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牌军在历史的长河中向来备受轻视,常常成为讽刺和嘲笑的对象,然而今天我要讲述的这支所谓的“杂牌军”却是一支抗日 hero,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故事。其总司令刘茂恩,在面临绝境之际选择以自杀殉国,然而命运的转折使他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中获救,续写了精彩的历史篇章。
刘茂恩,这位几乎鲜为人知的英雄,起初并未赢得广泛的赞誉。作为一名历史人物,他的名字更难以在众多抗日英烈中脱颖而出。这位士兵的生平与他兄长刘镇华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兄弟二人曾多次投靠不同的军阀,从袁世凯到冯玉祥,再到阎锡山,甚至最后归入蒋介石的麾下,似乎在历史的潮流中随波逐流。
刘茂恩出身于河南巩县,投身军伍的初衷主要受到哥哥的影响。刘镇华作为镇嵩军的首领,其麾下的军队纪律松弛,很多士兵甚至是匪徒,时常制造动乱。然而,与哥哥相比,刘茂恩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却不可小觑。他曾在中原大战中代替兄长出任第15军的军长,展现出不俗的军事才能。
进入1930年8月,刘茂恩带领自己的部队投靠蒋介石,并在抗日战争期间被任命为第13军团的军团长。区别于许多其他“杂牌军”,刘茂恩在与敌交锋时无所畏惧,勇于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激烈的斗争。他最为人称道的战役,无疑是中条山之战。当时他以第14集团军的总司令身份,面临日本原田师团的猛烈攻击。此役中,由于第54师和第47师的撤退,刘茂恩的部队在敌人强大攻势下陷入了险境。
面对日军的空中轰炸和地面进攻,刘茂恩与他的部队陷入了左右夹击的绝境。虽然面临补给线的中断,且战事愈发艰巨,他丝毫没有选择投降或是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派出一支部队,神勇地从敌人侧后发起反击,出乎意料地造成了日军的损失,激怒了敌方,令其增派近4000名士兵。刘茂恩如同孤岛般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
在敌人围剿的重压下,刘茂恩的部队百般挣扎仍无法突围,士兵们纷纷劝他换上便衣,逃离战场。然而,刘茂恩却坚守信念,甚至在绝望中拔出手枪意图自尽。所幸他手中的武器被身边的战士夺了下来,侍卫们极力劝说他放弃轻生的念头,然而当时形势似乎已无望。
似乎上天眷顾,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引发了山洪,恰逢此时,刘茂恩在部下的协助下成功逃脱了敌军的包围。这一场自然的灾难成为了他逃离绝境的契机。后来的日子里,刘茂恩以其坚韧的精神走到了85岁,直至1983年在台湾辞世。他的故事,虽是杂牌军的传奇,却真实地反映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