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北部护城河北岸,曾是郯国故城。 郯国故城建于战国至汉代, 故城呈不规则四边形,周长4696米。城门以青石构筑,城墙用夯土筑成。今仅存西、北城墙局部。东、西、南、北4门为青石砌筑。东北部隆起部分是古台遗址,俗称帅军台。出土有石斧、绳纹陶片、残陶鬲 等。 “郯国故城”是山东省 年代较早、面积较大、保护较好的古城 址之一。
郯国故城呈不平行的四边形,周长为4670米,其中东墙长1370米,西墙1260米,南墙780米,北墙1260米。东墙和南墙已夷为平地,北墙和西墙大部分保存尚好。城墙系黄土夯筑,基宽40米,顶宽15米,高40米。 现存残
墙高3~4米,墙基宽35~45米。 故城有4个城门,城门以青石构筑。 城墙用夯土筑成。
郯国是春秋时期 一个小国,在今山东郯城 一带。 疆域包括在沂河 东岸从李庄 到归昌 杨集,东面包括临沭 曹庄大兴,以及赣榆 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 部分地区。但是,一种说法认为,郯国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北抵琅琊 ,南至长江 ,东临黄海 ,西接徐州 ,但是后来沦落了。 春秋时期,郯国的周边国家是鄟国 和祝其国 。
在马陵道旁出土的战国时期兵器有铜戈、铜矛、铜剑、铜簇等,特别是1987年大尚庄出土的一件带铭文的铜戈《邵氏佐》戈,证明孙膑和庞涓在此打过仗,否则魏国的兵器不会遗失在马陵道旁。
公元前341年魏齐马陵之战,其战址在何处,长期以来众说纷纭,1992年在临沂召开的“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研讨会”,使魏齐马陵之战的研究达到了高潮。魏齐马陵之战在郯城马陵山之说,遂在史学界取得共识。故此魏齐马陵之战的战址当在郯城的马陵山,马陵道在郯城县境马陵山地段,南起大尚庄乡的孙家塘,北到清泉乡的九道湾,在郯城县境约40余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