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忌惮的将领——张郃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出色的猛将,勇猛且智慧过人,然而因他受到皇帝的重用,最终引来了许多嫉恨之情,导致他被联合排挤。这位将领就是张郃。他的军事才能不仅让诸葛亮屡次北伐受挫,也让魏国的权臣司马懿对他心生忌惮。
初露锋芒,屡次破坏诸葛亮北伐
公元231年春,诸葛亮发动了他的第四次北伐,计划在祁山建立蜀军的营地,准备一次大规模的攻势。那时,魏国的大司马曹真因病无法亲自出征,于是由司马懿临时接任,统帅三军迎战诸葛亮。司马懿任命了张郃和郭淮等人驻守长安。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司马懿悄悄动了除掉张郃的念头,意图借此机会解决他在朝中的威胁。
司马懿的最大对手毫无疑问是智勇双全的诸葛亮,而在魏国,司马懿无疑是三朝元老,权势滔天。能让他生出忌惮之心的,正是张郃的出色表现,足以看出张郃的才能非凡。
张郃的崛起:从初出茅庐到大器晚成
张郃的成长历程颇具传奇色彩。与三国早期的猛将相比,张郃的起步显得较为平淡。黄巾之乱爆发时,他参与了镇压,后来归附袁绍并因击败公孙瓒而升为中郎将,但随后的战斗中鲜有建树。直到官渡之战,面对曹洪的强势,张郃不得不投降曹操。也许是与曹操性格相投,张郃的命运因此发生了转折。
加入曹操阵营后,张郃逐渐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参与了淮南、凉州等地的征战,甚至参与了汉中的争夺,屡立战功。然而,他始终未能与刘备的五虎上将争锋,虽然与每一位交手都未获佳绩。但随着这些真正的猛将的先后陨落,张郃的能力才得以逐渐显现。
当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后,张郃晋升为左将军,继续与曹真、夏侯尚等人征战。经过多年的实战锤炼,张郃终于成为一位有着深厚战场经验的大器晚成者。
街亭之战:击败马谡,声名大振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张郃在街亭一战中,成功击败了蜀军的指挥官马谡。虽然王平副将的计谋帮助蜀军逃脱,但这一战大大挫败了诸葛亮的北伐计划,令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回汉中。这场胜利让张郃一举成名,曹叡也大为高兴,下令赏赐张郃,并加封他为征西车骑将军。
此战之后,张郃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还在朝廷上得到了曹叡的极大信任与重用。曹叡对张郃的评价极高,甚至公开称赞他,并赐予他博士头衔。这一切引起了魏国权臣司马懿的注意。虽然当时司马懿并未表现出杀意,但他内心的忌惮已经悄然滋生。
司马懿的忌惮与张郃的命运
张郃的出色表现使得他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到了229年,诸葛亮再度发动北伐,这一次,张郃再度奉命前去抵御蜀军。曹叡甚至亲自设宴送行,关切地问张郃如何应对诸葛亮。张郃镇定自若地分析了形势,并预测诸葛亮因为缺乏足够的粮草,无法长时间持续战斗,最终果然如张郃所料,蜀军在未到达目的地时便撤退。
这一战之后,张郃再次得到曹叡的高度赞赏,被封为征西车骑将军,显示出他在朝中的地位逐步稳固。然而,司马懿的不满也逐渐加深,尤其是在张郃频频得胜并且受到皇帝高度宠信的情况下,司马懿对张郃的嫉妒愈发加剧。
司马懿的毒计:张郃的死亡
终于,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司马懿找到了一个致命的机会。诸葛亮多次发起进攻,司马懿却故意避战,引得张郃心生疑虑,提出不同意见,主张与诸葛亮长期对峙,通过拖垮蜀军。司马懿心中更加愤怒,决定利用张郃的忠诚和谨慎进行一次致命的打击。
在诸葛亮撤退时,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蜀军。虽然张郃知道这是一个危险的任务,但军令如山,他不得不服从。结果,张郃在追击过程中中了诸葛亮精心布置的埋伏,左膝中箭,最终身受重伤。几日后,他因伤重不治而去世。
司马懿之所以坚持让张郃追击蜀军,就是希望他死于这场追击战,而诸葛亮虽知司马懿的阴谋,却也默许了这一结局。张郃的死,无论是对司马懿还是对诸葛亮来说,都是有利的。最终,这位才智双全的将领,便在权谋的漩涡中丧命。张郃无论如何选择,最终都难逃一死,成为了权谋斗争中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