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建国后有人提议平掉袁世凯陵墓,毛主席这样回答的,彰显格局之大
迪丽瓦拉
2025-09-27 03:32:09
0

1952年11月,毛主席在视察完河南安阳的工作后,特地参观了当地一处著名的历史遗址——袁世凯的陵墓“袁林”。站在这座规模宏大的陵园前,毛主席感叹道,这座陵墓的建设可谓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折射出了一代人心血与努力的结晶。就在这时,谈及袁世凯的“窃国之举”以及其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历史行为时,现场有人提出建议,认为应当将袁世凯的墓地彻底拆除。面对这个提议,毛主席深沉地微笑道:“还是留给后人吧,把它当做反面教材。”

事情的起因源于1952年10月,毛主席乘坐专列视察黄河两岸。11月1日,毛主席在返回北京途中特意在河南安阳停留了数小时。在当地干部的热情邀请下,毛主席顺道参观了安阳的名胜之一——袁林。许多人对此感到疑惑,毕竟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而项城与安阳相距近千里,袁世凯为何选择安葬在这里,一度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

历史记载显示,1908年慈禧去世后,清朝王朝意识到袁世凯的潜在威胁,便以“足疾”为由要求袁世凯返回老家休养,实则是解除其兵权。然而,袁世凯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权力,而是耐心等待时机,最终复出并逐步掌控了清朝的权力。当时的安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既是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名城,又坐拥京汉铁路要道。袁世凯选择安阳隐居,可以说是为将来可能的政变铺设了道路,他能够通过铁路迅速回到京城,从而把握任何突发的局势。也正因为如此,安阳被视为袁世凯的“龙兴之地”。

至于袁世凯为何选择安葬在安阳,一直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历史上曾有种种说法,有人认为,袁世凯称帝后成为历史罪人,担心家乡百姓会对其进行报复,因此将陵墓设在远离项城的安阳。也有流言称,袁世凯的陵墓并不在安阳,所谓的“袁林”其实只是个假墓,真正的陵墓另有其地。尽管如此,袁世凯的后人多次前往安阳祭拜,可以证实其真正的陵墓确实在这里。

在参观袁林时,毛主席和大家讨论起了袁世凯的一系列倒行逆施。此时,有人提议将袁世凯的墓地完全摧毁,以此来彻底断绝与历史上这个“窃国大盗”的联系。毛主席听后微微一笑,表示:“还是留给后人吧,就当作是反面教材。”接着,毛主席深入谈到了袁世凯的种种“反面事迹”。虽然毛主席未曾与袁世凯亲自交往,但袁世凯去世时,毛主席已经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对于袁世凯的一些行为与历史事件,毛主席曾亲身经历过,并且深有感触。

辛亥革命爆发后,毛主席投身革命,加入了革命新军,但仅仅半年后,袁世凯便窃取了革命成果,这对毛主席来说是巨大的打击,最终毛主席因不满离开了军队。毛主席指出,袁世凯的本质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以权谋私。在维新变法时期,袁世凯通过背叛维新派,借此获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而在1911年,袁世凯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国民政府,逐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接下来,袁世凯通过北洋军压制了一个又一个反对势力,其个人的野心逐渐膨胀。

尤其是在1915年5月,袁世凯签订了《二十一条》这一卖国条约,导致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感与愤怒。得知这一消息时,年仅22岁的毛主席痛斥袁世凯是民族的耻辱,并在文章中呼吁中国青年要奋起反抗,捍卫国家尊严。同年10月,袁世凯以荒谬的“称帝投票”方式,最终以强权压迫民意,宣布自己称帝。虽然袁世凯当时表面上显得信心十足,但在内心深处,他对于称帝也存在不少顾虑。为了给自己增信心,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甚至篡改了报纸报道,伪造了民众对袁世凯称帝的支持。这一小伎俩虽被揭穿,但袁世凯已然深陷自我膨胀的泥沼,忽视了自己作为政治家应有的清醒。

