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历史啊,有时候真能让人瞅着心疼。就说西晋那阵子吧,刚把三国那摊乱事儿捋顺了,本来该好好过日子了,结果呢?自家王爷们先打起来了,一打就是十几年,好好的家业愣是给折腾没了。
记得小时候翻历史书,总觉得司马懿一家子挺能耐的,熬死了曹操熬死了诸葛亮,最后把天下攥在手里。可到了司马炎这儿,建国刚没多少年,就开始犯糊涂。你说他放着好好的郡县制不用,非得学老祖宗搞分封,把自个儿的兄弟子侄全封了王,还给了兵权。那会儿他可能觉得,都是自家人,手里有兵才能帮着看住江山。可他没琢磨透,人心这东西,哪是血缘能捆住的?
就说晋惠帝吧,这位皇帝也是个实在人,大臣跟他说老百姓没饭吃,他还纳闷呢:“没饭吃?那为啥不喝肉粥啊?” 你说这样的君主,手里的权力可不就成了旁人眼里的肥肉?先是他媳妇贾南风,仗着皇帝糊涂,把朝政搅得一团糟,杀了太子不算,还想把王爷们也拿捏在手里。
这时候第一个忍不住的是赵王司马伦,你猜他干了啥?直接带兵冲进宫,把贾南风给废了,自己当起了皇帝。他可能觉得,凭啥一个女人能说了算?可他不想想,他这一动手,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其他王爷一看,哦,原来皇帝这位置是能抢的啊?那谁还乐意乖乖待在封地?
接下来的日子可就热闹了,齐王、成都王、河间王... 一个个都带着兵往洛阳跑,今天你把我打跑了,明天我联合其他人再打回来。街上的老百姓可遭了殃,昨天还看着赵王的兵在街上耀武扬威,今天就换成成都王的旗号了。有回听老辈人讲,那会儿洛阳城里的铺子,上午还开着门,下午就得关门上板,就怕兵爷们抢东西。
最让人觉得可惜的是,这些王爷们打起来,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河间王司马颙打洛阳的时候,把黄河大堤给扒了,就为了挡住对方的兵。结果呢?兵没挡住多少,沿河的村子全被淹了,老百姓抱着门板在水里漂,哭喊声能传到几十里外。你说这叫啥事儿啊?都是司马家的人,都是一个祖宗下来的,为了个皇位,把自个儿的根基都给刨了。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有大臣劝过这些王爷,说咱们都是一家人,有话好好说,别动不动就动刀子。可那会儿谁听得进去啊?手里有兵的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没兵的就想着怎么拉拢盟友。就像齐王司马冏,刚把赵王赶下台的时候,好多人都盼着他能好好整顿朝政,结果呢?他整天喝酒玩乐,把朝廷当成自己家的后花园。有回他在府里摆宴席,听说有老百姓饿死在城外,他眼皮都没抬一下,还说:“饿死人有啥稀奇的?年年不都这样?”
你说气人不气人?这些王爷们,住着老百姓纳税盖的房子,吃着老百姓种的粮食,到头来却把刀子对准了自己人。打了十几年,洛阳城被烧了大半,以前繁华的街面,到后来只剩下断壁残垣。有个叫王隐的史官,在他的书里写过,那会儿走在洛阳街上,半天见不着一个活人,倒是野狗在路边啃骨头,那骨头说不定就是前几天还见过的邻居。
后来我总在想,要是司马炎当初没搞分封,要是贾南风没那么贪心,要是这些王爷们能各退一步,西晋会不会是另一副样子?可历史没有如果啊。这场窝里斗,不光把西晋的元气耗光了,还让北边的胡人瞅准了机会。你想啊,中原的兵都在内战里打光了,哪还有力气挡得住外人?结果就是五胡乱华,老百姓又遭了几百年的罪。
有时候看着博物馆里那些西晋的文物,鎏金的酒杯,精美的玉佩,总觉得可惜。这些东西当年都是王府里的宝贝,见证过歌舞升平的日子,可谁能想到,没多少年就变成了兵荒马乱。那些王爷们争来争去,到最后谁也没捞着好处,司马家的江山没了,自己的小命也大多没保住。
说起来,这历史啊,就像一面镜子。你看西晋这档子事,不就是告诉咱们,一家人要是不齐心,再好的家业也守不住?要是光想着自己的好处,不顾别人的死活,到头来只能是自个儿坑自个儿。
哎,说了这么多,心里头真有点不是滋味。你说这好好的国家,咋就被自家人给折腾成那样了呢?或许啊,这就是人性吧,有时候权力这东西,真能让人忘了本。
最后呀,要是你觉得我说的这些还有点意思,不妨动动手点个赞,关注一下?说不定下次咱们又能聊点别的历史故事呢,祝您发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