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赓记录朝鲜战争:过了鸭绿江就像进了女儿国,遇到敌机怎么办?
迪丽瓦拉
2025-09-27 03:02:00
0

陈赓将军在1951年8月19日的日记中写道:“跨过鸭绿江,立刻感受到异国的风情。周围的妇女身着短衣长裙,裙摆随风飘动,仿佛是走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街上行人来来往往,但令人奇怪的是,几乎看不见男性,给人一种仿佛进入了‘女儿国’的感觉。”

陈赓将军奉命入朝,起初的职务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按照常理,他的主要职责应该是指挥第三兵团作战。然而,彭总将陈赓调派到朝鲜,并非仅仅让他担任一个兵团司令那么简单。在1951年9月10日的日记中,陈赓写道:“德怀不让我去三兵团,我只能继续在志司工作。”

实际上,彭总希望陈赓能在志愿军总部担任副职,协助指挥工作。尽管陈赓并没有能顺利接任三兵团司令员,三兵团的将士们对这一调整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满。陈赓在与他们交谈时,尽力解释自己的处境和新任职务,但仍无法平息他们内心的不安。于是,陈赓决定在作战过程中,特别注意照顾三兵团的特殊情况,以避免影响他们的作战士气。

陈赓作为三兵团的主心骨,他的领导对部队至关重要。彭总知道这一点,也正因此,陈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陈赓将军在日记中所写的战场记录,成为了我们了解朝鲜战争的重要资料之一。

当陈赓进入朝鲜战场时,他深切感受到的除了人力缺乏外,最让他困扰的便是如苍蝇般骚扰的敌机。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几乎在每一篇日记中都提到敌机的不断骚扰:“敌机的轰炸声整日不断,几乎让人无法入睡;机器的嗡嗡声充斥在空中,但当地百姓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毫不在意,依旧照常工作;敌机盘旋在我行进的路上,时而扫射,时而轰炸。今天,敌机再次对我们进行了扫射和轰炸,看来我们是破例了。昨晚因为敌机扰乱,我整晚未能安睡,今天精神不佳。”

但实际上,敌机的这种“特殊照顾”并非针对陈赓,而是普遍存在的情况。即使是像陈赓这样的一位高级将领,也不得不面对敌机的不断困扰。在朝鲜,普通百姓的处境更加艰难。美军的飞机在空中飞翔,携带着炸弹,不丢弃不回收,炸弹往往无差别地投放到无辜的平民头上。正在田间劳作的成年人,或是妇女,都成为了轰炸的目标。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青壮年在战争中已经被征召入朝鲜人民军,而像陈赓一样的军官和指挥官几乎是难得一见的存在。

1952年,彭总因工作需要回国,陈赓接替了志愿军司令员的职务。这个重大的转变在陈赓的日记中有着清晰的记载:“4月6日,今天起,彭总的所有职务由我代理。电报实在太多,真让我看得眼花缭乱;4月7日,彭总启程回国。临行前,我们召开了会议,讨论了未来的工作安排;4月8日,今天召集了党委会议,重新分配了各项工作。甘泗淇负责党务、干部和政治工作,宋时轮负责作战、教育、炮兵及特种兵,张文舟负责后勤、运输和装甲兵;王政柱负责司令部及直属队的工作。大家对这一决定没有异议;4月9日,我听取了刘居英关于运输情况的报告。”

陈赓接任司令员后,立刻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救灾、防空、防毒”上。根据他的日记,朝鲜北部的灾情非常严重,而中国对其进行了紧急援助。

在抗美援朝的相持阶段,陈赓成功地调动部队,依靠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取得了出色的战绩。他在日记中写道:“5月14日,高炮二十四营在10号当天击落敌机九架,击伤敌机十七架,值得表扬。我决定通令表扬;5月16日,我发布了一系列指示——防空、防炮、防特。十天来,敌人对我们的袭击均被成功击退,而我方成功发起了十八次攻击,其中十六次获胜。”

陈赓接任志愿军司令员后,贯彻了“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在短短十天内,他指挥部队发动了十八次攻击,十六次获胜,这一胜率相当惊人,尤其是在美军拥有绝对空中火力优势的情况下。在作战过程中,陈赓还找到了有效的对策——在坚固的工事中,消灭敌人并保护自己的士兵。

