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袁世凯长子,为了太子之位暗杀二弟,二弟死后被妹妹强制磕头
迪丽瓦拉
2025-09-26 00:01:38
0

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历史人物,不仅因为他在政治舞台上的风云变幻,更因为他的家庭生活充满了封建色彩。袁世凯一生有一位正妻与九位妾室,育有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除此之外,家族成员还包括孙子、外孙和儿媳等众多人。可以说,袁家是一个典型的大家族,人口庞大,关系错综复杂。尽管如此,袁世凯在这些儿女中最为重视的仅有三人——长子袁克定、次子袁克文和五子袁克权。即使是他称帝的时刻,这三位儿子也都穿上了他亲自为他们定制的太子服,仿佛预示着他们的未来都将与帝位紧密相连。

然而,袁世凯的这种做法无意间为家族内部埋下了极大的矛盾,尤其是长子袁克定,为了最终获得太子的位置,他甚至不惜对自己的亲弟弟采取极端手段。关于袁世凯为何要称帝的原因,历史上有着诸多不同的解读,但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人物便是他的长子——袁克定。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发妻于氏所生,因母亲于氏长期不受宠爱,袁克定自幼由大姨太沈氏抚养长大。作为唯一的嫡长子,袁克定自幼便拥有了许多优越感,常以“长兄”的身份管束弟弟妹妹们。成年后的袁克定深得父亲的宠信,常常被派遣出去处理事务。然而,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袁克定的雄心也愈发膨胀,他开始渴望权力的顶端,鼓动父亲称帝,这样一来他凭借自己的嫡长子身份,便能顺理成章地继位为太子,待父亲去世后,便能顺利接管父亲的地位。

然而,命运似乎捉弄了袁克定。一次骑马时,他不幸摔伤了腿,左手也因此受伤,导致他终生残疾。袁世凯对此感到非常遗憾,认为儿子身体残缺,无法“君临万民”,因此不再寄望于长子,而将目光转向了次子袁克文和五子袁克权。得知父亲的打算后,袁克定愤怒至极,但由于传统礼教的束缚,他不能直接对父亲发泄愤怒,便将所有怒火转移到弟弟们身上。

在他看来,五弟袁克权年纪尚小,不足为惧,最令他忌惮的是才智出众的二弟袁克文。更何况,袁克文既是三姨太的长子,又是由大姨太带大的爱子,社会上有不少人支持他继承太子之位。袁克定得知这一消息后暴跳如雷,扬言:“如果父亲真立二弟为太子,我就将二弟杀了!”

袁世凯最宠爱的三女儿袁静雪无意间听到了大哥的话,心中一阵惊慌,赶紧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父亲。没想到,袁世凯听到这些话后竟然显得十分淡定,只简单地说道:“胡说。”对于是否相信袁克定的杀心,历史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可以看出,袁克定对弟弟袁克文的仇恨并未因此减轻。

袁世凯宣布称帝后,外界的强烈反对几乎成了众所周知的事实,而令袁世凯最为意外的,是自己最看重的次子袁克文竟然也反对父亲的决定。事实上,袁克文对于政治并没有兴趣,他认为父亲的称帝之举必然会引发社会的广泛不满,局势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上书父亲,试图劝阻他,信的最后写道:“绝岭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用这句话劝父亲三思而后行。

然而,袁世凯已经下定决心,他对袁克文的劝告置若罔闻,反而大加训斥,甚至将袁克文软禁在北海的雁翅楼。袁克文无可奈何,只能趁着父亲允许他外出的机会,悄悄带着妻儿逃到了上海。

即使身处上海,袁克文依旧忧心忡忡,担心大哥随时对自己下手。他为了寻求保护,最终加入了上海的青帮,试图通过这个势力为自己争取安全。袁克定得知二弟逃离后,略微松了口气,但很快,由于社会各界对于袁世凯称帝的不满愈演愈烈,袁世凯仅仅做了80多天的皇帝便宣布退位。而袁克定原本寄望于太子之位,结果一场政变让他彻底失去了希望。

