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风流才子李叔同为何出家?好友夏丏尊:没有我,他也许不至于出家
迪丽瓦拉
2025-09-25 02:32:16
0

李叔同的出家是一件震动当时文艺圈的大事。1918年,这位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先驱之一突然放弃了世俗的生活,剃发为僧,选择走上了佛教的道路。他不仅在文学、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均有极高的造诣,还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然而,正是这位风流才子突然的出家,成为了众人讨论的焦点。关于李叔同为何选择出家,社会上有着各种不同的猜测,其中的缘由至今仍然让人深思。

有一种说法认为,李叔同因为家道中落、破产而出家。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一个富裕家庭,祖父经营盐业、银钱业,父亲曾为清朝进士,后来继承家业成为津门的富豪。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家的盐业生意遭遇重创,家族的财产瞬间化为乌有。尤其是1916年,李叔同家中的铜达银号破产,30万元资产随风而逝。这一巨大变故让李叔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人猜测,李叔同因此选择了出家,似乎是因为他无法承受破产带来的沉重打击。然而,这一说法并未得到证实。李叔同的日本留学同学欧阳予倩回忆称,尽管李叔同破产,但他从未将自己陷入困境的情感表露出来,更没有表现出对财富的执着。倘若破产真是他出家的动因,那他应该在1916年家道崩塌之时就选择出家,而不是直到两年后才做出这一决定。

另一种说法认为,李叔同之所以出家是因为他的妾室背叛了他。有传闻称,李叔同的妻子俞氏是茶商的女儿,二人婚姻是家庭包办,因此并不幸福。然而,李叔同与一位日本女子结为妾室,这位女子对李叔同宠爱有加,且深得李叔同的宠爱。但回国后,李叔同又娶了一名妾室,结果这位新妾背叛了他。李叔同得知此事后心情郁结,深感伤害,于是萌生了出家的念头。然而,既然李叔同在破产后已经失去了经济支撑,根本无法再负担迎娶第二个妾室,因此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

第三种说法则源于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的解释。丰子恺在其演讲《我与弘一法师》中提出了“人生三层楼”的观点。他认为人生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灵魂生活。物质生活指的是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精神生活则是文学艺术等文化方面的追求,而灵魂生活则是宗教信仰。丰子恺认为,李叔同已经在物质和精神的层次上达到了某种成就,但他并不满足,因此追求灵魂的解脱,最终选择了佛教的道路。虽然这一说法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但也有学者指出,宗教并非与文化艺术完全独立,它仍然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将出家看作是进入“第三层楼”似乎有些过于简单和机械。

此外,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之后,提出了另一种关于李叔同出家的猜测。他认为,李叔同的出家如同屈原投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时局无法改变的无奈表现。虽然这一说法同样得到了不少关注,但它的合理性依旧存在争议。

不过,李叔同自己在1936年的文章《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透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他称,自己选择出家的真正原因,是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李叔同的父母及家族成员对佛教有着极高的信仰,他从小就接受佛教的熏陶,学会了念佛经,甚至模仿僧人做法。虽然这为李叔同出家种下了初步的种子,但他真正产生出家念头的,是由于好友夏丏尊的一句话。李叔同回忆,他和夏丏尊在西湖的广化寺游玩时,夏丏尊无意间说了一句:“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挺好。”这句话对李叔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了他出家的“远因”。

至于“近因”,李叔同在1916年看到一篇关于断食能治愈精神病的报道,自己恰巧患有精神衰弱症。于是,他决定尝试在西湖的虎跑寺进行断食。期间,他常与寺中的僧人交流,渐渐地,他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生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断食的日子持续到了过年时,李叔同的内心已然发生了变化,他决定正式出家。

李叔同并未立刻剃发为僧,虽然他住进了寺庙并开始穿着僧衣,但内心依旧有所迟疑。直到好友夏丏尊再度出现在寺庙,并劝他说:“既然住在寺庙,穿了僧衣,那就应该剃发为僧。”李叔同终于决定剃度为僧,成为了弘一法师。

李叔同的出家一度引起了广泛的社会猜测,但他自己却似乎毫不在意外界的声音。无论是他曾在各个领域的成就,还是他当时的名声,都被他抛诸脑后。此后的李叔同只在书法领域继续有所耕耘,而对其他曾经的艺术追求完全放弃。

关于李叔同出家的根本原因,夏丏尊后来自证:“确实是我一句话,助推了他出家的决定。”李叔同虽未因此责怪好友,反而在他心中,出家是顺应自己心愿的选择,并非是为了逃避现实或是受苦。他曾说:“我的出家,大半由于这位夏居士的助缘,此恩永不能忘。”

李叔同的出家不仅是他个人的选择,也与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密切相关。他的出家不仅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探索,也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直到今天,李叔同为何出家的问题依然有不同的声音,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一决定不仅是外部环境的推动,更是他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呼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烧后,曾国藩为何选择默然处之,不去救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
原创 1... 这是一组由澳大利亚摄影师莫理循于1870年拍摄的晚清时期老照片。照片不仅记录了晚清百姓一百多年前的生...
原创 康... 清朝圣祖康熙皇帝,以仁爱和孝道治理国家,并且以此教导自己的皇子和孙子。他告诫自己的儿子们:“每个人要...
原创 琉... 《——【·前言·】——》 琉球人现在还在喊着要复国,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 可在东南亚还有一个国家,比...
原创 清... 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中,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包含着无数色彩斑斓的故事...
原创 公... 公元1645年,清朝的军队几乎彻底消灭了大明政权。这一年,有个名叫郑芝龙的人在福建支持了朱元璋的后代...
原创 历... 在古代冷兵器作战时期,一个武将的个人战力往往能改变战场的局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出色的名将...
原创 西... 1205年,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军队发动了对西夏的进攻。西夏和蒙古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仇恨或矛盾,蒙古攻...
原创 慈... 慈禧太后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甚至连她的御医都不敢直言其病因,但她却不得不面对并治疗这个问题。 ...
原创 古... 我国的酿酒历史非常悠久,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酿酒时间已经超过4000年。而通过考古学发现的酿酒器皿可以推...
原创 他... 历史上,女性作为摄政王管理朝政并不罕见,但只有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基称帝的女性。武则天深...
原创 淮... 1948年12月9日,黄维指挥的第十二兵团在面临险境时,发生了一件令他愤怒的事——大王庄失守了。这个...
原创 史... 古代历史中,有许多英明神武的皇帝,他们的事迹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在这些伟大的帝王背后,也有一些贤...
原创 1... 说起斯大林,大家都知道他是世界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在上世纪前半叶。他的决策和行动不仅深刻影...
原创 慈...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是清朝晚期的实际掌权者,也是除武则天之...
原创 王... 今天我们将详细讨论王明的后代,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中的背景和发展。值得指出的是,尽管王明为中国的解放事...
原创 三...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三国乱世,姜维就像是一颗璀璨而又悲壮的明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了一道震撼人心的轨迹。...
原创 南... 从成吉思汗时代起,蒙古铁骑便驰骋沙场,几乎无敌于世,他们像狂风暴雨般席卷了欧亚大陆。在这个过程中,许...
原创 三...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那个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将领。除了近身作战的勇士之外,远程射手在战场上也扮演...
原创 明...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关于明清时期没有丞相一职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明朝初期的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