇在年仅13岁时便...
原创 三... 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猛将单挑从未败过的,共有八人。尽管关羽和张飞是三国中最为人熟知的猛将之一,但...
原创 李... 一、无法避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实际上是无法避免的。自从李渊进入长安的那一刻起,历史的走向便...
原创 曹...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是敌对的国家,然而,曹魏却有一位非常特殊的武将,他不仅与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结下了...
原创 曹...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一出,曹操的形象在世人心中便被深深地烙上了“权谋狡诈”...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从字面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蜀国缺乏年轻且...
原创 雍...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带领的“八爷党”成员,联合关外四位“铁帽子王”和书房大臣隆科多,精心策划并...
原创 日... “靖康之耻,犹未能洗清,臣子之恨,何时方能抚平,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岳飞的这首《满江红》,...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12个问答 金灿荣的“亚里士多德不存在”的伪史论,让人觉得反智。如果全民都如此认为,事实上网上很多人就是这么认为...
原创 2...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8年12月7日,展示了微软的第一批员工。你能找到比尔·盖茨吗?有趣的是,他并没有...
原创 宋... 1976年,陕西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的农民在进行土地平整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距地面约30厘米深...
原创 刘... 刘备的一生虽历经无数挑战,但他却拥有令人惊讶的好运。早在公元194年,他便获得了一个庞大的地盘——徐...
马登云: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马登云: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马登云像(资料照片)。 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
原创 美... 历史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它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独特的对话。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可以通过文物窥...
原创 日...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气度,这些精神气质的形成缘由多种多样。它们往往源于国家在漫长发展历程中...
原创 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原创 宋... 在我军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政工人员。虽然这些人没有像那些战场上的将军那样光芒四射,但他们依然为革...
八旬老党员讲述三线建设故事:那... 2025年7月6日,湖北十堰讯 (记者 张沂茗)"那时候我们住的是漏风的仓库,喝的是飘着海带丝的汤,...
原创 2... 在日本战败投降之前,他们对美国展开了一场疯狂的复仇行动,这就是对美军珍珠港军事基地的轰炸。众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