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9日清晨。
在杜集(今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东岗村外的一堆稻草垛里,新四军二师六旅的战士单星正紧紧依偎着草堆熟睡着,正当他沉浸在梦乡时,突然一阵急促而混乱的喊声将他猛然惊醒。
“坏了!日本人进村了!日本人进村了!”
这凄厉而紧迫的呼喊传入单星耳中,他忍不住低声咕哝了一句“糟糕”,随即迅速从稻草垛中翻身起身,朝着村子深处奋力奔去。
此时单星脑海中第一个冒出的念头是——
趁敌人还未察觉自己,赶快躲回家中藏起来。
单星在奔跑间暗自感叹自己真是倒霉,几年来经历了无数战火的洗礼,好不容易得以回家一趟,竟偏偏赶上了日军进村的危急时刻。
前一晚临近傍晚,单星所在的旅部悄然在杜集附近扎营,许久未归的他便趁机向上级请假,偷偷溜回家中,想好好看看父母。
不过,这次归家之路并不平坦。
抗战时期,淮南地区战事频繁,日伪势力与新四军根据地边界错综复杂,杜集一带更是敌我双方时常激烈交锋的战场。
白天,日军频繁在杜集附近巡逻,而到了夜晚,这些敌军便纷纷退守炮楼、碉堡,谨慎不敢轻易出击。
相反,新四军利用夜色掩护,悄然发动袭击,破坏敌军的军事设施和交通要道。
单星这一路穿过了多个日伪军哨卡,冒着极大危险,才终于顺利抵达家中。
原以为自己悄无声息地回家,未惊动村里人,也不会暴露行踪。
然而,单星万万没想到,就在他回家没多久,一个形迹可疑的人影悄悄蹲伏在自家院墙边,仔细偷听多时后便悄然离开了村庄……
天还未破晓,杜集附近的日军据点接获密报,立即展开行动,准备围捕这名胆敢在他们眼皮底下安睡的新四军战士。
一场生死攸关的危机正悄悄降临,而此时的单星还在沉睡中……
幸亏当晚单星心细,未选择留宿家中,而是躲在村东场上的稻草垛里,这既方便逃跑,也便于隐蔽。
清晨时分,日军冲进村庄,第一时间便直扑单星家门。
得知敌军入侵的单星父亲单老汉,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找到儿子,催促他赶快逃离。
于是,父子俩分别朝相反方向奔跑,没跑多远便相遇了。
单老汉身后紧追着十几名伪军,边跑边喊着:
“老头,快给我停住!”
“爹!”单星看到父亲突然出现,吃了一惊,“你怎么来了?”
“快走!日本人已经进村,正找你呢,不能回家了,赶快往九子街跑!”单老汉一边指着东边的方向,一边大声吆喝着。
九子街距杜集约6华里,是新四军在附近的重要抗日根据地和当地抗日政府所在地,敌军平日里鲜少敢轻易侵犯此地。
单星朝父亲身后的方向望去,几名戴着钢盔的日军面容清晰可见。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几名村民竟然跑在日军前头,带路引诱他们前来抓捕。
那些村民远远看到单星,立刻兴奋喊道:
“别跑!别跑!”
日伪军和汉奸们也跟着大声呼喊。
父子俩加快脚步,丝毫不理会后方的吆喝声。
然而跑了一段后,单星和父亲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日伪军追击速度越来越快,双方距离缩小到四五十米,一旦开枪,前面的单氏父子难逃一劫。
情况越发危急。
单星焦虑起来,耳边能清晰听见敌军的呼喊,逃脱的希望似乎变得渺茫。
他转头望向父亲,看到对方眼中同样布满焦虑与慌乱。
单星无奈叹息,心想这次被捕的厄运恐怕难以避免,自己也连累了父亲。
忽然,枪声响起,子弹呼啸着从身边掠过,单星的心彻底沉到了谷底。
“跑不了了。”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父亲下一刻使出了绝招,一举阻住了后面十几名伪军的追击。
只见单老汉边跑边从怀里的钱袋中掏出一把银元,高高一抛,闪烁着耀眼光芒的银元撒向空中,纷纷落入野草丛中。
这些银元原本是单老汉昨晚为儿子准备的,准备第二天交给他。
突发状况让他仓促离家,手中只揣着这袋银元,没来得及交给单星。
没想到,这笔钱竟然成了他们逃生的关键。
撒钱的效果立竿见影。
追兵们见地上银元闪光,立即停住脚步,从田沟、土埂上跳下,忙着四处捡银元。
单老汉连续撒了三次银元,才最终彻底甩掉了贪财的追兵。
当天中午,父子俩终于安全抵达九子街。
远处的日伪军见已接近该地,便无奈放弃追击,悻悻撤退。
多年后,单星依然感激父亲的机智:
“真是多亏了父亲带着这点银元,不然敌人跑得快,开枪追杀,我们肯定跑不掉。父亲用撒钱的办法成功引开敌人,才让我们侥幸逃生。”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无数普通草根英雄在黑暗中挺身而出,尽管最终淡出历史舞台,但他们的故事依然是那段波澜壮阔人民战争史诗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专注聊那些小众的历史故事和草根英雄的传奇。本文为《革命珍闻录》第103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也欢迎留言讨论和分享,让正能量传递更远。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淮南文史资料》,单星老人2014年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