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猛将和名将的定义有很大区别。如果按照名将的标准来排名,像周瑜、陆逊这样的儒将,应该排在前列。可是如果是猛将的排名,首先要看他们的个人武勇,战功战绩自然也很重要,但这是其次。理解了这个大方向,我们才能更合理地进行武将的武力排名。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来评判,那么最能体现个人武力的,可能就是单挑的成绩了,不过这显然有点无奈。毕竟演义中,许多事都是为了戏剧性而夸张处理的。
接下来,我们根据《三国志》、《后汉书》、《魏略》以及其他相关史书的记载,来排出我心中的三国历史前十猛将。
第一,典韦
《三国志》中的典韦,无疑是一位典型的硬汉形象,像极了古代的侠客。他的一生充满了战斗,而且几乎每一场战斗都异常惨烈。史书中有记载他“一戟入则十余矛摧”,这样的武力表现令人咋舌,另外,“逐虎过涧”也为他增添了几分神话色彩。他不仅勇猛,还是个充满野性的人物。典韦的外形可以用“凶神恶煞”来形容,这个形象甚至让敌人都心生畏惧。“礼毕,众人皆大惊”,就是最直接的证明。历史上的典韦,简直就是从原始森林里走出来的猛兽。
第二,许褚
许褚身材高大,八尺余身,容貌威武,勇力卓越。《三国志》中的记载提到,许褚仅仅是与马超对视一眼,就让马超不得不退后,可见他对蜀汉将领的威慑力非同凡响。不仅仅是马超,很多蜀中将领都会对他心生忌惮。更别提潼关会战中的壮举了,许褚亲自出阵,带领大军大破马超的兵力,打出了“虎侯”的威名。许褚能够压制马超,其实并不意外,因为马超本身就不逊色于关羽和张飞。许褚的勇猛足以超越关羽和张飞。
第三,孙坚
在三国历史中,能够正面击败吕布的武将非常少,而孙坚无疑是其中之一。吕布的武力在当时可谓无敌,马超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孙坚能够击败吕布,足以证明其武力远超关羽和张飞,而这也比他击败颜良文丑要更具说服力。因此,孙坚的实力无疑排在高位。
第四,孙策
孙策遗传了父亲的勇武,外号“江东猛虎”或“小霸王”,这些名号都非常贴切。在短短几年内,他平定了江南地区的大部分郡县,威风凛凛,迅速建立了强大的声威。能够让太史慈等一流猛将甘心效力,足见孙策不仅有勇力,且具备卓越的胸怀与气魄。
第五,吕布
吕布是三国诸侯中最能打的,尤其是在骑射方面,他的才能几乎无人能及。虽然他在单挑方面的战绩并不多,但后世对他的评价仍然颇高。吕布与郭汜的那场长安城下的斗法,可谓他的标志性单挑之一,最终胜出显示了他的武力。但他一直缺乏像典韦那种“非人类”的战绩,这也让他无法称为最强猛将。
第六,乐进
“五子良将”中,最勇猛的其实不是张辽,而是乐进。他被誉为“先登之王”,无数次立下赫赫战功。在襄阳之战中,他正面击败了关羽、苏定等名将,尤其是击败关羽,这份战绩极具说服力,毕竟关羽可不只是传说中的“勇冠三军”,他的实际战力也在当时为人所称道。
第七,张辽
张辽的勇武无需多言,冲阵斩敌、威震敌军,他的“八百破十万”的壮举堪比关羽斩颜良。张辽在演义中经常被“水”掉了许多功绩,但他的战绩却足够令人震撼,尤其是在合肥之战中,打出了超凡的指挥和作战能力。
第八,关羽
关羽的战绩很有代表性,但也不能过于高估。他斩杀了颜良,虽然在演义中被吹得天花乱坠,但《三国志》上并没有具体记录颜良和文丑的传记,仅有“勇冠三军”的评价。关羽虽然勇猛,但他的经典战绩始终缺乏与吕布或马超正面交锋的记录。因此,关羽在武力上的排名不可过高。
第九,张飞
张飞的形象非常雄壮威猛,堪称是关羽的有力辅助者,但在武力上稍逊色于关羽。从诸葛亮的评价来看,张飞可能也无法战胜马超。虽然他和关羽并驾齐驱,但在单挑和战绩上,张飞始终没有显著的突破。
第十,太史慈
《三国志》上,太史慈与孙策的战斗虽然看似平局,但从细节中可以看出,孙策最终击败了太史慈,拿到了他背后的小戟。而太史慈则只得到了孙策的头盔,这场战斗的胜负其实已经非常明确。如果加上太史慈的箭术,按理来说,他的实力应该足以排在孙策、甚至吕布之上。
第十,马超
马超自古以来有着“吕布重生”的称号,无论是从外形、战技、到个性,几乎都是吕布的复刻。无论在正史还是演义中,马超的勇武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甚至被誉为“信布之勇”,让敌人畏惧。然而,单从武力角度来说,他的排名并没有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