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东军区选司令:陈、粟提名谭震林,毛主席却意属另一猛将
迪丽瓦拉
2025-11-16 16:02:01
0

1947年,华东野战军发生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件。那一年8月,随着战局的复杂性和指挥需求的变化,华东野战军决定组建两个兵团:西线兵团和东线兵团。西线兵团的主要任务是对外线发动进攻,而东线兵团则负责守卫山东内线及相关防御作战。两个兵团肩负着极为艰巨的任务,因此,谁来担任指挥员成了至关重要的决策,而背后也隐藏着一段充满戏剧性的故事。 一、东线兵团指挥权归属之争 自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会师以来,华东野战军屡次在战场上取得辉煌的胜利。随着这两支野战军的不断磨合,他们之间的配合也愈加默契。最初,华东野战军先后发动了宿北和鲁南两大战役,歼灭了敌军七万余人。接着,在莱芜和孟良崮的战役中,不仅大量消灭了敌军,还成功打垮了国军的王牌部队——整编74师,致使其士气大幅度下滑。 然而,战争形势瞬息万变。到了1947年6月,为了争夺主动权,华东野战军接到中央指示,从集中兵力作战转为分兵三路行动。陈毅和粟裕分别指挥第2、第6、第7、第9纵队驻扎鲁中;陈士榘和唐亮指挥第3、第8、第10纵队挺进鲁西;叶飞和陶勇分别率领第1和第4纵队出击鲁南。虽然部队分散行动,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指挥协调的难度大大增加。

此时,刘邓大军正在千里挺进大别山,华东野战军的各部队需要更加紧密的配合。由于陈毅和粟裕在鲁中,距离鲁西南的其他部队较远,指挥调度的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陈毅和粟裕向军委提出建议,要求将鲁西南的部队集中组成西线兵团,建立独立指挥体系,以更好地应对战局。 毛主席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同意了这个建议,但对于西线兵团的司令员人选却持保留态度。陈毅和粟裕推荐由陈士榘担任西线兵团司令,但毛主席认为,陈士榘的指挥经验不足,尤其在面对复杂的兵团作战时,恐难以胜任这一重要职务。考虑再三,毛主席决定由粟裕担任西线兵团司令。他强调,刘邓南下作战能否成功,取决于陈、唐、叶、陶四个纵队的发挥,而这四个纵队需要由粟裕统一指挥。因此,毛主席亲自发电,要求粟裕迅速前往鲁西南,统一指挥这五个纵队,以配合刘邓大军的进攻。 毛主席对陈毅的安排也十分明确:粟裕前往西线指挥,陈毅则留守鲁中牵制敌军。这样,一东一西,一陈一粟的战略布局被认为是最为稳妥的方案。 然而,粟裕接到命令后,心中却有些疑虑。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了两个建议:首先,陈毅应与他一起前往西线兵团;其次,他建议在鲁中成立东线兵团,并推荐时任华东野战军副政委的谭震林担任东线兵团司令。

二、毛主席对人选的否决 毛主席对成立东线兵团的提议表示赞同,认为这能帮助粟裕专注于西线作战,同时也能确保鲁中的防线稳固。然而,毛主席对陈、粟推荐的司令员人选却表示不同意见。当时推荐谭震林担任司令,黎玉担任政委。表面上看,这样的组合十分合理:谭震林作为华东野战军副政委,身份合适;黎玉则是抗战时期山东纵队的元老,对山东的情况非常熟悉。 然而,毛主席认为,谭震林和黎玉的优势主要在于政治工作上,实战指挥经验相对不足。抗战时期,由于战斗规模较小,虽然他们可以应付,但解放战争的兵团作战对指挥能力的要求更高,必须有更多的战斗经验。因此,毛主席最终否决了谭震林担任东线兵团司令的提议。 虽然这个建议被否决,但问题依然需要解决。中央提出可以让一位战绩显赫、经验丰富的将领辅佐谭震林,弥补他在指挥上的不足。华东野战军中,像陈毅、叶飞、陶勇等将领都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但他们已经在西线任职,无法调回。

经过慎重考虑,粟裕最终推荐了许世友。许世友当时是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的司令员,资历深厚,作战经验丰富。尽管外界曾传闻粟裕与许世友之间有过矛盾,但实际上,两人只是因为工作观点不同发生过一些摩擦。在华东野战军的工作风格中,讨论和交流是非常常见的,粟裕更看重的是能力,而非个人情绪。许世友长期在胶东地区作战,对东线的战场形势非常熟悉,因此,任命他为东线兵团副司令员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最终,许世友成为华东野战军中第一个从纵队司令晋升为兵团司令的将领,而东、西两大兵团也正式成立。 三、局势从被动转为主动 东线兵团成立后,原本预计山东局势会有所改善,但实际情况却相反。尤其是胶东地区的形势愈加严峻,国军在此集结了七个整编师,兵力对我军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华东野战军的战斗力本已受到前期战斗损失的影响,尤其是第2、第7纵队伤亡严重,第2纵队甚至只剩下不到五十人一个连。

