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前半生 NO.52 李世民的眼泪?
迪丽瓦拉
2025-09-25 08:03:16
0

NO.52

据两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在听到裴寂等人的提议后,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的是李世民。

李世民:宋老生轻敌急躁,可一战而擒,刘武周和突厥虽然看起来关系不错,实际上互相猜疑。我们本来是为了大义而起兵,应该一鼓作气直入西京,如果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班师,将士们对我们还会有信心吗?我们这支部队才刚组建不久,一旦没了信心,大家可能就散伙了,如此一来,就算回到太原,我们又怎么可能保全自己?

然而,无论李世民言辞有多恳切,李渊的态度却始终都是“咬定撤军不放松,人设立在怂包中,千说万说还坚持,任尔东南西北风”。

他下令部队马上出发,返回晋阳。

当天夜里,李世民越想越担心,于是又立即前往李渊所在的大营,想要继续劝谏。

可那时李渊已经睡了,营门紧闭,李世民根本进不去。

他只能在营外放声大哭。

营中的所有人都听到了,李渊也听到了。

他这才召李世民进来,不耐烦地问:你在外面哭什么?

李世民哽咽着说:如今我们前进则胜利在望,后退则可能全军溃散,要是敌军再在我们后面追击,败亡就在眼前,我怎能不悲伤!呜呜呜……

眼泪的力量是无穷的。

李渊被打动了,决定收回之前的撤军命令。

可这似乎有点晚了。

因为有的部队在此之前已经出发了,已经走在回晋阳的路上了。

怎么办?

李渊有些为难。

但这难不倒早有准备的李世民。

他胸有成竹地说:右军整装尚未出发,左军虽然已经开动了,还没走远,我现在马上去追他们,应该也来得及——李世民是右军主帅,左军的统帅则是李建成,所以如果这个记载是真的,那就说明李世民站在了正确的一面,而李建成则相反。与后来李世民改史的方向是一致的。

听了李世民的话,李渊欣慰地笑了:我的成败都在于你。知道了还说什么呢?快去做啊。

于是李世民立即出营上马硬是将左军又追了回来。

相比之下,《大唐创业起居注》的记载则简单得多。

在部分下属(没说是裴寂)提出回军的建议后,李渊便问自己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你们的意见是什么?

两人都认为不应该撤军回太原。

李渊也坚决地站在了两个儿子这边:你们说得对。那些懦夫,差点坏了我的大事!

那么,究竟哪个版本是对的?

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前一个版本中,李世民的戏实在是太多了,而我们知道,一道菜如果调料加得太多,往往是由于食材不新鲜。

更何况,在军营中大哭,本身也会对士气有不利影响,且李渊立场的转变也太过突兀,本来说什么都不听的,被儿子一哭,又说什么都听了,这样的情节怎么看都感觉不自然——就像我老家镇上摆的塑料盆景一样。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很不权威。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李渊最终没有撤军

数日后,后方的粮食终于运到了。

连绵不绝的阴雨也在八月初停了下来。

雨过天晴,李渊心中原本的阴霾也一扫而空,随即率部从山间小路向霍邑进军。

行军途中,他给两个儿子出了个题目:宋老生若是凭借坚城固守不出,我们该怎么办?

李建成、李世民回答:宋老生出身寒微,近几年靠着打变民军才一步步升到了现在这个位置,在隋朝朝廷中根本没什么根基,所以立功心切,一定会出战,万一他真的不出来,那也有办法——我们可以对外放出风声,说他对朝廷怀有二心,因此作战才不积极,如此一来,他为了避免朝廷的猜疑,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出城与我们决战。

对这样的答案,李渊很满意你们说得对。我军在贾胡堡这么长时间,宋老生都没什么动作,这样的人能有什么作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韩... 公元前196年的秋天,寒风凛冽,空气中透着一股刺骨的凉意。35岁的韩信,曾经被誉为兵仙的伟大将领,竟...
原创 卫... 西汉历史延续到汉宣帝时期时,刘询已经成为了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依托先祖打下的坚实基础,刘询的统治相对稳...
原创 朱... 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他为何特别宠爱大儿子朱标呢?通常人们都会认为,家里最宠爱的小儿子或大孙子...
原创 隋... 在隋唐系列小说中,宇文成都的命运极富戏剧性。他的四场关键战役:南阳关之战、晋阳宫之战、四平山之战和紫...
原创 中... 高市早苗上台后,中日关系急剧恶化,成为近年来的低点。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行让中国政府首次罕见地使用了“侵...
原创 刘... 公元201年,刘备在与曹操的对抗中再次遭遇失败,这一次的战败让他不得不狼狈地逃入荆州。刘表听闻此事后...
原创 三... 在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庐江太守陆康带着年仅六岁的儿子陆绩,踏上了前往袁术府邸的路。年幼的陆绩虽然只有...
原创 朝... 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变化,有时是和平的时代,有时却是动荡不安的时期。 当时代处于和平时期,人们的生活安...
原创 山... 1947年,华东野战军发生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件。那一年8月,随着战局的复杂性和指挥需求的变化,华东野...
原创 朱... 中华历史的帝王更替:朱允炆的短暂而神秘帝王之路 中国历史悠久,跨越了五千年。从大清灭亡到溥仪退位之前...
原创 北...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这个说法真的正确吗?杨家将和狄青显然不认同。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一说法的背景...
原创 朱... 杀尽功臣盗世人,这句诗简洁有力地揭示了朱元璋的残酷一面。作为一名专注于历史资料研究的学者,我发现,许...
心相近|中埃携手,书写文明互鉴...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今夏落幕,250件埃及珍贵文物又将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新开放的大埃...
原创 假...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是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汉朝刘家后代。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王莽最终...
原创 他... 除了这些历史事件之外,我们还不能忘记那些为今天的繁荣付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们。无论是在经济落后的和平年代...
原创 他... 1955年,中国解放军举行了历史性的首次授衔仪式。这一年,55位开国上将正式诞生,其中有三位将军姓杨...
原创 赴... 淮海战役开始于1948年11月6日。当时,杜聿明正在葫芦岛处理国民党军从海上撤退的事务。他于11月9...
原创 古...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战争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很多古装剧中,我们常常看到战场上凌乱不堪的景...
原创 三... 39年前,9位专家曾坚决反对修建三峡大坝,警告称如果大坝建成,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灾难,甚至到时再无...
原创 小... 女英雄穆桂英是历史文学中的虚构人物,最早出现在明代熊大木的小说《杨家将演义》里。随着不同朝代戏剧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