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全球政治局势中,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焦点之一。从过去的合作与互信,到如今的竞争与对抗,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显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禁开始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国如此强化对中国的防范?中国究竟做错了什么,才会受到这样的对待?
对于这个问题,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给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背后存在一个“原罪”。马丁·雅克多次在访谈中提到,中国与西方的根本区别,除了在政治制度与文化上的差异外,还体现在文明类型上的巨大差异。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尤其是美国,其根基是在殖民主义与强权外交之上。美国依靠着美元的霸权地位以及强大的军事输出,构建了一个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秩序。通过这种方式,很多国家被迫接受美国塑造的“模板”,成为其附属或盟友。然而,中国并未遵循这一规则。
中国在外交上提倡的是和平共处与互利共赢,坚决反对意识形态输出,反对搞颜色革命,亦不干涉他国内政。这样的外交理念,看似温和、务实,实际上却与美国所推动的世界秩序背道而驰。对美国而言,全球秩序必须由其掌控,而中国拒绝按照西方的规则行事,形成了明显的“异类”。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这种“不合作”与“不按常规出牌”的态度,就好像是“犯规”一般,构成了所谓的“原罪”。
然而,从中国人民的视角看,难道发展自己的国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反而成了一种“罪过”吗?事实上,早在几十年前,美国之所以选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部分原因是为了应对当时与苏联的冷战局势。美国迫切需要一个战略伙伴来牵制其对手,而中国恰恰成了最理想的选择。当时,美国并没有把中国视为威胁,反而把它视为潜力股。
在那个时期,美国认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只要放开市场、引入资本主义,就能迅速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并成为“优秀学生”。甚至有不少学者预测,在21世纪初,中国要么会彻底西化,要么会像苏联一样崩塌。然而,事实却出乎他们的预料——中国不仅学到了技术,引进了资本,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照搬美国的“灵魂”。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用独立思考和制度创新,逐步拆解并重构西方的“现代化模板”,逐渐发展成一个不依赖西方、不按西方“剧本”演绎的新兴大国。于是,从合作到对抗的转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事实上,美国并非真正害怕中国的崛起,而是害怕中国不听美国的话、不依赖美国的规则。2008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全球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经济的深层次虚弱,而中国却依然保持了9%的经济增长率,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稳定器。此时,中国的GDP占全球比重首次突破10%。美国意识到,这个曾经被看作“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竟然没有“倒下”,反而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前进。
此后,像华为、阿里巴巴、比亚迪、中芯国际等一大批科技公司崛起。中国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将多个发展中国家联系起来,形成了新的国际合作网络。而这些发展,正是美国无法容忍的。并非因为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中国的成功让美国感到自己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围绕中国的“打压剧”逐渐展开。
近年来,芯片问题成为了中美科技竞争的焦点。美国不仅将华为、中兴列入实体清单,限制中国获取先进光刻机,还切断了EDA软件(芯片设计工具)的供应。同时,美国推行《芯片与科学法案》,拨出数百亿美元补贴本国半导体企业,并明确要求这些企业在十年内不得在中国扩产。这样的行为,明显带有技术封锁的性质。
除了科技领域,金融、贸易、教育等方面,美国的“长臂管辖”手段也不断加强,许多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遭遇无端打压。美国的目标很简单:绝不能让中国再往前一步。然而,尽管面临重重压力,中国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相反,在芯片国产化的道路上,中国加快了步伐,逐步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自主创新,甚至通过华为Mate 60 Pro的发布,展示了在美国封锁下突破重围的可能。
除了科技,美国最为担忧的另一点便是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根据《中国国防白皮书》中的表述,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明确表示“永不称霸、永不扩张”,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加强自身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如今,中国的航母编队、歼-20隐形战机、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以及北斗导航系统等,都让世界为之瞩目。特别是在自主研发能力方面,中国的军事技术逐渐赶超甚至超过了一些西方国家,打破了美国曾经的技术优势。
马丁·雅克曾指出,西方无法理解中国的崛起,因为他们总是用“西方逻辑”去评判中国的发展路径。中国不是另一个美国,也不想成为另一个美国。中国有着自己的文明根基和独立的发展模式。从农村改革到城市化,从工业制造到数字经济,从高铁建设到文化输出,中国正通过一种不依靠战争、不依靠殖民、不依靠掠夺的方式,走向富强。而美国的问题在于,它始终无法接受一个与自己不同的成功模式。
在美国眼中,中国的“原罪”无非是拒绝屈从、拒绝模仿,而是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一个国家崛起,难道就必须照搬别人的路径?一个文明要强大,难道就不能有自己的声音?从经济到科技,从国防到文化,中国的崛起并不是为了挑战谁,而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如果这种独立发展也成了“原罪”,那么或许是时候反思全球化是否真应该尊重多样性。
未来的世界,不会只有一个声音。美国是否能接受这一现实,将是它需要解答的问题。而中国,依然会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卑不亢,步伐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