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7人去了台湾,还有一人没去,后来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9-24 15:03:19
0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的中国历史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才俊,他们中既有后来成为共和国开国领袖的政治人物,也有那些为国捐躯的军事将领。而在国民党的败退中,也有一些本身才华横溢的人,他们曾是时代的风云人物,但最终却因站错了阵营而被历史所遗忘。

其中,蒋介石手下的“八大虎将”无疑是最为人熟知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成员都是来自黄埔军校的嫡系将领,他们不仅在国民党政府内担任过重要职务,也在抗战和内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派系斗争和时局变迁,这些曾经的风云人物逐渐被卷入政治漩涡,最后的命运也各不相同。

在这八大虎将中,唯一一个没有随蒋介石逃亡台湾的人是谁呢?他的后半生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中国自古重视师生关系,特别是在官场中,师生之间的纽带常常决定了个人的前途。在1924年,蒋介石经过一番周折才成功继任黄埔军校校长,这一任命虽然看似简单,却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历史。黄埔军校成为了蒋介石最大的“人才库”,出自黄埔军校的将领遍布国共两党,这为蒋介石的权力巩固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蒋介石才会如此倚重“黄埔嫡系”将领。

在八大虎将中,何应钦无疑是排在首位的。他与蒋介石同龄,在日本的振武学校曾是同学。何应钦早年投身同盟会,参与了许多爱国活动。在1924年,他被蒋介石邀请加入黄埔军校,担任副总教官,之后的北伐战争中,他与蒋介石并肩作战,成为了国民党政府的中坚力量。然而,在1927年,汪精卫等人公开反蒋,何应钦却未作回应,这让蒋介石感到失望。但由于何应钦的才能,他很快与蒋介石和解,并迅速升职,先后担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等职务。

然而,随着抗战胜利后的政治风云变幻,何应钦渐渐被排挤,最终被派往美国,远离了权力核心。国民党在大陆败退后,何应钦辞职并前往台湾,但他再也未能重回曾经的辉煌。尽管如此,他却活到了97岁,在台湾度过了晚年,直到因中风去世。

另一位与何应钦地位相当的将领是陈诚。陈诚出身浙江青田,早年便与蒋介石结缘,并通过黄埔军校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凭借北伐和中原大战中的出色表现,他获得了“十八军军长”的职务。在国民党政府内部,陈诚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派系,并与何应钦派系针锋相对。蒋介石对他宠爱有加,战场上无论胜败,陈诚几乎总能得到嘉奖。然而,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陈诚的指挥能力遭遇重大挫折,特别是在东北战役中,他领导的军队遭遇了惨败,百万国军兵力几乎全军覆没。陈诚也因此名声大跌,甚至有声音提议“杀陈诚以谢国人”。

最终,陈诚和蒋介石一道逃往台湾。在岛上,陈诚凭借政治手腕成功稳定了局势,但他的健康状况不佳。1965年,陈诚因肝癌去世,葬礼上蒋介石亲自献花,按照国民党最高规格举行,极尽哀荣。

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刘峙和陈继承这四人的命运各异,但他们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顾祝同在西安事变后,凭借巧妙的政治手段瓦解了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但后来却因参与“皖南事变”而名声大跌,解放战争时,他领导的军队在解放军面前接连败退,最终在台湾度过了寂寞的晚年。

刘峙,曾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被称为常胜将军。但抗战期间,他却因缺乏斗志而成为“长腿将军”,甚至在解放战争中因战败被扣上“蠢猪将军”的帽子。刘峙逃到印度尼西亚,后因同僚求情才获准回台湾,晚年贫困,1971年去世。

蒋鼎文曾在多场重要战役中表现出色,然而在抗日战争中,他所指挥的豫湘桂战役遭遇惨败,失去了40座城市和20万部队,最终辞职并退出军界,转行经商,晚年在台湾过上了享乐的生活,直至1974年病逝。

