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庐江太守陆康带着年仅六岁的儿子陆绩,踏上了前往袁术府邸的路。年幼的陆绩虽然只有六岁,但他的聪明才智和孝心早已显露无疑。 当他们抵达袁术府邸时,袁术热情地接待了父子俩。宴席间,袁术特意拿出了新鲜的橘子款待他们。陆绩看到橘子,心中暗喜,因为他知道母亲平日里最喜欢吃橘子。于是,他悄悄地将两枚橘子藏进怀里,打算回家后给母亲一个小小的惊喜。 然而,告别时,陆绩行礼时,怀中的两枚橘子滚落了出来。现场顿时陷入了一片尴尬。袁术见状,轻笑着调侃道:哦,陆家小少爷居然带着橘子来拜访我了? 陆绩镇定自若地回答:家母喜爱橘子,我想带一些回去给她尝尝。袁术听后,心中十分惊讶,没想到年幼的陆绩竟然有如此深厚的孝心,他笑着对在座的宾客说道:看来这位小友日后定会有所成就! 宾客们纷纷称赞陆绩的孝顺,大家对这件事印象深刻,甚至流传成了佳话。 然而,谁也未曾预料,这次友好的拜访竟成为了陆家与袁术之间关系的终结。陆康一心忠于汉室,而袁术的野心渐渐暴露出来。当袁术以缺粮为由向陆康求援时,陆康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两人的关系因此开始恶化。
不久后,孙策奉袁术之命攻打庐江,陆康誓言誓死捍卫家园,但最终因城破而殉国,陆家也因此陷入了深深的悲痛。 在城破之前,陆康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决定将儿子陆绩以及从孙陆逊送往江东,希望他们能在那里找到庇护,继续生活下去。 东吴的强大并非仅靠孙氏一家的力量,还需要江东各个家族的支持。而在这些辅助孙氏的家族中,陆家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显赫的地位,成为了东吴政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孙策最初攻打庐江是被袁术所逼,但这一事件却在陆家心中留下了裂痕。孙权继位后,凭借宽厚的政策,逐步消除了这些隔阂,陆家也在孙权的统治下保持了其尊贵的地位。 在陆家中,陆逊和陆绩的关系尤为特殊。虽然陆逊是陆绩的侄子,但由于两人年纪相差不大,他们更像是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陆康的庇护下互相扶持。 有一天,两人坐在书房里,桌上铺着一幅兵法地图。 陆逊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地带,沉思道:绩叔,看这汉中,地形险要,若能掌握此地,便可为三国之立足点。 陆绩微微摇头,笑道:侄儿,我更希望看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兵法固然重要,但若天下无战事,岂不是更好? 陆逊看着陆绩,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绩叔的胸怀,逊儿佩服。可这乱世,恐怕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谋略。 陆绩轻叹一声,道:是的,只愿我们陆家能为这天下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然而,孙权对两人的看法和用人方式却大不相同。陆绩的忠诚和对汉室的忠心,虽然高尚,但在孙权看来,并不适应这个动荡的时代。相比之下,陆逊的文武双全和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力,使他更得孙权的青睐。 为了保持江东的家族力量平衡,并且利用陆家的名望,孙权做出了一个决定:让陆逊留在自己身边,成为东吴的核心力量;而将陆绩派往边远的郁林,凭借他的忠诚和能力,稳定边疆。 郁林郡当时已经是腐败的代名词,官员们沉迷于个人欲望,完全忘记了为民服务的初心。然而,当陆绩来到这片土地时,他立下誓言,要改变这一切,重振郁林的风气。 刚到郁林的那天,陆绩便召集了所有官员。他的目光如火焰般炽热,扫视过每一个人的面孔:我来这里不是为了享受官职,而是为了为百姓做事。如果有人想继续贪污腐化,我不会手软,先从整顿你们开始! 陆绩的话语像一记重锤,震醒了那些沉迷于权力和财富的官员们。他开始深入民间,亲自了解百姓的疾苦,从基层着手,逐步改善民生。凭借着清廉和勤政,陆绩渐渐赢得了人民的爱戴,郁林的风气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岁月流转,若干年后,郁林再无贪污腐败,百姓们的生活安稳富足。然而,这一切成就的背后,却是陆绩日夜操劳的结果。由于长时间的辛勤工作和他本就患有的脚疾,陆绩的身体逐渐衰弱。 当他告别郁林的那天,整个郡的人民都来到码头送别他。陆绩拒绝了百姓们送来的礼物,只带走自己的书籍和几件衣物。他坚持认为,做官要为民造福,而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 上船前,船家担心陆绩轻装上阵的船只可能会遇到海上危险,于是建议他带上一块大石做配重。陆绩无奈,只好照办。此事后来成为了郁林人民口耳相传的佳话。 为了纪念陆绩的廉洁和奉献,郁林的百姓在岸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廉石二字,这个故事也世代传颂。尽管陆绩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浑天图》和《太玄经注》这样的学术成果,更有他为政清廉、勤政爱民的崇高形象。2010年,电视剧《廉石传奇》的播出,让陆绩的故事再次为世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