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国中,司马懿在识破空城计之后,为什么还要撤走军队呢?
迪丽瓦拉
2025-09-24 03:33:28
0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为世人生动展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空城计。在当时,诸葛亮因轻信马谡的才能而任命他守街亭,结果导致失守这一关键战略要地,进而使蜀军的粮草运输线全面崩溃。面对这一严峻局面,诸葛亮被迫命令全军有序撤退回汉中,而他本人则独自坚守西城,面对司马懿的大军。随即,一出精彩绝伦的戏码徐徐展开,空城计果真让司马懿驻足不前。可若说司马懿完全不知空城计真假,恐怕难以令人信服。那么,既然他识破了诸葛亮的计策,为何仍选择撤军呢?理由很简单——司马懿深知若不撤军,他极有可能会陪葬于此。飞鸟尽,良弓藏的悲剧他绝不愿重演,唯有保全自身价值,留在魏国领土内才能保障安全。

小说中的空城计描写极为精彩,诸葛亮临危不乱的从容神态尤为令人钦佩。然而,细细分析这场空城计,其实存在至少四个明显漏洞,皆属兵家大忌,任何一处出错,都可能令诸葛亮命丧黄泉。虽然司马懿生性多疑,但这不过是两位顶尖谋士之间的“默契”而已。首先,诸葛亮在四个城门处各安排了二十多名士兵假扮百姓打扫,这样的伪装根本难以蒙混过司马懿。既然瞒不过去,诸葛亮为何仍要如此掩饰?这无疑让司马懿怀疑这是故意诈他,若背后真有伏兵,二十余人能有多大作用?在万人的大军面前,这点力量微不足道。其次,诸葛亮身边的两个书童面对十五万魏军,理应流露出几分畏惧。要知道,若魏军一举进攻,西城不攻自破。即使书童不了解城内实情,但面对如此强敌,怎可能像诸葛亮那样神色自若?只要司马懿盯着他们观察,必能察觉异常。再次,诸葛亮坐镇城楼实在冒险。司马懿虽多疑,但只需派两名神射手瞄准诸葛亮,便足以扰乱其镇定。汉末三国的战场,绝非春秋战国讲究“先通气再开战”的模式,偷袭突袭随时可能发生。若司马懿突袭成功,即使蜀军有伏兵也难以发挥作用。最后,试探性进攻的策略本可轻松实行。司马懿在获知街亭战败后,深知蜀军粮草短缺、势必撤退,正是进攻西城的大好机会。他本可派遣一万精兵试探,十三万主力驻扎防守,再派一万斥候广布周边,即便遇伏也可从容应对。毕竟魏国实力远超蜀国,诸葛亮想一口气击败十五万大军,实属不现实。可司马懿却未曾尝试试探攻城,实在令人怀疑其真意。后世评价道,如果不是顾及司马懿的颜面,恐怕诸葛亮自己都会跳下城楼,对司马懿说:“这局不算,下局再战。”

既然司马懿看破空城计,为何仍选择撤军?这必须从马谡失街亭的影响以及魏国内部的政治局势说起。马谡失街亭直接导致蜀军防线崩溃,司马懿与魏国君臣对此心知肚明。作为魏军前线统帅,司马懿必须追击诸葛亮,否则难以向魏明帝曹睿交代,也无法稳定军心。于是,两位顶级谋士在不同阵营中,已开始策划一场堪称“演戏”的博弈。当司马懿抵达西城城楼下,见到诸葛亮主动现身,便知对方已为自己预留了撤兵的借口。接下来,司马懿只需配合诸葛亮,展现自己多疑固执的性格特征,便能轻易解除蜀国危机。蜀军危机解除后,司马懿又需诸葛亮制造伏兵追击的假象——所谓“悬羊击鼓”,以便双方皆能各取所需。司马懿成功向曹睿证明判断准确,曹睿也深信魏国除了司马懿,无人能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如此,十五万大军得以保存,诸葛亮北进之势未得遏制,魏国危如累卵。

司马懿为何如此费心讨好曹睿?除了“飞鸟尽,良弓藏”的隐忧,更因曹操与曹丕对曹睿的影响深远。曹操虽然疑虑司马懿,但能有效压制他,主张“可用可大用但不可掌权”。身为司马懿师傅的曹丕,也认可此观点,并传授给曹睿。司马懿清楚,曹睿重用自己,是因他仍具用武之地。若在西城活捉或击杀诸葛亮,反而失去存在价值。到时,君臣间必爆发激烈斗争。曹睿年轻有为,背后更有众多曹操旧臣支持,司马懿的处境将极为艰难。虽心有不甘,却不得不放走诸葛亮。对司马懿而言,杀或不杀诸葛亮影响有限。诸葛亮军事才能高超,但绝非压倒性优势。只要避战,使诸葛亮计策失效,何惧之有?曾经诸葛亮为激司马懿出战,送上妇人衣物羞辱,对方淡然回以“受之”二字,令诸葛亮无可奈何。