虽然第9纵保持较为完整的战斗力,但其他部队士气低落,实力削弱。与此同时,东线兵团的指挥层与华东局在应对敌军逼近胶东的战略上产生了分歧。华东局和陈、粟认为应集中兵力,迅速歼灭敌军的薄弱部队,力求打开局面。而谭震林则主张分兵行动,分别南下攻击滨海地区的敌军。 两种不同的战略意见导致了双方的激烈争论,而恶劣天气也导致了部队之间的配合出现了问题。最终,陈毅和粟裕决定将问题上报给毛主席。毛主席深知局势的紧迫,迅速作出决策,认为谭震林的分兵策略在当前形势下并不合适。考虑到我军兵力本就处于劣势,再分兵只会加剧困境。于是,毛主席果断决定调整指挥体系,任命许世友为东线兵团司令,谭震林改任政委。 许世友上任后,迅速组织起第9纵和第13纵队,在胶东地区对敌军发动猛烈反攻。经过一段时间的作战,成功消灭了大量敌军,稳定了局势,并为谭震林的第2、第7纵队提供了有利的转移条件。随后,许世友与谭震林联合发起大规模反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解放了大片山东土地,迫使敌军退至济南等孤立城市,为随后济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嫡子和长子通常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如果皇后没有儿子,那么皇长子便是...
原创 朱...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回顾自己从一个普通百姓,通过数十年的奋斗,最终成为...
原创 如... 要谈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关羽北伐襄樊之前,荆州的归属情况。 东汉时期,荆州下辖南阳、南郡、江夏、...
原创 多... 在清朝的历史中,多尔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去世,而他的儿子,后来的顺治...
首届边疆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云... 中新网云南新闻11月16日电 (陈静)11月14日至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
原创 商... 商鞅变法,大家都不陌生。这项变法让长期被东方六国欺负的秦国迅速崛起,成为强大的秦朝,并最终完成了统一...
原创 夷... 在夷陵之战之后,刘备领导的蜀汉军队经历了从胜利到败退的剧烈变化,原本积累的强大军事实力瞬间化为乌有。...
原创 日... 日本为什么敢跟中国叫板?他是真想跟中国决一高下吗?其实你们都想错了,其实日本的真实意图不再跟中国比高...
原创 肯... 员冠绝全球,也有面积广大的野生动物园。肯尼亚与我国也有渊源,时间可追溯到明朝。 【肯尼亚】 肯尼亚...
原创 咸... 在人们的印象中,慈禧太后常被认为是一个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的人物。凡是触动她权力的人,几乎都会遭遇不好...
原创 韩... 公元前196年的秋天,寒风凛冽,空气中透着一股刺骨的凉意。35岁的韩信,曾经被誉为兵仙的伟大将领,竟...
原创 卫... 西汉历史延续到汉宣帝时期时,刘询已经成为了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依托先祖打下的坚实基础,刘询的统治相对稳...
原创 朱... 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他为何特别宠爱大儿子朱标呢?通常人们都会认为,家里最宠爱的小儿子或大孙子...
原创 隋... 在隋唐系列小说中,宇文成都的命运极富戏剧性。他的四场关键战役:南阳关之战、晋阳宫之战、四平山之战和紫...
原创 中... 高市早苗上台后,中日关系急剧恶化,成为近年来的低点。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行让中国政府首次罕见地使用了“侵...
原创 刘... 公元201年,刘备在与曹操的对抗中再次遭遇失败,这一次的战败让他不得不狼狈地逃入荆州。刘表听闻此事后...
原创 三... 在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庐江太守陆康带着年仅六岁的儿子陆绩,踏上了前往袁术府邸的路。年幼的陆绩虽然只有...
原创 朝... 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变化,有时是和平的时代,有时却是动荡不安的时期。 当时代处于和平时期,人们的生活安...
原创 山... 1947年,华东野战军发生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件。那一年8月,随着战局的复杂性和指挥需求的变化,华东野...
原创 朱... 中华历史的帝王更替:朱允炆的短暂而神秘帝王之路 中国历史悠久,跨越了五千年。从大清灭亡到溥仪退位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