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瑜临终前忠告: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没听,酿成大祸
迪丽瓦拉
2025-09-24 20:04:19
0

阅读本文之前,衷心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我的新文章推送,也方便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不竭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东吴名将周瑜临终时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忠告:“此人不除,东吴必危!”这句话字字刺入人心,预示着东吴的前途充满危机与动荡。

然而,孙权并未采纳这条重要的忠告,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祸患。究竟周瑜口中的“此人”是谁?为何他对东吴构成了如此巨大的威胁?孙权的忽视又引发了怎样的连锁反应?

让我们一同回溯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揭开周瑜临终前忠告背后的真相,探寻孙权的决策如何一步步将东吴推向危机的深渊。

回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曹操、孙权、刘备三大势力争霸中原,频频交战,争夺地盘。孙权与刘备虽是盟友,但双方都清楚,互不轻信对方是乱世中的常态。

当时东吴的国力尚不算强大,孙权的处境颇为艰难。幸好,他拥有一位才智卓绝的忠臣周瑜相助。周瑜运筹帷幄,辅佐孙权稳固江东局势,并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的大军,使东吴的国力大大提升。

周瑜,毫无疑问是一位军事天才。生于庐江郡舒县,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家学渊源,胸怀壮志。

青年时期,他结识了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孙策,两人志趣相投,成为了挚友。在孙策的推荐下,周瑜得到了孙权的重用,成为东吴大都督,辅佐孙权征战沙场,屡次击败敌军,声名远扬。

周瑜眼中,孙权虽然年轻,却勇气过人,判断果断。加上自己的谋略辅佐,东吴必将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霸主。

因此,周瑜倾尽全力为孙权效力,始终忠心耿耿。但对另一位盟友刘备,周瑜却心存戒备。这个来自蜀汉的“孝子”虽然表面与东吴关系融洽,但周瑜深知他野心勃勃,不可轻信。

他不断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指出刘备手段阴险,若不加防范,必会给东吴带来难以挽回的祸患。

赤壁之战大捷后,东吴终于迎来了喘息的机会。然而就在此时,周瑜却中了毒箭,命悬一线。临终前,他把心中的忧虑告诫孙权:“此人不除,东吴必危!”

当时的孙权却未将周瑜的遗言放在心上。他坚信赤壁胜利已经为东吴渡过难关奠定基础。

在孙权看来,当前最重要的是稳固江东根基,而非去对付刘备。况且周瑜和刘备势均力敌,若贸然动手,恐怕难以取胜。

于是,孙权选择暂时与刘备保持表面和平,希望依靠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逐渐削弱蜀汉势力。

