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进的步伐艰难,北进则更是没有任何积极迹象涌现。尽管德国军队看似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他们的战事进展却远不如预期的迅速。正如闪电般的战术在苏联的斯摩棱斯克遭遇了挫折,结果到7月中旬,前线已陷入胶着状态,如同一场无尽的僵持战。
为何会有这样的局面呢?随之而来的,是一群“北进派”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士气显然受到了影响。在参谋本部的“秘密战争日志”中,逐渐渗透出许多透着悲观情绪的文字。一些人开始抱怨德军的无能:“德苏战争的进展缓慢,犹如东京的夏季雷阵雨,绵绵不绝。”而另一些则对苏军的抵抗力感到意外:“斯大林政权表现出的韧性与我们的预期南辕北辙,至少在德军没有彻底攻克之前,这场战争是不会结束的。”
到了7月底,曾经叫嚷得最厉害的田中也开始改变了调子,承认了德军推进缓慢与苏军顽强抵抗的事实,显示出他对局势的重新审视。
在一次给天皇的进宫谒见中,参谋总长杉山目睹天皇满脸阴郁,赫然可以感受到气氛的紧张。天皇严肃地说:“‘关特演’的进展对各国的影响不容小觑,如果这类情况继续,我们的形势将只会愈发艰难。”他进一步指出:“苏联远东军队的西调似乎在减少?这样一来,对于我们日本而言,将会是极其不利的局面!关东军的动员是否也得重新考虑并暂停呢?”
从参谋本部的角度来看,对于“关特演”的停止并不在他们的计划之中。一方面,增强关东军的力量是他们多年来的既定方针,而“关特演”正好为此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机会一旦错过便无法再得。另一方面,即便必须向南方与英美开战,增强关东军的实力也是合理的,至少在北方出现动静时,关东军能保持不败之地。
在御前会议的一项决议中提到:“北方问题将在适当的时候得到解决。”然而,随着“柿子”迟迟未能“成熟”,参谋本部不得不四处寻找一个“适当的时机”。
杉山向天皇奏报,提醒说大规模向中国东北调兵的举动,很可能会被苏军解读为日本已经宣战的信号,促使其先发制人,提前对日本展开攻击,尤其是发动空袭。通常情况下,若日本本土受到空袭,日军的战机完全有能力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进行反击,并越境作战。杉山暗示,实际上是想争取天皇允许关东军的地面部队也能像航空兵一样,未待命令下就采取实质性的军事行动。
听完这些,裕仁天皇并未做出明确的回应,唯有反复叮嘱:“可不要贸然行动啊!”天皇的沉默既可解读为默许,也可理解为不满或异议。过去在重大的问题上,天皇选择保持沉默,通常意味着他的不满。此外,他之前数次发言时流露出的对陆军某种程度的不信任,让杉山猜测,天皇更可能是持反对立场的。
有关“关特演”的讨论仍在继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