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醉意山水”,奔跑的滁州是如何展示城市新坐标?
迪丽瓦拉
2025-09-25 20:33:29
0

九百年前,北宋大文豪欧阳修一句“环滁皆山也”,让滁州以山水诗意走进历史长卷;九百年后,这座古城正以“长三角黑马”的姿态,在区域发展的坐标系中重新定义自己。

滁州位于安徽省最东部,紧邻南京,素有“江淮保障”和“金陵锁钥”之称。它还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这座镶嵌在皖苏交界的古城,左手挽着南京都市圈的繁华,右手牵着合肥经济圈的活力,在两大国家级城市群的“双圈共振”中演绎着新时代的“醉翁新篇”。

数字是最有力的见证:滁州的经济体量从2012年的全国第185位,跃升至2024年的全国第85位,是近十年来全国发展进位最多、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滁州速度”。

这背后,是“双圈互动”释放的乘数效应,更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生动实践。

7月23~25日,由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与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滁州市委网信办联合主办的“融入长三角 释放新动能”媒体行活动举行,活动吸引了长三角地区数十家主流媒体到滁州探访。

媒体团既在琅琊山追寻“醉翁之意”,更在产业园区解码“发展之势”。这座千年古城如何将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醉翁新解”呼之欲出。

环滁皆景也

从滁州高铁站下车,乘坐20分钟轻轨,就到达了“琅琊山站”。

此次媒体行活动,来自江浙沪皖的十余家知名媒体团,最期待的就是感受大文豪欧阳修的“醉翁之意”。

一座琅琊山,半部滁州史。八百年前,太守欧阳修常在此处“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如今醉翁亭依旧“翼然临于泉上”。滁州的名声远扬,不得不感谢欧阳修的这位文旅推介官,他的《醉翁亭记》就是最好的“安利帖”,在时光远扬中邀约大家品味醉美琅琊。

琅琊山上,有一块刻有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石碑,不少游客都会走上前摸摸这块石头,与欧阳修来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琅琊山无疑是滁州文旅的“金字招牌”。尽管夏季天气炎热,上山的游客却不少。“山里的温度比市区要低几度,看到山山水水心情也畅快。”一位来自南京的游客李一宁和记者说。

抬头望去,琅琊山主峰海拔仅317米,却因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秀美的自然景观而被誉为“蓬莱之后无别山”。历史上众多文人名士留下诗文墨宝,儒释道文化交相融合,相映生辉。景区内,醉翁亭、琅琊寺、深秀湖等景点错落分布,既有江南园林的精致,又有皖东山水的雄浑。

值得关注的是,琅琊山并没有一直“吃老本”,而是不断努力丰富文旅新业态,让人们在此找寻到“诗与远方”。2024年,琅琊山正式晋升为国家级5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市民321.6万人次,同比增长12.66%,旅游直接收入6447.21万元。

其实,滁州早就不只是太守笔下的“环滁皆山”,而是“环滁皆景”。

不似琅琊山名气那么响亮,位于来安县的池杉湖湿地公园近年来也成为社交网络的新宠。这里不仅是鸟类的天堂,还是滁州以及周边的都市人周末逃离喧嚣、亲近自然的重要“精神栖息地”。

第一眼看去,这是一片绿意充沛的“水上森林”。池杉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苏皖交界处,湿地面积5600亩,拥有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池杉林。公园的前身,是四十多年前为了涵养水源、防洪固坝而在雷官镇黄大圩村人工栽种的一片水生池杉林。

记者注意到,身边的快门声开始集中了,有人开始感叹:“真像《动物世界》里的场景!”上午的阳光很温柔,光晕洒在千亩池杉林间,水面泛着细碎的银光。一阵翅膀拍打的声音打破了湖面的宁静——几只白鹭从树梢腾空而起,秀美的身影掠过水面,激起层叠波纹。它们时而低飞盘旋,时而俯冲入水。阳光、水影、飞鸟的完美交织,把这一刻的惊叹与感动留在了游客的记忆里。

“秋天才是最美的季节,你能看到这个公园最丰富的颜色!”来安县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番秋日邀约,让在场记者们留下了“十月重访”的期待,对池杉湖的四季之美又添了几分想象。