在接任志愿军司令员之前,陈赓已经制定了作战指示,并在彭总的批准下,下发至各兵团:“必须巩固现有阵地,前沿部队要构筑第二、第三道防线。各军要积极寻找敌军的弱点,歼灭敌人一个连或一个排。正面阵地的三个兵团八个军要确保‘一个军歼灭一个敌营’,并消耗美军兵力。”

陈赓在作战中展现了极高的指挥才能,许多人认为如果他能早点担任彭总的助手,战绩会更加辉煌。他曾在越南北部成功指挥丛林战争,到了朝鲜,他依旧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他将抗日战争时期总结的经验运用到对美军的作战中,建议彭总采取“小规模突袭战”的方式。

这与大规模战役相比,能避免敌人的空中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陈赓灵活机动的战术,使美军指挥官李奇微等人始终难以适应,疲于应对。他的战术就是小规模战斗,避免大规模冲突,不让美军的空中打击具有优势。

1952年6月11日,陈赓接到命令返回国内筹建哈军工,司令员职务交给了邓华。他在日记中写道:“6月13日,开始返回祖国。途经平壤时,宿金处,招待非常热情;6月14日,朝鲜授予我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并举行盛大的宴会。”

从陈赓的日记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他乐观豁达的个性,也能深刻体会到朝鲜战争的残酷。而他卓越的指挥艺术,更是令敌人胆寒。正如彭总当初坚持把陈赓调到朝鲜那样,他的到来改变了整个战局。陈赓的故事,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成为一段永恒的传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烽火北碚 众志之城|“东方的诺... 近百年前,北碚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北碚开拓者”卢作孚带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解决治安...
刘春声专栏:《三件年代不同款式... 三件年代不同款式相同的文房香炉 刘春声 南宋青铜弦纹炉 宋代(960–1279年) 大都会博物馆藏...
许倬云大师的朱元璋一文谬误(三... (六千多字) 许倬云大师的朱元璋一文中谬误有多少?——兼评鹦鹉式史学(上) 许倬云的朱元璋一文错谬...
原创 我... 在历史的长河中,谋士一直是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力量。不同于武将通过亲身的战斗来衡量成败,谋士的能力往往...
原创 凌... 1942年,凌少农在一场生意谈判中与日本人接触。当时,他正在为新四军筹集冬季所需的布料。日本商人看着...
原创 朱...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便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这段艰难的岁月让他对上层阶级产生了深深的厌恶。终...
原创 辽... 1948年11月2日,随着沈阳和营口的解放,辽沈战役圆满结束。这场战役持续了52天,不仅成功解放了整...
原创 部... 1945年9月23日,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兼政委黄克诚接到了一项紧急命令,要求他带领部队立刻前往东北参...
原创 正... 包拯,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清官,一直以来是历史上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的铁面无私和公正廉洁成为了后人心...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史实展”入选... 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近日联合公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
许倬云先生去世,享年95岁 澎湃新闻获悉,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许倬云。视觉中国 图 许倬云在《许倬...
原创 孙... 《——·前言·——》 庞涓的死,标志着这场残酷战斗的结局——魏国的赫赫有名的将领,曾经与孙膑共读兵...
原创 西...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这一历史事件引发了广泛的政治波动。在这一幕的背后,中国共产党(...
花脚大仙分享:《“大邦之梦”系... 《吴国的北方朋友》上篇 苏州博物馆特展系列 花脚大仙分享 本展以晋、楚、吴三国的文化交流为明线,以春...
原创 蒋... 提到民国时期的军阀韩复榘,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他那段臭名昭著的历史,尤其是他在1938年无缘无故放弃山...
原创 我... 《波茨坦公告》是二战后国际社会用来处理日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法律文件,其中有一条引人注目的内容——它明确...
原创 唐... 历史上有许多官员,他们的形象各异,但其中总是能看到两种极端,一种是富贵荣华,富得流油;另一种则是贫困...
原创 6... 清太宗皇太极共生育了11个儿子,其中3个在年幼时夭折,8个成年。最著名的是顺治皇帝,他在6岁登基,童...
原创 李... 清朝末年,一场震撼全国的大型农民起义在中国大地上席卷而来,四处动荡不安,民众深感恐慌,甚至连偏远的新...
原创 佟... 在大清历史上,有两位皇帝的原配几乎被历史遗忘,其中之一便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任妻子——钮祜禄氏。她是...