这决策无疑是孙权权衡当下利益的结果,但谁曾料到,正是这一步错棋,埋下了大祸的种子。

经过多番争夺,刘备终于在东吴的默许下占据荆州,并派遣关羽镇守。只要握有荆州这样关键要塞,刘备便能牢控长江流域,左右东吴局势。

面对严峻形势,孙权决定乘刘备尚未归荆时,派遣吕蒙偷袭关羽后方。吕蒙巧妙布阵,以智取胜,使关羽陷入困境。最终,关羽被孙权部将斩杀。

此消息传至刘备耳中,他怒不可遏,痛斥蜀吴盟约破裂,誓言复仇。迅速集结大军,准备对东吴全面开战。

诸葛亮极力劝阻,警告此举只会加剧双方仇恨,损害蜀汉根基。可刘备一意孤行,坚持为兄弟报仇,视东吴为眼中钉,必除之。

孙权这时已深刻意识到当初忽视周瑜警告的严重后果。若刘备来袭,东吴恐难久撑。毕竟赤壁后,东吴军力消耗巨大。

焦虑之下,孙权四处求援,然无人响应。他只得亲自率军迎战。激战中,东吴节节败退,幸赖陆逊临危受命,才勉强稳住局面。

陆逊是一位卓越军事家,透彻分析双方实力悬殊,决定采用以逸待劳的战术。

他命军队坚守不出,专注补给与训练。同时诱使蜀军在酷热夏日中驻扎,耗尽其体力和粮草。

果然,长期行军与战斗后,蜀军陷入粮食和水源短缺的窘境。陆逊趁机发动火攻,瞬间烧毁刘备大营,蜀军大败。

这场著名的“夷陵之战”彻底扭转了东吴颓势。昔日锐不可当的刘备大败逃回白帝城,后因病逝世。

孙权终于松了口气。他深感若当初采纳周瑜建议,除掉刘备,或许不会有如此悲剧。遗憾的是,时光无法倒流,一切已成定局。

孙权认为东吴已渡过最危险的时刻,然而战争带来的损失和内部矛盾让国家更加脆弱。

他开始整顿内政,力求恢复国力。同时不忘监视蜀汉,因为刘备之子刘禅刚即位,蜀汉内部亦现动荡。

借此机会,东吴再次出兵攻打蜀汉,这次大获全胜,迫使刘禅投降,蜀汉由此覆灭。

但孙权对此并未感欣慰。他隐隐察觉东吴未来依旧充满风险。毕竟,周瑜当年所指“此人”,并非刘备,而是蜀汉的谋士诸葛亮。

诸葛亮是蜀汉核心谋士,智略不输周瑜。面对蜀汉内乱,他巧妙扶持刘禅,巩固自身权威,维护国家根基。

然而诸葛亮也未能逃脱命运,猝然离世。有说法称他早已预见蜀汉终将覆灭,故选择此时辞世,免得目睹惨状。

临终前,诸葛亮对部下曾说:“吾知东吴必有一人,终将吞并天下,成就霸业。”这番预言让孙权愈加忐忑不安。

果不其然,蜀汉灭亡不久,东吴内部爆发激烈权力斗争。不满孙权的势力暗中联手曹魏,谋划推翻孙权统治。

这次危机让孙权彻底醒悟,后悔当年未采纳周瑜劝告,反而给东吴埋下祸根。若不及时采取行动,东吴恐将覆灭。

他再度派遣陆逊出征,经过激烈内战,成功平息叛乱。但这场战役又极大耗损了东吴的军力与财力。

朝堂内外危机四伏,所有问题都源于孙权当年那个错误的决定。尽管后悔,已无力挽回。

于是,东吴在孙权统治下艰难维持了数十年。内忧外患交织,加上官场腐败,最终还是被曹魏攻破,灭亡。

孙权临终时,再次忆起周瑜遗言,感慨万千:“若当初我听从周公瑾的劝告,除掉刘备,或许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然而一切已晚,东吴覆灭成三国历史的悲剧注脚,周瑜的英雄一生也成为后人感慨的插曲。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孙权这位本有机会统一天下的英雄,最终走向失败与灭亡?是命运使然?还是人性弱点?或是英雄难免的缺陷?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思。

历史充满遗憾与感慨,但正是这些遗憾孕育了智慧和教训。愿我们借鉴先贤经验,走理想之路时更加谨慎,莫负时代厚望。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但关键时刻,一个微小决定足以改变历史进程。孙权当年权衡利弊的抉择,虽合当时利益,却酿成东吴灭亡的悲剧。

这段历史无疑是深沉的警示,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时务必谨慎行事,不负时代赋予的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少年讲解... “同学们好,我是‘小铁军’讲解员,很高兴为大家服务……”小小的身板儿站得笔直,将新四军英勇抗战的壮阔...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西藏隆...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地处高寒干旱区,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纪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芜、风沙肆虐,...
原创 7... 1995年9月8日,洛杉矶西木区公寓内,当房东推开那扇紧闭一周的房门,日光灯依然惨白地亮着。张爱玲穿...
原创 曾... 曾击败过张飞的张任,如果归顺刘备,在蜀汉能排到什么位置?看看诸葛亮说了什么就懂了! 张任的强大 刘备...
原创 抗... 抗联第一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力之一,直接由杨靖宇将军指挥,这支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坚持了十多...
原创 潼... 在平台的更新之后,新增了广告解锁功能。只需轻松等待五秒钟,广告出现时点击右上角的“X”号关闭,就能继...
原创 三... 三国时代,吕布、关羽、赵云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三位英雄人物,他们的英勇与壮烈令后人津津乐道。吕布,凭...
原创 传... 在1955年中国举行的军衔授予仪式上,共有十位军事领袖被授予大将军衔,其中享有盛誉的陈赓将军位列第四...
原创 沙... 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正式拉开。这一时期,西方列强成为了侵略中国的主要力量。西方...
原创 为... 为什么广西人会说粤语,而不专门学习粤语呢?这可以追溯到历史上,广西区域曾被称为粤。在许多北方人的认知...
原创 孝... 《——【·前言·】——》 康熙刚登基,孝庄太后突然问索尼一句话,气氛顿时凝滞。一句“你孙女几岁”,让...
原创 “... 清晨五点的寒气钻进裤管,顺玉裹紧头巾排在粮店第三十七位。前面朴家嫂子回头低语:“今日细粮配额减了二两...
原创 明... 嘿,各位历史迷们!今天咱来聊聊明朝灭亡前那充满戏剧性的 24 小时,这期间发生了两件特奇特的事儿,到...
原创 敌... 陈毅元帖是一个从书香门第走出来的将领,但他的一生却几乎都在战场上度过。他亲历了无数的重大战役,险象环...
原创 为... 自从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句话并非随便说的,而...
原创 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没有在开战初期集中全国力量先消灭中国,...
原创 李... 鸿门宴的历史与失败之际的山寨版鸿门宴 “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源自楚汉之争,项羽根据谋士范增的建议,设...
原创 刘... 建立新朝后,辅佐皇帝打下江山的功臣们,究竟会如何被对待?这个问题历代皇帝都曾头疼不已。因为历史上因功...
从“名字”到“命运”:德国为啥... 打开世界地图看德国,总觉得它的位置有点“拧巴”。 东边挨着波兰、捷克,西边是法国、荷兰,南边靠奥地利...
原创 唐... 古代王朝的皇位传承一直遵循着严格的世袭制度,强调的是血统的纯正与高贵。这种血统不仅仅要求继位者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