从欧阳修笔下“环滁皆山”的千年咏叹,到如今“环滁皆景”的生动实践,滁州正在书写新时代的文旅答卷。这座被誉为“金陵锁钥、江淮保障”的历史文化名城,去年全市接待游客量409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17.8%。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滁州正以“诗画滁州”“田园滁州”“山水滁州”等多重品牌重塑文旅格局。

池杉湖湿地公园。王倪东 摄

“芯光互映”

早在八百年前,滁州因为琅琊山在欧阳修笔下出圈。如今,滁州在另一种维度中被更多人关注到,是因为其“芯光互映”的产业之姿。

此次媒体行活动中,探访团们走进了滁州市多家高新科技企业,深入了解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向现代化产业强市转型的生动实践。

滁州是跑进“芯”赛道的。在华瑞微电子科技公司的展厅里,摆放了很多亮晶晶的“圆盘”。灯光下,圆盘是由一个个璀璨透亮的小方格组成,每一个都藏着无限的“能量”。这些亮晶晶的“银色圆盘”,实则是现代工业重要的电能转换“心脏”——每个晶圆上密布着功率芯片,将成为无人机、智能家电乃至新能源汽车电能转换的“大脑”。

华瑞微电子科技项目投资30亿元,创造了多项滁州纪录:它是全市首个晶圆制造项目、南谯浦口合作基金首个投资项目、跨省合作产业园首个投产项目。更令人惊叹的是其建设效率——从项目洽谈到正式签约仅用28天,从破土动工到建成投产仅用12个月。

公司副总经理薛璐表示,2024年底,华瑞微电子科技的6英寸晶圆厂月产能已达7万片/月,产品良率稳定在99%以上,已经达到业界成熟晶圆厂的良率水平。公司在2025年实施扩产计划,目前已经完成净化间装修和设备搬入,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四季度产能将达到11万片/月。

在长三角产业版图上,滁州正以“芯光互映”的产业格局崭露头角。最新数据显示,滁州已集聚半导体产业链企业近百家,年产值突破400亿元,在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占据重要一极。而与之交相辉映的,是同样蓬勃发展的光伏产业生态。

媒体团来到来安开发区的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智能化车间赶制订单。该公司是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属国家级绿色工厂。走进捷泰新能源的智能化生产车间,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未来工厂的生动图景:在全长600余米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精准完成硅片清洗、镀膜、印刷等关键工序,AGV物流小车沿着既定轨道无声穿梭。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投资126亿元建设的18GW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已成为全球N型TOPCon电池有效落地最大量产基地。“这片看似普通的电池板,却蕴含着行业最前沿的技术突破。”企业技术负责人指着最新下线的光伏电池介绍道。通过7.23亿元技改投入,其电池转换效率实现从25.2%到26.8%的跃升,自主研发的TBC电池效率更是超出行业主流水平1.5个百分点。

近年来,滁州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抢滩光伏产业赛道,已建立起一个投资规模大、头部企业多、产业链齐全的光伏产业集群。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福莱特、福斯特等光伏巨头纷至沓来,逐渐构建起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边框、封装胶膜、焊带、背板等日趋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

半导体与光伏两大新兴产业正如双星辉映,一个在微观世界里雕刻“方寸乾坤”,一个在新能源领域追逐“日月之光”,共同书写着滁州从传统名城向现代化产业强市转型的精彩篇章。

华瑞微电子科技公司生产的芯片。王倪东 摄

当行政边界感“消失”

“过了这条河,就是南京。”滁州临溪社区的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说。

此次媒体行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宁滁两城的交界处的小社区。这里正生动演绎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微观实践。

这里的边界是一条河,河岸这边是安徽滁州,那边是江苏南京。记者放眼望去,两岸有同样林立的楼房、忙碌穿梭的车辆,洒在身上的阳光,这些“同样”的触感让行政边界在现实中显得模糊而温柔。河水可以划分地域,却隔不断两地在生活、产业中亲密交往相连。

临溪社区地处来安县汊河镇东南部,与南京江北新区一河之隔,区域面积1.73平方公里,常住外来人口约16000人,因拥有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环境,约一半以上居民是在此买房养老的南京人或在南京工作的异乡人,形成了独特的“双城生活”模式。

记者注意到,在社区里代表南京的“苏A”车牌“出镜率”极高。事实上,汊河居民驾车去南京市区,与去趟来安县城的时间相近。“我们这里距离南京市中心新街口25公里,距离南京长江大桥18公里。”汊河镇宣传委员孙骏说。

