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解放军开始加紧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随着第四野战军发起对广州的攻击,敌军几乎没有做出抵抗就选择了撤退。在洪学智的回忆录中,详细记载了这场战役的经过。
进军广东
1949年4月下旬,我军发动了渡江战役。4月23日,我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灭亡。剩余的国民党部队仍有150万,分散在台湾和中国的中南、西南及西北地区。在中南地区,国民党由白崇禧与余汉谋领导的集团控制,兵力共计40万,其中包括28个军和73个师。中央政府决定派遣第四野战军与第二野战军联合行动,消灭这些残敌。
7月25日,我军开始从赣州出发,进军广东,准备解放两广。九月下旬,部队在江西赣州集结待命。9月28日,广东战役联合指挥部发出了战斗命令,决定由第二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兵团负责右路军,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负责左路军。目标是切断敌人南逃的退路,解放广东。
洪学智在此次战役中担任第十五兵团的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一天我军发动了广东战役。9月30日,部队从赣州出发,沿信丰、龙南向广东进军。
由于我军行动迅速,敌人虽然在许多桥梁上埋设了炸药,但未能及时引爆。那些试图炸桥的敌军,要么被俘,要么仓皇逃窜。右路军快速沿北江和粤汉路推进,接连攻占英德、清远等地。左路军也接连解放翁源、佛冈等地。
10月8日,部队抵达广东省和平县。在这里,每到一个集镇,当地群众都在路旁搭起牌楼,热烈欢迎解放军。村民们甚至在部队到达前,就准备好了饭菜,等待子弟兵的归来。
10月9日,曾生和雷经天率部队与湘粤边纵队在龙川汇合。部队进入广东,大家相互迎接,充满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感慨。此时,我军通过审讯俘虏得知佛冈地区的敌军在坚固工事内顽固抵抗。王东保师长立即命令部队向佛冈进发,并于10月10日傍晚到达。
经过一番激烈的炮击,敌军团部被彻底摧毁。敌方团长在炮火中阵亡,副团长则伪装成女人企图逃跑,却被我军擒获。与此同时,第128师发动进攻,12日凌晨攻占花县,俘获敌方保安队200余人。
解放广东
解放军在广州的进军如破竹之势,然而意外的是,敌军几乎没有抵抗就撤退了。洪学智在回忆录中详细描述了广州解放的经过。
当解放军逼近广州时,消息迅速传遍了广东。国民党的高层迅速逃离。10月11日,李宗仁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如何撤退,余汉谋也参加了会议。李宗仁指示余汉谋指挥刘安琪的部队掩护政府机关撤离。
然而,余汉谋深知国民党已无力再战,内心十分矛盾。他指挥部队沿粤北、花县至广州的线路,修建一些形同虚设的“豆腐渣”工事。余汉谋此时既希望能顽抗到底,又深知大势已去,内心的挣扎让他无法下定决心。
12日晚,余汉谋召开了军事会议,准备撤往海南岛。此时他与参谋总长顾祝同碰面,顾祝同没有揭穿余汉谋的心思,而是配合他提出撤退的方案。第二天,余汉谋立即开始部署撤退路线,开始准备带走所有能带走的军用物资,其他的则要摧毁。
随着解放军的逼近,广州市陷入一片混乱。粤军疯狂掠夺公物,炸毁桥梁、仓库,破坏设施,随后纷纷向西南逃窜。
追歼余汉谋集团
虽然解放军成功占领了广州,但余汉谋的逃亡动向依然不明。我军决定追击并彻底消灭敌人,以确保后患无穷。
陈赓指挥第四兵团夜以继日地追击敌军,并计划追击至广西。如果敌军逃至海南岛,则可以集中力量进行战斗。15日,我军在三水县城消灭敌军并堵住了敌人的西逃通道。随后,我军成功攻占了四会,进一步推进到高要方向。
16日,国民党第39军师长曾三元带领4000名部队接受了我军的和平改编。同日,我军在四会击溃了敌人的一个兵团,俘获敌人500多名。敌军士气低落,战斗力几乎丧失。
随着追击战的持续,我军加大了力度,最终在10月25日迎来胜利。经过数次激烈交锋,敌军彻底失败,大部分敌军被消灭。最后,国民党军试图通过船只逃离,但我军及时反击,摧毁了大部分逃船,并俘获大量敌军。
通过这场追歼战,我军成功消灭了余汉谋集团的4万余人,为广东战役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余汉谋最终逃往海南,并在1981年因喉癌在台北去世。
洪学智的后续
洪学智在广州解放后,担任了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和参谋长。尽管未能参与后续的两阳追歼战,但他在海南岛战役和解放万山群岛战斗中表现出色,屡次击败国民党军。
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洪学智回到了后勤岗位,并多次在吉林省担任重要职务。他在业余时间整理自己的抗战经历和后勤经验,编写了《洪学智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会议》《洪学智后勤文选》等作品。
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