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局变化:八路军打击土匪李俊兰部的胜利
在许多抗战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土匪和封建帮会积极参与抗日,甚至在剧本里被描绘为反抗日本侵略的英雄。然而,真实的历史却与这些影视作品大相径庭。虽然在抗战过程中确实有一些土匪和帮会组织曾站出来与日本侵略者作战,但更多的情况是,这些土匪和帮会往往投靠了日伪政权,成为敌人压迫百姓的工具。即便有些土匪独立于日伪体系,它们本身的作恶也毫不逊色,常常对当地百姓进行剥削和侵害。
因此,消灭这些土匪和封建帮会的武装力量,成为八路军抗日战争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全面抗战的初期,许多地方土匪和地方势力不仅与日伪政权勾结,甚至直接危害到抗日力量的稳固与百姓的安宁。位于山东省的平原、夏津、高唐和恩县一带,就有一个名叫李俊兰的土匪部队。这个部队曾在与日伪政权的合作中,名声赫赫。
李俊兰所带领的土匪军队号称拥有六个大队(自称六个营),兵力达到1000余人,装备较为精良。这些土匪与日伪政府的平原县长勾结,并自封为“独立混成旅”的旅长,甚至设立了专门的“龙虎铡”来处决敌人或敌方俘虏。李俊兰部队的土匪纵横作恶,杀人放火、奸淫掠夺,毫不忌惮地施行暴行,严重激起了当地民众的愤怒和恐慌。
1938年5月,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指示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要着手解决李俊兰部。李俊兰所领导的“六个大队”并非都是实力均等,其中第1、2、3营的战斗力较强,而第4、5、6营则相对较弱。尤其是以第2营为主力,驻扎在柳庄这个1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柳庄周围有坚固的围墙和壕沟,成为了这支土匪的防御要塞,约400多名土匪在这里驻守,装备了3个步兵连、1个骑兵排、2挺轻机枪、1挺重机枪以及两门土炮。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俊兰部中,曾有郑大麻子的部队被八路军津浦支队击败,残余部队逃至柳庄后仍然不断威胁八路军。李俊兰部队的营长李吉发(外号二牛子)自信满满地认为,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和较强的火力,能够抵挡住八路军的进攻。
当时,八路军津浦支队以1个连和1个工兵排为基础扩建,兵力逐渐发展至5个连,但由于人员和战斗骨干的不足,实际作战能力有限。在进攻柳庄时,八路军首先进行了夜袭,但由于对方的坚固防御和火力过于强大,未能成功突破。8日白天,津浦支队再次发动进攻,在机枪掩护下,尝试从西南角突入,但仍然未能成功,且由于白天的明亮环境和敌方火力的压制,八路军损失较为惨重。
就在此时,陈再道司令员带领八路军的第769团、第689团和第五支队赶到支援。第769团作为129师的三大主力团之一,具备强大的战斗力;第689团则是由陕西红78师(红26军)抽调部队组成,经过正规化训练,实力不容小觑;而第五支队则由第685团第2营及平山县地方武装组成,亦是一个正规团级单位。随着这几支精锐部队的到来,柳庄的土匪面临的压力急剧增加。
八路军的主力部队通过合理的战术部署展开了猛烈攻势。为了震慑敌人,部队首先利用迫击炮对柳庄进行了炮击,迅速瓦解了土匪的抵抗意志。紧接着,八路军第769团从西面和西南面发起主攻,第689团负责东面和东南的佯攻,并协助拦截增援;津浦支队则在北面伪装进攻,防止土匪向北突围。而第五支队则在东北面的缺口准备截击任何可能的突围。
随着炮火的响起,柳庄的土匪显然已经开始慌乱。战斗一开始,敌人迅速丧失了组织战斗的能力,八路军顺利进入村庄展开清剿。李吉发见局势不妙,急忙带领残部企图突围,但最终在第五支队的阻击下全军覆没。李吉发本人在突围时腿部受伤,被迫假死躲在尸堆中,第二天被群众发现并处理掉。
最终,八路军在柳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共歼敌200余人,俘虏160余人,缴获各种枪械400多支,子弹数万发以及骡马几十匹。李俊兰知道自己的主力已被消灭,恐惧之下带着亲信逃离了当地。此战不仅剿除了李俊兰这股威胁,也为周围百姓扫清了抗战的障碍,为后续的抗日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