一条500多米、横跨滁河的汊河大桥,将汊河镇与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紧密相连,也见证着两地居民工作生活的“双城记”。“一脚油门,就到了南京。”工作在南京生活在汊河的周远说。周远平时在南京江北新区上班,他是第一批在汊河镇置业的南京人。几年前,他被这里的房价和生态环境吸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下一套河景房。这个决定提升了他的生活幸福度——社区门口就是宁滁轻轨站,20分钟直达南京地铁3号线。“我用更低的住房成本获得了优美的风景、优质的居住环境,提升了生活幸福度。”

这种“同城感”正在细节中蔓延——南京社保卡能在社区药店直接刷卡;连垃圾分类标准都与南京同步。就连社区服务都带着浓浓的“南京味”,居民笑称这里是“南京特别社区”。

更深层的融合正在发生。滁宁城际铁路开通后,列车将公交化开行,平均15分钟一班。该线路开通后,大大缩短了南京、滁州的距离,满足两市居民多样化出行需求,对于推进宁滁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汊河至南京林场的接驳公交将开通,滁州市民们只需20分钟即可到达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站,换乘方便。

从“隔河相望”到“携手共进”,滁州与南京的互动不断深化。两地的产业协同如同汊河汇入长江,在资源互补中激荡出澎湃动能。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在于公共服务“无感切换”带来的心理认同。

真正的一体化,不在于消除地理边界,而在于打破心理隔阂。当“双城生活”成为主动选择,当居民获得感持续提升,长三角一体化最生动的实践样本也就具象化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靖康之耻之后,南宋朝廷虽然安稳地坐落在江南,但却过着奢靡荒唐的生活。虽然有一心抗金的岳飞,他却始终未...
原创 刘... 在葭萌关之战中,张飞与马超展开了长达两百多个回合的激烈对抗,双方始终未能分出胜负。最后,诸葛亮决定亲...
原创 1...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苏联的政治局势迅速陷入沉寂与混乱。政府高层的权力结构几乎在瞬间崩塌,苏联...
原创 蒋...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的主力部队遭遇重创,蒋介石无奈之下只得退守台湾。尽管身处异地,他从未放弃过重回大...
原创 这... 八路军太行军区成立于1940年,由刘伯承和李达共同在河北省涉县创建,最初是晋冀豫军区的一部分。194...
原创 战... 魏国早期的强盛,始于魏文侯时期,并延续到魏惠王的初期。魏国一直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尽管后期与曾经的盟...
原创 满... 在满清贵族中,除了皇族的爱新觉罗氏外,还有四个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分别是赫舍里氏、钮祜禄氏、叶赫那拉...
原创 关... 跃马挥刀,英勇杀敌,众人欢呼,皇帝赐金封侯,自封为王。关羽向曹操告别,仰天长啸,英雄气吞山河,伟业千...
原创 十... 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创造了战争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传奇。这场战役中,蒋介石动用了大量的兵力,甚至亲自...
原创 浅... 前言: 明朝的宦官制度是中国历史中一个独特且重要的政治体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宦官群体,作为一...
锐评|这个借口,和上世纪日本侵... 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上台先玩火,公然宣称若“台湾有事”将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
原创 孙... 孙中山去世后,孙中山的独子孙科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孝心,决定在中山陵附近建造一座精美的小公寓。...
原创 对... 周恩来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他能清晰地看透复杂的时局和国民党内部的情况,尤其是对蒋介石的看法更是精准...
原创 此... 1945年,麦克阿瑟将军乘坐飞机降落在日本的机场,他本以为自己是将美国的自由和文明带到了日本。然而,...
原创 韩... 在职场和商业交易中,涉及重大利益的环节通常离不开当场验货。无论交易方式如何,就像别人把钱交到你手里时...
原创 曹... 一、前言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天下四分五裂,各地豪杰纷纷崛起,争夺中原的控制权。在这片乱世之中,三位...
原创 古... 《史记》是一本与中国悠久历史息息相关的书籍,它的地位不可忽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它在...
原创 庞... 孰高孰低的差距,实际上很容易看出来。《隆中对》是诸葛亮在刘备几乎一无所有,且正被曹操追杀的困境下提出...
原创 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原创 朱... 朱元璋刚登基时,将都城定在南京,但他早就意识到南京并不适合长久作为明朝的政治中心。尽管如此,他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