司马懿的谋略,远非空城计中表现的“愚钝”可比。其谋划不仅局限于这一局,更着眼于魏国的长远发展。曹操能制衡他,司马懿并不在意;曹丕戒备他,也未成心事;但曹睿若想除掉自己,司马懿绝不允许。天下大势依然倾向曹睿,司马懿只能忍耐,塑造贤相形象,为未来铺路。诸葛亮逝世后,曹睿仍未动司马懿,正因当时幽州辽东太守公孙渊叛乱,为司马懿提供了领兵机会。若无此乱,司马懿或已被幽禁,远离政治中心。幽州地处边陲,历来不服中央,魏国建立后更是时叛时降,令魏明帝头疼不已。辽水泛滥导致讨伐公孙渊受阻后,公孙渊趾高气扬。无奈之下,曹睿再度请司马懿出山。公元238年(景初二年),司马懿率四万步骑兵,采用声东击西策略,多旗示南,主力悄然过辽水,令公孙渊措手不及,只得退守襄平。公孙渊为缓解压力,求助孙权,虽孙权派兵援助,却不久被击退,辽东最终归魏。

魏明帝虽欲整顿司马懿,但终未施行,身体状况渐差,只能寄望司马懿忠诚。岂料司马懿暗藏锋芒,至249年乘曹爽与曹芳外出扫墓之机,起兵政变,掌控京都兵权,将曹魏军权收入司马家族。更惨的是,曹爽本可召兵反击,却被司马懿智计骗服,最终冤死狱中。如此老谋深算者,在空城计中竟显“糊涂”,令人难以置信。

战争无非是政治博弈的延续与体现。诸葛亮志在完成刘备遗愿,恢复汉室,却遇上难以攻破的司马懿,终究束手无策。司马懿若主动出击,或许有机会击败诸葛亮。凭借魏国的国力和主场优势,即使胜算不高,也绝非毫无可能。可司马懿宁愿被天下轻视,也不愿冒险成名,这足见其心机深沉。故后人再论空城计,不妨站在司马懿视角思考,若真的杀死诸葛亮,他还能完成魏国大业吗?将天下人皆视为棋子,这种气魄,世间又有几人可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后宫的妃子们常常佩戴着各式各样的指甲套,五光十色、别具一格,成为了剧中独特的视...
原创 女... 1932年的一个普通日子,女地下党钱瑛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特务抓捕。正当她被押送途中,突发奇想借口上厕...
原创 杨... 杨贵妃的妹妹,虢国夫人,是四大美人之一,深得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出生在蜀地,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
原创 唐... 一千三百多年前,大唐帝国的命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在安禄山与史思明的领导下迅速攻...
原创 朱...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我们才逐渐意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这些对我们有着重大深刻意义的东西我们也都应该去...
瓷器修复、瓦当拓印 晋阳古城考... 进入暑期,各类博物馆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青少年度过假日的热门之选。近日,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举办...
原创 中... 中国古代战争频繁,涌现出的杰出军事家和谋略家层出不穷。他们以高超的智慧和巧妙的军事布局,让人们对他们...
原创 明... 刘邦与吕雉是中国历史上首对帝后,这一身份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而他们夫妻之间复杂的关系,更是成为后人讨...
原创 岳... 公元1142年,民族英雄岳飞因“莫须有”这三个字,最终被宋真宗赵构残忍害死。令人痛心的是,他的长子岳...
中共一大召开首日有多热?这本红... 1921年的夏夜,13位中共一大代表围坐桌前时,窗外是否有蝉鸣相伴? 1922年的大年初一,上海地方...
原创 晚... 公元1880年中秋节前夕,慈禧太后已和慈安太后一同掌权多年,虽然权力实际掌握在她手中,但她依然需要慎...
原创 史...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扑朔迷离的奇案和悬案,有些案件经过后来的科学考证,真相终于得以揭...
原创 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 作为《三国演义》...
原创 陈... 天津警备司令部的紧急会议 1949年1月10日的夜晚,天津警备司令部的办公室弥漫着一种压抑的紧张气氛...
原创 为... 为什么满清禁毒百年未成功?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813年8月5日:...
原创 以... 2021年,以色列宣布在死海西侧犹地亚沙漠的穆拉巴特洞穴中,“发现”了一万年前的文物,一个保存完好的...
原创 陆...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资料与个人观点撰写,文末已标注明确的参考来源,请知悉。 三国时期,硝烟四起,各...
原创 他... “小驴呀,你到底想要什么赏赐呢?” 面对朱元璋的提问,朱文正(当时还叫朱驴儿)恭敬地回应道:“皇...
原创 唐... 唐朝皇后缺乏职位的现象,不禁让人疑惑:既然没有皇后,如何能够有外戚干政的可能呢?事实上,这并非巧合,...
原创 刘... 夷陵之战,亦称彝陵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继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之后的又一场重大战役。它的爆发源于刘备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