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国为何看不惯中国?英国学者:中国犯下了不可原谅的“原罪”!
迪丽瓦拉
2025-09-25 03:31:41
0

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全球政治局势中,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焦点之一。从过去的合作与互信,到如今的竞争与对抗,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显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禁开始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国如此强化对中国的防范?中国究竟做错了什么,才会受到这样的对待?

对于这个问题,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给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背后存在一个“原罪”。马丁·雅克多次在访谈中提到,中国与西方的根本区别,除了在政治制度与文化上的差异外,还体现在文明类型上的巨大差异。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尤其是美国,其根基是在殖民主义与强权外交之上。美国依靠着美元的霸权地位以及强大的军事输出,构建了一个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秩序。通过这种方式,很多国家被迫接受美国塑造的“模板”,成为其附属或盟友。然而,中国并未遵循这一规则。

中国在外交上提倡的是和平共处与互利共赢,坚决反对意识形态输出,反对搞颜色革命,亦不干涉他国内政。这样的外交理念,看似温和、务实,实际上却与美国所推动的世界秩序背道而驰。对美国而言,全球秩序必须由其掌控,而中国拒绝按照西方的规则行事,形成了明显的“异类”。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这种“不合作”与“不按常规出牌”的态度,就好像是“犯规”一般,构成了所谓的“原罪”。

然而,从中国人民的视角看,难道发展自己的国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反而成了一种“罪过”吗?事实上,早在几十年前,美国之所以选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部分原因是为了应对当时与苏联的冷战局势。美国迫切需要一个战略伙伴来牵制其对手,而中国恰恰成了最理想的选择。当时,美国并没有把中国视为威胁,反而把它视为潜力股。

在那个时期,美国认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只要放开市场、引入资本主义,就能迅速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并成为“优秀学生”。甚至有不少学者预测,在21世纪初,中国要么会彻底西化,要么会像苏联一样崩塌。然而,事实却出乎他们的预料——中国不仅学到了技术,引进了资本,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照搬美国的“灵魂”。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用独立思考和制度创新,逐步拆解并重构西方的“现代化模板”,逐渐发展成一个不依赖西方、不按西方“剧本”演绎的新兴大国。于是,从合作到对抗的转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事实上,美国并非真正害怕中国的崛起,而是害怕中国不听美国的话、不依赖美国的规则。2008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全球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经济的深层次虚弱,而中国却依然保持了9%的经济增长率,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稳定器。此时,中国的GDP占全球比重首次突破10%。美国意识到,这个曾经被看作“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竟然没有“倒下”,反而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前进。

此后,像华为、阿里巴巴、比亚迪、中芯国际等一大批科技公司崛起。中国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将多个发展中国家联系起来,形成了新的国际合作网络。而这些发展,正是美国无法容忍的。并非因为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中国的成功让美国感到自己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围绕中国的“打压剧”逐渐展开。

近年来,芯片问题成为了中美科技竞争的焦点。美国不仅将华为、中兴列入实体清单,限制中国获取先进光刻机,还切断了EDA软件(芯片设计工具)的供应。同时,美国推行《芯片与科学法案》,拨出数百亿美元补贴本国半导体企业,并明确要求这些企业在十年内不得在中国扩产。这样的行为,明显带有技术封锁的性质。

除了科技领域,金融、贸易、教育等方面,美国的“长臂管辖”手段也不断加强,许多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遭遇无端打压。美国的目标很简单:绝不能让中国再往前一步。然而,尽管面临重重压力,中国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相反,在芯片国产化的道路上,中国加快了步伐,逐步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自主创新,甚至通过华为Mate 60 Pro的发布,展示了在美国封锁下突破重围的可能。

除了科技,美国最为担忧的另一点便是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根据《中国国防白皮书》中的表述,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明确表示“永不称霸、永不扩张”,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加强自身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如今,中国的航母编队、歼-20隐形战机、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以及北斗导航系统等,都让世界为之瞩目。特别是在自主研发能力方面,中国的军事技术逐渐赶超甚至超过了一些西方国家,打破了美国曾经的技术优势。

马丁·雅克曾指出,西方无法理解中国的崛起,因为他们总是用“西方逻辑”去评判中国的发展路径。中国不是另一个美国,也不想成为另一个美国。中国有着自己的文明根基和独立的发展模式。从农村改革到城市化,从工业制造到数字经济,从高铁建设到文化输出,中国正通过一种不依靠战争、不依靠殖民、不依靠掠夺的方式,走向富强。而美国的问题在于,它始终无法接受一个与自己不同的成功模式。

在美国眼中,中国的“原罪”无非是拒绝屈从、拒绝模仿,而是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一个国家崛起,难道就必须照搬别人的路径?一个文明要强大,难道就不能有自己的声音?从经济到科技,从国防到文化,中国的崛起并不是为了挑战谁,而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如果这种独立发展也成了“原罪”,那么或许是时候反思全球化是否真应该尊重多样性。

未来的世界,不会只有一个声音。美国是否能接受这一现实,将是它需要解答的问题。而中国,依然会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卑不亢,步伐从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烧后,曾国藩为何选择默然处之,不去救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
原创 1... 这是一组由澳大利亚摄影师莫理循于1870年拍摄的晚清时期老照片。照片不仅记录了晚清百姓一百多年前的生...
原创 康... 清朝圣祖康熙皇帝,以仁爱和孝道治理国家,并且以此教导自己的皇子和孙子。他告诫自己的儿子们:“每个人要...
原创 琉... 《——【·前言·】——》 琉球人现在还在喊着要复国,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 可在东南亚还有一个国家,比...
原创 清... 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中,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包含着无数色彩斑斓的故事...
原创 公... 公元1645年,清朝的军队几乎彻底消灭了大明政权。这一年,有个名叫郑芝龙的人在福建支持了朱元璋的后代...
原创 历... 在古代冷兵器作战时期,一个武将的个人战力往往能改变战场的局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出色的名将...
原创 西... 1205年,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军队发动了对西夏的进攻。西夏和蒙古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仇恨或矛盾,蒙古攻...
原创 慈... 慈禧太后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甚至连她的御医都不敢直言其病因,但她却不得不面对并治疗这个问题。 ...
原创 古... 我国的酿酒历史非常悠久,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酿酒时间已经超过4000年。而通过考古学发现的酿酒器皿可以推...
原创 他... 历史上,女性作为摄政王管理朝政并不罕见,但只有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基称帝的女性。武则天深...
原创 淮... 1948年12月9日,黄维指挥的第十二兵团在面临险境时,发生了一件令他愤怒的事——大王庄失守了。这个...
原创 史... 古代历史中,有许多英明神武的皇帝,他们的事迹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在这些伟大的帝王背后,也有一些贤...
原创 1... 说起斯大林,大家都知道他是世界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在上世纪前半叶。他的决策和行动不仅深刻影...
原创 慈...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是清朝晚期的实际掌权者,也是除武则天之...
原创 王... 今天我们将详细讨论王明的后代,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中的背景和发展。值得指出的是,尽管王明为中国的解放事...
原创 三...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三国乱世,姜维就像是一颗璀璨而又悲壮的明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了一道震撼人心的轨迹。...
原创 南... 从成吉思汗时代起,蒙古铁骑便驰骋沙场,几乎无敌于世,他们像狂风暴雨般席卷了欧亚大陆。在这个过程中,许...
原创 三...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那个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将领。除了近身作战的勇士之外,远程射手在战场上也扮演...
原创 明...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关于明清时期没有丞相一职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明朝初期的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