钱大钧,出身江苏,虽从北伐战争一路随蒋介石,但他在军事上的才华并不突出,更多的是在政治方面的活动。钱大钧以贪财著称,曾在1931年武汉水灾中私吞救灾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抗战结束后,他依然没有实权,逃亡台湾后转向体育事业,虽有一定贡献,但始终未能恢复政治地位。

最后,陈继承的表现较为平庸,在“八大金刚”中并不突出,最终担任了川鄂陕甘边区总司令。虽历经多次战争,但从未起到关键作用。晚年在台湾以顾问身份度日,生活平淡无奇。

然而,在所有这些将领中,张治中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他并非贪财,也不迷恋权力,且始终保持自律。在国家动荡之际,张治中不仅坚持留在大陆,还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寻找和平的出路。张治中出生于安徽巢湖,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做过学徒、当过警察。在辛亥革命爆发时,他便积极参与了反清起义,后来加入黄埔军校,在北伐战争中表现突出。张治中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还在西安事变中主张和平解决,并多次为国共合作奔走。

抗日战争期间,张治中是淞沪会战的主要指挥官之一,成功地指挥国军与日军激战三个月,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为中国的抗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他曾多次向蒋介石直言进谏,尤其在解放战争后期,张治中力劝蒋介石停战,避免内战,使他成为国民党中少数支持和平的声音。

最终,张治中没有随蒋介石逃往台湾,而是留下来为国家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党和国家中也获得了重用,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为中国的建设和民族团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张治中的一生充满了奉献与忠诚。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坚信和平才是国家发展的正道。他的事迹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不为私利,只为国家的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篇章中,太监这一特殊身份的角色,承载了无数的故事与传奇。有一位太监,凭借其卓越的品德...
原创 她... 在朝堂之上,朱元璋坐在宝座上,周围文武百官齐聚一堂,气氛凝重。正当他准备颁发赏赐时,一位妇人却意外地...
原创 美... 美国看起来从不缺底气。 一个拥有11个航母战斗群、遍布全球80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掌握全球最先进作战...
原创 弹... 1943年,淮海地区的一个战场上,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和湿土的气息。四连的士兵们藏身于被炮火刚刚摧毁的农...
原创 西... 当欧洲人在凡尔登战场的纪念碑前默哀,当美国人在诺曼底登陆的影像里追忆往昔,他们或许没意识到, 隔着半...
原创 周... 阅读本文之前,衷心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我的新文章推送,也方便参与讨论与分享...
原创 刘... 《——【·前言·】——》 汉初国力虚弱、人口锐减,刘邦为了恢复人口,推出了一项“残酷奇招”:对15至...
原创 清... 文|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
原创 李... 在隋唐时期,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而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当属秦琼。秦琼曾是隋朝的一名普通士兵,他性格豪爽...
原创 古... 在中国的历史上,移民实边政策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治边战略,尤其在清朝时期尤为显著。清朝的移民实边政策既有...
战争作为文化的历史 图片由 Ancient Origins 提供,维基共享资源 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战士文化。它随时间和地...
原创 世... 提到国家的分裂,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战火纷飞与无尽的争斗,毕竟“分裂”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不...
原创 定...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书中人物之多令人咋舌,其中不乏身世显赫的英...
原创 山... 南合并了莱芜,也没有改变局面。那山东省会为何是济南,而不是青岛? 【山东】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
古玩骗局崩盘!年轻人用科技“反... 潘家园的夜晚灯火通明,却映照着两个割裂的世界。摊位前,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摄“100块勇闯潘家园”的Vl...
原创 皇...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之所以能够享有如此高的评价,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他在抗击...
原创 夏... 翻开中国历史,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赫然在目:夏朝约470年,商朝554年,周朝更是以791年的国祚高居...
原创 刘... 自古英雄辈出,但真正能以德服人、以智励世的英雄却屈指可数。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以其神机妙算、智...
原创 他... 前言 爱新觉罗延信这个名字,在清史中显得有些尴尬。说名气吧,远不如康熙的儿子们那样家喻户晓;说功劳...
原创 刘...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是后人对我国历史上两位杰出军事家的经典评价。诸葛亮的智慧和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