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到麦曲河畔的第26日,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名叫《成龙收藏人生》的书,书不厚,只有239页,但是内容却很沉重。因为里面记录的是一段古建筑的历史。
成龙谈及写这本书的缘由:是因为二十多年前,他在国内买了十间安徽的古建筑,本来想着找一块地,把老房子重新建好,让爸妈住,不料他的父母均在购买古建筑的十多年内相继辞世,这十栋包括厅堂、戏台、凉亭的徽派木建筑,便一直躺在仓库里成为白蚁的食粮。这些老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如果不摆出来让人欣赏实在浪费。
成龙本想把这些老房子捐给香港政府,但是却由于地方有限,迟迟没有一个结果,2013年4月,他在微博表示,将把4栋古建筑无偿捐赠给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他不顾中华传统,将古建筑流失海外,有人说他沽名钓誉,贪慕虚荣,但是真正的原因,却鲜为人知。还好有了这本书,给了国人一个答案。
看着书中精美的插图,不仅遥想起了古建筑的命运,他们本分布在安徽的秀水青山之间,但是随着岁月的推移,一砖一瓦一旦受损,整座建筑逐渐以肉眼所见的方式和世人告别。
在笔者所曾探访的重庆涪陵大顺镇,曾经有一千座形态各异的碉楼,但是保存至今的不足100座,剩下的垮的垮,拆的拆,逐渐消失在了岁月的洪流中。
所以感谢成龙,让我们看到了本已消失但保存至今的若干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有些虽然只能通过照片一睹它的风采,但是最起码,它以另外一种方式活在我们的心中。希望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参与到保护古建筑的队伍中来,让更多的建筑精品留存后世、万代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