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纸片轰炸”:鲜为人知的国共合作,空军远征日本,不杀人只诛心
迪丽瓦拉
2025-09-24 18:32:35
0

写作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特别是当它关系到生活和生计时,作为作者,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来编写文章,力求表达清晰、言之有物。正因如此,我们希望各位观众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此,文章的后面还将有一个小小的广告插入,观众只需观看5秒钟,便可以解锁完整内容,免费阅读哦!感谢大家的耐心和支持!

文|付东升

编辑|t

1942年,美军空袭日本东京的事件震动了世界。这次空袭也被称为“杜立特空袭”,它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成千上万的炸弹从天而降,将东京及其周边地区炸得天翻地覆。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杜立特空袭发生前,整整四年,中国空军就曾发动过一次远程轰炸任务,这次轰炸的目标也是日本本土,只不过当时的中国空军并未投掷常规的炸弹,而是通过空中撒下了数百万张抗议侵略的宣传单。

那么,为什么中国空军会在1938年选择远征日本?为何会在日本如此气焰嚣张的时刻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为什么没有使用炸弹?为何这一事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提起?这些问题曾经困扰了很多人,今天我们就一一为大家解答。

首先,为什么要在1938年——日本最为疯狂的时候发动这次行动?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1937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已然到了极点。七七事变爆发,南京大屠杀发生,这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暴行让中国百姓深感愤怒。在1938年,蒋介石的日记中频繁出现了他对日本采取强硬措施的念头。然而,那时中国空军的力量几乎被摧毁殆尽,蒋介石虽有反制之心,却也感到力不从心。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一位军事顾问提醒蒋介石,去年日本轰炸笕桥机场时,尽管中国空军的高志航等人最终壮烈牺牲,但他们的学生们依然在。若要发动远征日本,虽困难重重,但并非不可能。在这一提醒下,蒋介石终于开始重新考虑远征日本的计划。

然而,飞机的问题很快就成了困扰蒋介石的大难题。尽管中国依然保有一些飞机,但大多数都是老旧型号,战斗力有限,也不适合执行远程轰炸任务。蒋介石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向苏联采购几架图波列夫TB3重型轰炸机。然而,令他失望的是,这些飞机在南昌空袭中被摧毁,修复后也只能作为运输机使用。

面对这一困境,蒋介石转向了美国。他最终选择了美国马丁公司生产的139WC型轰炸机。这个“WC”并非厕所的意思,而是表示“出口中国”。这款飞机后来成为了美国军队的标准轰炸机,代号B-10B。几架B-10B飞机运抵中国后,立即开始了远程轰炸训练。由于这架飞机出自马丁公司,飞行中队被称为“马丁中队”。这些飞行员中包括徐焕升、佟彦博等人,虽然他们之前互不相识,但为了这次任务,他们成了队友。

令人惊讶的是,当飞行员们检查飞机时,他们发现美国人所提供的四架飞机竟然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经过修整,最终才拼凑出两架完好的飞机来执行任务。因此,这次远征日本的行动,实际上只得到了两架可用的轰炸机。

至于为什么选择投掷宣传单而非炸弹,这也有其特殊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B-10B的最大航程为2000公里,虽然从宁波出发,飞往日本最靠近的城市也有900多公里,但如果途中遇到阻击或恶劣天气,飞机很可能就得迫降。为了延长航程,飞行员不得不将大部分弹仓改成副油箱,最终仅能携带不到一吨的载重。想要用这样的重量轰炸城市,几乎不可能。于是,飞行员们只能选择携带几百公斤的纸质传单,飞到日本上空进行空投。

然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蒋介石政府当时并未正式宣战,蒋介石仍然希望通过国际斡旋来解决问题。因此,直接进行大规模轰炸,可能会使国际斡旋变得更加困难。为了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的形象,蒋介石决定采取这种较为低调但具有象征意义的行动。

制作传单的工作交给了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这个部门有许多国共合作的成员参与,包括郭沫若、田汉等人。他们制作了各种形式的传单,其中包括《反战同盟告日本士兵书》和《一桩真实事》两种。此外,活跃在中国的日本反战同盟也加入其中,凭借自己的经历撰写了内容丰富的反战宣传材料。

