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所编写的历史巨著,总共涵盖了二十四部史书。这些史书的编纂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记录了从黄帝时代的上古传说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而第二部史书则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自此以后,历朝的史书都延续了《史记》的纪传体写作模式,一直记录到明朝崇祯十七年。四千多年间,二十四史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朝代的历史。然而,当我们细心审视这些史书时,会发现其中缺失了一部历史——西夏的历史。
西夏,作为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历史上与元朝、金朝、辽朝一样,都是由异族所创建的政权。西夏的建立者是党项人,他们的祖先最初居住在四川松潘高原,在唐朝时期迁徙到陕北,因参与平乱而受到唐帝的赏赐,被封为夏州节度使。党项族长期处于依附于大国的状态,先后归附唐朝、五代以及宋朝,始终没有自己的独立领土。党项族的领袖拓跋氏,通过获得唐朝及其他朝代的支持,不断扩大势力,尤其是在五代十国混乱的背景下,党项族能保持较强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西夏的独立,是在公元1038年由李元昊建立的。李元昊的西夏政权在宋朝与辽朝的对抗中逐渐崛起,并且凭借战胜宋辽的多次战争,逐步跻身为大国行列,成为与宋朝和辽朝并列的三国之一。在这期间,西夏取得了自主的发展,并且在几次重要战争中,尤其是宋夏大战和辽夏大战中,展示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智慧。
随着金朝的崛起,西夏与金国达成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自己的独立地位,尤其是在金朝崛起初期,西夏的王朝政权通过结盟和合纵,避免了直接的灭国危机。此后,金朝逐渐征服了辽国,并与西夏维持着微妙的平衡。金朝的强大,为西夏争取了宝贵的生存空间,也让西夏的国力得以进一步恢复。
然而,随着蒙古帝国的崛起,西夏的命运急转直下。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强势崛起,一系列残酷的征服和战争,使得西夏成为了蒙古帝国征服的目标之一。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亲征西夏,尽管年事已高,依然亲自带兵与西夏作战。西夏最终投降,但这次投降却与以往不同,西夏的统治阶层几乎全部被处决,兴庆府(西夏的都城)经历了三天三夜的屠杀,民众死伤惨重。成吉思汗因西夏的背叛,心情愤怒至极,致使他在此次征战后病逝。这场战争,直接导致了西夏的灭亡。
对于西夏为何未能被列入二十四史,一种流行的说法是,蒙古帝国对西夏的仇恨促使元朝在编撰史书时有意忽略了西夏的历史。成吉思汗死于西夏的背叛,许多人认为元朝的史学家因政治原因,故意抹去西夏的历史记载,以此来报复西夏。然而,这个说法并非完全准确。因为元朝同样与金国、宋朝有深刻的历史仇恨,尽管如此,元朝还是为金朝和宋朝分别编纂了《金史》和《宋史》。因此,西夏没有史书的原因,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更可能的原因,是西夏史料的缺失。蒙古帝国对西夏的屠杀,使得大量西夏的文献资料被烧毁,许多西夏的官员和贵族为了逃避迫害,也不得不隐藏身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此外,由于西夏使用的是独特的西夏文,而蒙古人并不懂得这种文字,即便有部分档案流传下来,也因缺乏能够解读这些文献的人,而未能保存下来。即使后来人们试图寻找西夏的历史资料,也因时间跨度过大,许多档案已经无法找到。
与此不同的是,金朝虽然与蒙古帝国关系复杂,且存在语言上的障碍,但他们在金朝时期建立了专门的“监修国史”机构,这使得《金史》得以传世。西夏作为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却未曾设立类似的史书编纂机构,这也可能是西夏历史未能保存的一个原因。
西夏这个国家,虽然其存在仅持续了不到二百年,但它的历史却是复杂而充满传奇的。它的建立,像鹰一样快速崛起;它的灭亡,像鹰一样迅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夏的辉煌与衰落,留下了一片空白,也让后人只能从零星的史料和残存的遗迹中去寻找它的踪迹。而党项族的去向,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团。二十四史未曾记载西夏,也许是因为历史的破碎和遗失,造成了这段历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