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根据地是继中央苏区之后,全国第二大苏区,成为了无数革命战士英勇奋斗的地方。在这片根据地上,工农革命队伍日益壮大,革命事业蓬勃发展。然而,随着张国焘的到来,这片土地的命运却发生了剧变。他在根据地内发起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导致许多革命干部遭到迫害,甚至一些无辜的革命英烈也因此丧命。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吴保才,便是其中一位不幸被张国焘错杀的红军高级干部。那么,吴保才的一生到底有哪些值得铭记的故事呢?
吴保才,1895年出生于安徽省凤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吴家只能带着他逃荒至六安一带。随着年龄的增长,吴保才在黄烟店做学徒,这段时间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烟店的工人们常常通过罢工、斗争等方式争取自身的权益,吴保才被工人们为争取平等和公正所激励,渐渐地,他的心中萌发了反抗压迫、改变命运的革命思想。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吴保才积极投入到反帝斗争中,支援上海工人的革命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吴保才首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终于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能为贫苦人民带来解救,只有依靠这一科学理论,才能够真正改变国家的命运。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上了为国家和人民争取幸福与尊严的革命道路。
1927年初,吴保才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随着大革命的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展开了严酷的镇压。面对压力,吴保才并没有放弃,而是带领工人们展开反抗,趁着夜色在墙上张贴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行的标语,与敌人展开斗智斗勇的较量。同时,吴保才也致力于六安一带的工人组织工作,他积极推动成立工会,为工人争取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工作条件。通过他的努力,六安一带的工人逐渐成为党领导下的一股可靠力量,在后续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1年,皖西北特委成立,吴保才当选为特委委员,并在次年红四方面军东征皖西时,负责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在这一关键时刻,吴保才带领群众和工人们为红军运送粮草,确保了红四方面军顺利完成任务并赢得了战斗胜利。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吴保才不仅在党内获得了认可,也进一步坚定了自己为人民、为革命事业服务的决心。
1932年10月,红27军成立,吴保才被任命为副军长。此后,他坚持在皖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威慑了敌人,为红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1933年,红28军的政治部组织科长郭炳志叛变投敌,给革命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面对这一背叛,吴保才果断采取行动,通过巧妙的反间计成功除掉了叛徒,捍卫了革命队伍的纯洁性与斗志。
然而,正当吴保才为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时,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34年5月,吴保才将一封“表扬信”交给郭炳志,信中赞扬他“深入敌营”并要求他迅速获得敌军的兵力部署情报。随后,他巧妙安排信件“失落”,让敌人发现并处理掉了郭炳志。胜利的果实,却没有给吴保才带来应得的荣耀。
1934年秋,随着张国焘在根据地内发起“肃反”,许多革命者遭到了冤屈。鄂豫皖省委也在张国焘的指示下执行“肃反”政策,吴保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不久后,他便被带到霍山大化坪南河沿广场,残忍地被亲人所杀,年仅39岁。
新中国成立后,吴保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后人始终铭记着他为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尽管吴保才的生命短暂,但他为人民、为国家所做出的无私奉献,依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与人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