最终,经过精心策划,5月19日,徐焕升等人的飞机在月光下启程。一路上,他们没有遭遇任何阻拦或意外。次日凌晨2点20分,飞行队伍抵达日本九州岛,25分钟后,飞机到达了长崎上空。由于飞机没有安装投弹装置,飞行员们只能用手将几百公斤的传单一一抛下。任务完成后,两架飞机没有遭遇任何防空炮火或拦截,成功返航。

次日,中国各大报纸头版纷纷报道了中国飞行员向日本投掷传单的事迹。日本人一大早醒来,发现自家院子里到处都是传单。有的传单是劝说性的,有的是冷笑话讽刺侵略行为,还有的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虚伪。而日本人看到这一幕,顿时如临大敌,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国家出现了叛徒。最终,日本官方确认这些传单确实是从中国空中投下的。

尽管这次“空袭”看似没有直接造成大的破坏,但这些传单却在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时至今日,我们仍能看到这场纸片轰炸所传递的信息——最终,日本的军国主义者确实迎来了“纸片”中预言的命运,他们面对的不是传单,而是具有致命威胁的炸弹。这一次,投下这颗名为“小男孩”的炸弹的人,并非中国空军,而是美国。

参考资料:

《小小的传单,竟比重炮的攻击都管用?》— 中国军网,2017-04-06

《“纸片轰炸”:中国空军远征日本撒传单》— 人民网,2016-11-09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他信称将“给洪森一个教训”,洪... 据环球网报道,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25日凌晨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批评泰国前总理他信发表“好战”言论。 ...
原创 孙... 东汉末年,政权动荡,群雄逐鹿,天下纷争四起。在这片乱世之中,各地的军阀纷纷崛起,力图占据一席之地。最...
原创 岳... 因平台的更新,新增了广告解锁的功能。每当广告出现时,您只需耐心等待5秒钟,接着点击页面右上角的关闭按...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27日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原创 常...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一直是许多军人心中的理想和追求,是袍泽间深厚情谊的象征。然而,这种理想...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长达十...
原创 当... 据环球时报报道,7月24日,泰国和柬埔寨军队在两国边境争议地区发生交火,双方各执一词,一时间局势紧张...
原创 日... 1993年6月初,全球的关注焦点集中到了日本东京。那时,日本天皇的皇太子德仁与来自外交官家庭的平民女...
原创 苏... 按照历史的一般规律,任何一个新建立的政权往往会有一段时间的励精图治和太平盛世期。比如,中国历史上的“...
原创 薛... 1949年底,尽管国民党残余势力在战败后丢盔弃甲,他们依然不肯放弃任何一线希望。退守到台湾、海南岛等...
原创 五... 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刘备集团称作“蜀”,这实际上源自曹魏与司马氏所使用的蔑称。对于刘备及其辅佐的丞相...
原创 日... 在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门口,我目睹了有趣的一幕: 一位西装革履的日本销售送别中国游客,日本人弯腰90度...
原创 韩... 韩信,作为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象的军事天才,理应因其非凡的军事成就和英勇善战的风采被后世铭记。...
原创 刘... 刘备火烧博望之战,历来在历史中都有记载,这一事件发生在建安七年。那时,曹操命令夏侯惇与于禁进攻刘表,...
原创 隋... 在本世纪初,江苏盐城的古玩市场上,一位收藏家偶然发现了一枚铜钱,上面印着“鸣凤元宝”四个字(见下图)...
原创 建... 建国之后,陈伯达担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一职,但在工作中,他却有个不为人知的小习惯——他不愿意让身...
戴安澜:永远振翅的“海鸥” “海鸥振翅,展鸿鹄之志;一座江城,愿听天下风雨声……”长江之畔,记者在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中学的校园里听...
原创 三... 各位亲爱的读者,在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先点击页面右上方的“关注”按钮,这样您就可以随时方便地查...
原创 如... 事实上,如果魏延要挑战五虎上将,他只有可能击败其中一人,而关羽曾无意中透露了这个答案! 提起魏延,...
原创 光... 皇位的权力与争夺:清朝的皇帝更替 在中国历史上,皇位一直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为了这座宝座,多少英雄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