然而,民众的反抗和北洋军内部的分裂最终令袁世凯不得不放弃称帝,并在1916年3月宣布废除帝制。然而,不到三个月后,袁世凯因尿毒症去世,年仅56岁。尽管袁世凯的称帝梦想破灭,他依然得到了北洋政府和当时权贵阶层的支持,举行了盛大的葬礼。甚至,全国学校停课一天,全国民众为其哀悼。

毛主席曾指出,历史已经证明,那些出卖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人,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死亡,且大多短命。尽管袁世凯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负面的评价,但他墓地的保留却反映了毛主席深邃的历史眼光与宽广的胸怀。毛主席在指示保留袁林的同时,表现出了一种包容的精神,认为这座墓地可以作为历史的警示,供后人警醒。事实上,1978年国家对袁林进行了修缮,而在2013年,袁林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毛主席对历史人物的宽容与深思熟虑,不仅体现在袁世凯墓地的保留上,还反映在他对蒋介石祖坟的保护上。1949年浙江解放后,毛主席并没有平掉蒋介石的祖坟,反而下令保护,显示出他大度的胸怀。正如传闻所言,当蒋介石得知这一决定时,站在大陆方向的他不禁微微点头,似乎在心中对毛主席的宽容表示认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有... 1978年11月,北京西郊的一座朴素的办公室内,邓华正在专心翻阅外军资料。忽然,一位老参谋走了进来,...
原创 项... 咱们都知道项羽,那可是秦末的风云人物,自封西楚霸王,武力值爆表,打仗更是厉害。可最后在垓下被围,落得...
原创 长... 长沙,位于湖南省的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与长浏盆地的西缘交汇处。这里,湘江穿城而过,历史悠久,自旧石器时...
居延遗址考古发现一处青铜时代遗... 光明日报阿拉善8月2日电 记者高平、王潇从内蒙古阿拉善盟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获悉,近日,居延遗址多学科综...
烽火北碚 众志之城|“东方的诺... 近百年前,北碚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北碚开拓者”卢作孚带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解决治安...
原创 1... 1946年10月下旬,晋察冀军区领导层在涞源县召开了一次极为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
刘春声专栏:《三件年代不同款式... 三件年代不同款式相同的文房香炉 刘春声 南宋青铜弦纹炉 宋代(960–1279年) 大都会博物馆藏...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去世,享年9... 记者获悉,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许倬云,史学大家,1930年生于厦门,江苏...
许倬云大师的朱元璋一文谬误(三... (六千多字) 许倬云大师的朱元璋一文中谬误有多少?——兼评鹦鹉式史学(上) 许倬云的朱元璋一文错谬...
原创 我... 在历史的长河中,谋士一直是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力量。不同于武将通过亲身的战斗来衡量成败,谋士的能力往往...
原创 凌... 1942年,凌少农在一场生意谈判中与日本人接触。当时,他正在为新四军筹集冬季所需的布料。日本商人看着...
原创 朱...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便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这段艰难的岁月让他对上层阶级产生了深深的厌恶。终...
原创 辽... 1948年11月2日,随着沈阳和营口的解放,辽沈战役圆满结束。这场战役持续了52天,不仅成功解放了整...
原创 部... 1945年9月23日,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兼政委黄克诚接到了一项紧急命令,要求他带领部队立刻前往东北参...
原创 正... 包拯,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清官,一直以来是历史上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的铁面无私和公正廉洁成为了后人心...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史实展”入选... 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近日联合公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
许倬云先生去世,享年95岁 澎湃新闻获悉,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许倬云。视觉中国 图 许倬云在《许倬...
原创 孙... 《——·前言·——》 庞涓的死,标志着这场残酷战斗的结局——魏国的赫赫有名的将领,曾经与孙膑共读兵...
原创 西...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这一历史事件引发了广泛的政治波动。在这一幕的背后,中国共产党(...
花脚大仙分享:《“大邦之梦”系... 《吴国的北方朋友》上篇 苏州博物馆特展系列 花脚大仙分享 本展以晋、楚、吴三国的文化交流为明线,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