更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场称帝风波,竟成为了袁氏家族的最后一次高光时刻。在袁世凯退位不久后,他突然病重去世。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袁克文急忙赶回北京,见到已经死去的父亲,他终于忍不住痛苦,斥责大哥:“都是你害了父亲!”袁克文认为,父亲的去世与大哥支持父亲称帝的决定密切相关,正是这场称帝风波使得袁世凯精神压力过大,最终病重离世。

袁克文的责难引起了家中其他兄弟姐妹的不满,他们纷纷指责袁克定。然而,袁克定依旧是家中长子,在袁世凯去世后,他分了家,继承了大部分遗产,而其他兄弟姐妹则分得较少。但袁克定的霸道分家方式,却引发了家族的强烈反感,最终他成了一个孤立无援的“孤家寡人”。即便逢年过节时家族聚会,他依然孤独一人,众人对他敬而远之。

1931年,袁克文去世,亲朋好友前来吊唁,袁克定也来到现场。然而,在他祭拜的时候,三妹袁静雪强行要求他跪拜袁克文的遗像,否则就要按青帮规矩处死他。袁克定无法违抗,只能屈服,强行跪下后匆忙离开。

此后,袁克定再也没有离开过北京。他挥霍了父亲留下的遗产,直到建国后,才依靠国家的补助勉强度日。1958年,袁克定去世,享年80岁,最终他在孤独和贫困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岳... 岳钟琪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汉臣,虽说在那个时代,汉人能够掌握实权的机会十分稀少,而大多数兵权都掌握在满...
原创 天...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一直吸引着全国人民的目光。这幅画像不仅是新中国历史的象征,也...
原创 古... 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众多,特别是元朝和清朝这两个时期,均为外族统治中原。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在占...
原创 少... 在佛门圣地少林寺,曾有一位备受尊崇的人物——释永信。多年来,他人前是备受敬仰的高僧,引领少林寺走向国...
原创 玉...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慈禧太后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且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她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政治...
原创 网... 在网络上曾流传着一段广为人知的所谓秦始皇登基诏书,其中有一段引人注目的话:“朕亡,亦将化身龙魂,佑我...
原创 朱... 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孙若微这一角色塑造了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形象,她是靖难之役中丧命大臣的遗...
原创 唐...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一个时代的运气,真的会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就说唐玄宗吧,前半辈子活得像开了挂...
原创 东...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典型的奴隶制王朝,它们分别是夏朝、商朝和周朝。这三大王朝都颇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原创 满... 在她的传奇一生中,满都海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她不仅是蒙古大汗的妻子,更是成吉思汗血脉的捍卫者。为了...
原创 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人物的命运常常因周围的环境、个人的性格和行事风格而发生微妙变化。郑耀先,军统局...
原创 8... 在许多中学的历史课堂上,老师在讲解苏联历史时,往往会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这三个名字...
原创 晚... 晚清时期,李鸿章的名声响亮,他作为一位重臣,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和资源。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位曾经...
让证据说话:甘肃正宁黄帝冢辨伪... ——基于历史地理与考古学的综合考辨 文/福安 一、文化厚土:正宁的历史地理坐标 陇东正宁,一片被中华...
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每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都镌刻着团结奋斗的深深印记。从嘉兴南湖红船的星星之火到延安...
原创 释... 从白马寺方丈调任少林寺住持,表面上看是高升,实际上是降级。因为白马寺是咱们第一座官办佛寺,历史悠久,...
原创 刘... 刘濞(前215年-前154年),沛县(今属江苏)人。汉高祖刘邦之侄,刘仲之子。西汉宗室,诸侯王。在古...
原创 宋... 宋朝的宗室制度一直以来都引人注目,因为它严格且独特。许多人可能不清楚,尽管宋朝持续了近三百年,却仅有...
原创 连...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历史小说中,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总是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最为著名的“空城计”便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